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

2016-05-07 11:39周国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利欲世故男孩儿

周国平

适用主题:童心与成熟;年轻与成熟;单纯与复杂……

童心和成熟并不互相排斥。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单纯,对世界仍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这完全是可能的。我不认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应该具有生长能力。因而毋宁说在本质上始终是包含着童心的。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屈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不过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将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也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的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我相信童年就是这样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做了美丽的风景。

问:什么原因能使一个人显得年轻呢?譬如说,许多人都觉得你看起来很年轻。

答:我想最主要的也许是一个人的头脑不要太复杂,我在社会处世方面还是比较简单的,弄不懂的事情就不去弄它。我相信一个人简单就会显得年轻,一世故就会显老。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不变的。在世界的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

电视镜头:妈妈告诉小男孩儿怎么放刀叉,小男孩儿问:“可是吃的放哪里呢?”

当大人们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的时候,孩子往往一下子就进入了实质问题。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利欲世故男孩儿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
谐图趣语
知世故而不世故
孟子幸福观的研究意义
我要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