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析

2016-05-07 07:10赵日新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基础教学临床教学教学现状

赵日新

【摘要】在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基础课阶段的教学内容往往与临床需求的知识相脱节,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基础课的知识,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基础知识解释临床所遇到的问题。而基础与临床相脱节是由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材等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本文就加强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床教学;基础教学;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14-01

引言: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的教师强调基础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临床医学的教师强调临床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被淡化,甚至被完全忽略了,这就是基础医学教师在长期的理论课讲授中愈来愈缺乏相关临床知识的呼应、丰富与延伸;临床教师的授课在长期繁重的医疗工作压力下也渐渐失去了来自基础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深化和充实。从而造成了前期基础与后期临床脱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状况,出现基础与临床教学相脱离的现状,加之学生的认识有限,对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具体的实践中也有所忽略。这两种负面状况的叠加无疑会对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加强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的结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对提高医学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现状

从课程上说,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从专业上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基础医学是包括生物医学基础在内的综合性学科领域,本专业5年制本科其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专业教学见习与科研专题训练,在获得学士学位资格后,可直接进入二级学科培养。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博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本专业3年制专科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基础医学先进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开展实验研究的能力,自主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教学、科研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基础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分别是5年制和3年制。5年制本科培养临床医师,要求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诊治疾病。本专业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并且考试合格,选修课达到规定的学分,符合有关规定者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本专业3年制专科培养适应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实用型临床或相关岗位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是以学科为中心,各学科都过于强调本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重要性。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取向使他们失去了与临床教学交流与合作的驱动力和主动性。临床教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因为他们的学科本身更贴近于培养医生的目标,在教学内容选择和讲授上一些漏洞和偏差容易被掩盖,所以在教学中的偏离与失误不那么引人注目。由于医学教育中基础与临床教师缺乏交流与合作,而且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循序渐进式教学法习惯,导致学生接触临床晚,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加强基础课程与临床知识的教学结合,形成新的医学教学模式,是当前医学教育的紧迫要求。

具体来看,在传统医学教材编写过程中,单一学科教科书的内容都是围着本学科的知识打转,对医学教育整体教学内容缺乏全局性考虑。在基础学科的教科书中,基础的味道愈来愈浓,也愈来愈“纯”,而与临床的联系却愈来愈少。在临床学科的教科书中,新的临床诊治内容也是有增无减,但与基础学科的联系只是作一些轻描淡写。学生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全部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才能真正接触到与之相关临床教学内容,这就人为地在基础与临床教师之间形成了一个时间上隔离,从客观上阻碍了基础与临床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三、对策与建议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的脱节是由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材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所造成的,所以,探索加强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交融与合作的有效新途径需要从这些综合因素考虑,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为了加强教学中基础与临床教师的交流与优势互补,应该组织中青年基础课教师到相关的临床科室进行几周的见习,有计划地组织基础教师到相关临床科室参与病例讨论和临床查房,以更好地丰富临床实践知识,增强基础教学的临床知识含量,从而不断改进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同时又安排临床教师积极参与基础教学工作,参加相关基础教学的集体备课、教学试讲和教学研讨活动,以增加临床教师对相关基础知识和基础研究重大进展的了解和掌握,适度补充临床疾病和治疗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适当组织学生接触一些典型病例,开展床边教学。

在基础教学阶段开设系列临床知识讲座,对相关实践内容进行综合总结或预览。在临床教学阶段,对各门临床课程适当压缩部分与基础相重复的内容和课时数,由基础教师开设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基础知识讲座。开设综合性基础知识讲座,主要采取以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为中心,以问题(疾病)为牵引,综合相关基础医学课程知识,对某一器官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机制、病理改变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性讲解,从而强化临床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出发,组织一系列基础研究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进展性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好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国军,孙宝清,曾海清.医学教学模式浅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04(10)

[2]杨进福,冯虹.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医师杂志. 2003(12)

[3]王德明,闫丽,徐亚茹.检验医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01)

猜你喜欢
基础教学临床教学教学现状
民族院校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叙事医学在耳鼻咽喉科LBL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投篮命中率研究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医改影响下的临床教学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模拟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