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心灵,破解“无话可写”的难题

2016-05-07 10:30潘晓晴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灵习作小学生

潘晓晴

【摘 要】

小学生的写作一直在无话可写的窘境中备受关注,而这个问题解决的根源在于学生自身,但也离不开教师多方面的指导,比如构建和谐的写作环境,让学生的心灵放飞在生活实际中,敢于说,敢于写,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以期在写作中实现真情实感的无尽流露。

【关键词】

小学作文 积累 读写结合

写作上写关于心灵的故事,应在其中蕴藏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新课改实施以来,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希望的种子,在作品中凸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小学生对于习作练习常倍感吃力,陷入无话可写的窘境中,而学生一片纯真的童心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更加真实,具有独特的审视生活的视角,开启学生的写作之心,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使其可以畅所欲言,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对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可使学生在写作课上文思泉涌,厚积薄发。

一、营造氛围,开启心灵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关系改变,对于语言的学习收效尤其明显,在写作课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由写作的前提,平等交流应代替教师一味的说教,教师不要吝啬自己赞许的目光和激励性的话语,将其奉献给自己的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在一种平和、自然、开放的环境中去写作,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为学生提供有话可说的依据。

例如,在五年级语文《习作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给予学生宽松的环境,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事情、进行描写,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取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面部的表情,让学生准备好自己成长中有关表情的照片进行对应,以此向学生渗透有关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表达,让学生理解喜形于色的概念,并以谈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交流,例如说,“昨天因为班级中的琐事,我感到心情比较烦躁,不高兴,你们有过这样的时候么? ”这样一来,孩子们便会积极地参与其中,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或喜或悲的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讲述照片中表情的成因,借此契机引出学生对于往事的回忆和真情的表达,而教师此时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聆听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支配者。在学生对于照片中往事的交流中,课堂变得更加的温馨,更加的和谐,只有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写作,才能让学生打破死板的习作课带来的僵局,让自己的作品中充溢着无尽的智慧和思想。

心理上的轻松,才会使学生在写作中无拘无束,才能有话可写,才能将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进行表达,教师要以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写作中来,对学生少加约束,多加鼓励,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二、立足生活,丰富积累

写作的前提便是丰富的生活体验或者是阅读体验,小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是很广,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方式会使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没有那么丰富多彩,但是这并不是说习作课中的素材积累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以儿童视角挖掘写作的素材,并及时地进行积累,其实并不是很轰动的事件才是素材,一些小素材也是孩子们写作的心灵之源,比如一朵刚开放的小花,一场同学之间涣然冰释的误会等,都可以是好的写作素材。

例如,在六年级语文《习作一》的教学中,学生的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童年的趣事有很多,但是孩子们提起笔来却无从下手,因为这个题目并不是说一件小事那么简单,它具有一定的限定因素,那就是趣,离开这个趣字,作文就失去了价值,故而平时的积累就显示出了作用,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平时记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发生的有关喜怒哀乐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那么学生就会很快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寻找到素材,寻找到那个引得大家开怀一笑的瞬间。

积累是习作的基础,离开积累写作就会变得枯竭,思绪就会漫无边际地游荡在课堂中,无法凝聚成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三、读写结合,厚积薄发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特别地注意二者之间的契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会使学生的写作思路逐渐地拓宽,也会为学生的写作带来新的灵感,努力地达成二者之间的融合,用阅读指导写作,将是夯实学生写作基础的一项有力的保障,比如说,阅读中一些抒情手法和描写方式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写作的启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写作意识。

例如,在五年级课文《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比如说,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模仿,用自己的话写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本文后写出一篇读后感,因为读后感较作文而言具有随意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比如说有的学生就写出了有关环保问题的深刻认识,还有的同学对于绿化我们共同的家园,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故而,读写结合的方式是契合学生心理的,也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

教师在阅读中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模仿,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习作中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学生心灵的开启,需要教师有效的启发,在构建写作心理环境的同时,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写作的训练,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以此来摆脱无话可写的局面,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打开一扇天窗,让孩子的眼中看到最美的蓝天。

【参考文献】

【1】苏万广.开启心灵 感受生活——谈作文素材的采集【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07)

【2】王志强.开启心灵 张扬个性——新时期作文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研),2010(06)

猜你喜欢
心灵习作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我是小学生
心灵小语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