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爵

2016-05-06 10:09
国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封号爵位统治者

封爵又叫爵位、世爵,是我国古代统治者封赐给宗亲或功臣、外戚的一种称号,伴随这种封号而来的是与之相应的权力、地位与物质财富。

封爵制度在我国整个古代社会,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封爵见于周代,当时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受封者除了要听命于自己的上级领主之外,在自己的封地之内享有完全的统治权,可以自己委任官吏,收受赋税,而且这种统治权可以世袭,但在这样的封爵制度下,中央王朝控制力变弱,国家便可能分崩离析,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封国。唐代之后,统治者以史为鉴,封爵往往就不封得那么实在了,封地一般都很小,大则两三郡,小则一县,甚至一乡之地,不会再对中央构成威胁。有时则干脆只有封号与俸禄,而无封地,封爵有的不可以世袭,人亡爵消,有的可以世袭。世袭也分两种,有的按原等级世袭,有的降级世袭,各朝不一。

西方贵族的爵位跟中国相似,都是分为五等,所以在翻译西方爵位时也使用了公、侯、伯、子、男来翻译了。以英国为例,贵爵的爵位最高是Duke,便以公爵作为翻译了。西方五个贵族爵位中,又根据其能否传给后代,分为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两类。世袭贵族死后可由长子继承,终身贵族仅限本人活着时担任,死后其子不能承袭。

猜你喜欢
封号爵位统治者
居延汉简所见戍卒问题琐议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
五代时期统治者对忠义思想的倡导
宋代内命妇封号问题研究
“侯”和“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