智能时代这些书带你“起飞”

2016-05-04 09:57徐鹏
出版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管理者

徐鹏

机械工业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国制造2025》《组织设计》等四本书既有系统性的研究,又有针对性的策略,带领我们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盛宴。

科技的发展远超过人类的想象,时下举世瞩目的谷歌人工智能围棋(ALpha GO)挑战韩国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4:1横扫的结果让全世界一片哗然。这场比赛早已超出了围棋领域,上升到了“人脑是否被智能超越”的高度。人类在惊叹的同时欢呼,人工智能已经成功开启全人类历史崭新的一页篇章,“智能时代”的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尚不均匀。

以“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为目标的“德国工业4.0”已经开启了这个时代新的风口,“中国制造2025”正是国人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体现。今天的中国制造正是为了明天的中国智造,今后的组织学必须谋全局而筹发展,未来的管理更加强调领导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国制造2025》《组织设计》《上任第一年1》《上任第一年2》四本书既有对未来的展望,又有对历史的回顾。既有系统性的研究,又有针对性的策略。鸟瞰全局,具体分析;放眼未来,立足脚下,带领我们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盛宴。

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是华章经管继去年底《工业4.0:未来已来》后,近期推出的又一重磅力作。本书由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妍娜女士与硅谷创客资本创始人赵胜先生合作完成,与《工业4.0》一起谓之其“未来四部曲”中的第一、二部。

过去20年是消费互联网的“黄金二十年”。如今国内市场,由互联网改造的消费服务业已经到达盛极,BAT等巨头并起。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2015年我国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中国当下正处于工业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的切换期,正值阴阳即将转换、实虚几欲颠倒的临界状态,风口悄然间已经转向了掌握实体资源的产业互联网。未来30年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30年”。

《中国制造2025》一书,详细阐述了全球工业革命大背景下,中国的参与策略、技术、发展方案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15年5月,随着李克强总理签批了《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是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翻版,大力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换,促进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蜕变。“人工红利”已经用尽,“技术红利”拭需发展。中国如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实现对德美的“弯道超车”,以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尽快取代以要素驱动的“旧经济”增长模式。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破旧立新、继往开来的破冰点,改革创新之火已渐有燎原之势;今日的国人有幸站在时代的风口,目睹这场机遇与危机并存,发展与挑战同在的盛况。前有美国工业互联网汹涌澎湃般强势袭来,后有德国工业4.0闲庭信步间开创崭新时代。《中国制造2025》或将带领读者认识、理解中国新工业革命强国之路,帮助国人站在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新风口,感受这场已经发生的未来。

组织设计

在组织发展的历史舞台中,关于企业盛极一时的传说与轰然崩塌的落幕一直在反反复复地不断上演。当组织异军突起时,人们总在试图找到其成功的本质,给出明确的结论;当组织面临绝境、回天乏术之际,某个单一性的因素又常常会成为众矢之的。多年来,这样的固有思维极大的限制了组织变革的思路和脚步,正如《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中所总结“历史往往是由重大事件而不是战略推动的”,真实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基于结果的过程解读往往是由主观决定的。

《组织设计:寻找实现组织价值的规律》是和君集团合伙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李书玲女士的严谨之作。作者独辟蹊径,抛开组织设计这一领域“结果论”和“局部论”的传统研究之路,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客观的组织设计全过程。全书主要分析了组织建设的实施框架和步骤,着力引导读者梳理导致组织复杂变化中的主线脉络,发现变化的原理,找到变化的规律。在书中,作者着重强调了组织的兴衰通常由复杂、偶然、多样的因素构成,个人的智慧往往无力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抛开“是什么”,转而关注“为什么”,是作者独特的智慧贡献,也是本书的指导意义和核心价值所在。

《组织设计》一书图表丰富、案例详实、理论联系实际,展现了作者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结构规整,内容严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大家学者之风范。互联网时代,组织改革、扁平化、去中心化是当前企业管理中的热议话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的长久竞争力,管理人员应该从《组织设计》中学习、运用,从而合理有效的推动整个组织建设过程。管理学相关的研究学者也可以从作者独特的研究视角得到启迪,为组织管理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道路与篇章。

走入管理

《上任第一年1:从业务骨干到团队管理者的成功转型》是有着“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之称的哈佛商学院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席,琳达-希尔女士的经典著作。通过对19位新经理在上任第一年中的探索经历,致力于为新经理学习管理艺术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

许多新经理在晋升之前,都曾是所在团队中突出的个人贡献者,他们非常享受并依赖于施展个人专长的那段时光。晋升固然使人欣喜,但他们中大多数人在上任之前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如何做管理。《上任第一年1》全书的核心思想在于:引导新经理站在全新视角,思考成为经理意味着什么?新经理们往往在上任头一年中要经历大量矛盾、冲突,甚至痛苦的挣扎过程,才慢慢学会走出过去的身份,逐渐接受并适应经理人的角色。

《上任第一年1》并不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指导著作,内容涉及的专业知识不多。相反,它更像是一本经验参考,书中所有观点取材于真实案例,其中一些被记录人遭遇过的麻烦和困惑可能是今天的新经理们正在挠头的。本书通篇重笔墨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成为管理者,意味着要扮演完全不通的角色,必须发展出崭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循,在迈向成为一名合格经理人的路上既需要深层次的心理调整,也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完善,两者缺一不可。

本书就是为新经理人量身打造的实用职场指南,所有刚刚完成由员工到管理岗位晋升这一跳的经理们都应该读一读《上任第一年1》。聪明人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而智者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本书引领读者从书中19位经理上任第一年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找到强烈的共鸣,从他们新上任时所面临的智力与情感方面的挑战了解到自己并不孤单而如释重负,进而激发读者内心愈加勇敢坚定地完成职业生涯最惊险也最困难的这次转型:由业务骨干到团队管理者。

迈向卓越

《上任第一年2:从团队管理者到卓越领导者的成功转型》是《上任第一年1》的作者琳达-希尔与在企业界和政府机构担任高管近30年、畅销书《僧侣与谜语》作者洛厄尔-肯特 -莱恩巴克合作的又一力著。

本书延续了《上任第一年1》案例生动、面向实际、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创造性的安排了杰森-彼得森这个人物,作为贯彻全书的精彩案例设计,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让读者身临其境的体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细节,由浅入深,跟着杰森一同成长和提高。

初入管理层的新经理们经过一段艰难的摸爬滚打的过程,开始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慢慢地调整并适应了新的角色。他们在职场上变得游刃有余,在管理工作中出现起色,甚至富有成效,进而成为一名真正有经验的管理者。然而,《上任第一年2》会告诉你仅仅这样还不够,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应对自己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管理者必须通过不断学习进而精通管理及领导之道,这也正是本书要向读者传达的意义所在。

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这正是当前组织中广泛存在的弊病,甚至在国内一些企业中,存在着管理和领导都不足的情况。当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高度融合的行业跨界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再现,精彩生动地呈现这一学习提高的过程,帮助管理者由优秀迈向卓越,从经验丰富走向真正的出类拔萃。

即使最伟大的管理者也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更加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反思。成为一名卓越的经理人的过程注定是一趟非常艰辛的旅程,打破旧的束缚,破茧成蝶,必然要承受多于常人许多倍的痛苦和风险,甚至需要破釜沉舟,方能凤凰涅槃。相信这本关注现实挑战的工具书,会成为那些有志于在自身管理生涯中再上新高的管理者们的指路明灯。

猜你喜欢
管理者
管理者须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管理者被“偷”走的时间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1)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应认识微电影的价值
教育管理者心态
初中图书管理者需要角色转变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