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

  • 世故而不世故
    然不同,宝钗是知世故世故,黛玉则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有人说,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我以为,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世故”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有点儿高深、有点儿玄妙,可以说是一门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一向以为,把世事人情弄懂了,有助于你在人世间穿梭自如,游刃有余。精通人情世故,这句话更偏向于褒义色彩,说的是这个人通透圆滑,做事滴水不漏。在我们的概念中,这种人精明能干,无论做什么都更容易成功。他们善于揣摩人心,能够

    杂文选刊 2023年4期2023-04-12

  • 世故而不世故
    然不同,宝钗是知世故世故,黛玉则是知世故而不世故。一部《红楼梦》不仅横看成岭侧成峰,而且在不同年龄阶段看有不同感悟。有人说,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我以为,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世故”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很有点高深玄妙,可以说是一门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一向以为,把世事人情弄懂了,有助于你在人世间穿梭自如。精通人情世故,这句话更偏向于褒义色彩,说的是这个人通透圆滑,处事滴水不漏。在我们的概念中,这种人精明能干

    风流一代·青春 2022年8期2022-05-30

  • 鲁迅:一个非常有生活智慧的人
    衍的时候敷衍,该世故的时候世故。我们大都知道很久以来被神化了的鲁迅,而了解了生活中的、人间的鲁迅后,我们会更加崇敬他。鲁迅是个非常有生活智慧的人。他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后来他又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他的日记里仔仔细细地记着几乎每一笔收入支出。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薪水、讲课费和稿费。他在教育部每月可以拿300大洋。那时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是两三块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9期2021-10-26

  • 待客之道的“奥义”
    人。鲁迅先生在《世故三昧》中说:“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羊固便是“深于世故”,他想对谁都表现友好,谁也不想(不敢)得罪,看似宅心仁厚,实则一派“乡愿”。而“乡愿”并不是“好东西”,孔子就说“乡愿,德之贼也”,孟子则称“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可见“乡愿”就是不分是非、真伪,表面上和和气气,实质上“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论者”对二“羊”的宴请待客之道的确是一眼看穿其中的真与伪。羊曼看似不近人情,实则秉持原则、遵从

    检察风云 2021年12期2021-08-23

  • 鲁迅的生活智慧
    最为合宜。”这是世故,但这世故背后是对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冷嘲。他也有直率的时候,比如日本请他主持中日通航典礼,他就予以拒绝。他说:“不能把太太小姐敲碎一个啤酒瓶子的事要我做。”记者纠缠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非常为难了。”鲁迅答道:“如果我答应您,我就非常为难了。”智慧不一定都是圆润婉转的,有时候也表现为斩钉截铁的果断。那么,鲁迅的世故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的世故呢?他的好友许寿裳说:“有人以为鲁迅长于世故,却又有人以为他不通世故,其实都不尽然,只是与时宜不合罢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1期2021-04-12

  • 干瘪与世故
    同嚼蜡。另一种是世故。凡是持有如此人生态度的人,不论是禀赋还是后天得道,其表情都很丰富,常常瞬息万变;都热衷于交际,却往往言之无物。二者的区别在于,干瘪的生命,只是不够丰盈;而世故的生命,却往往走向一种丑陋。这个判定并不武断,因为稍微有点年纪的,都有能力从一张陌生的脸上看出一些特质,尤其是世故精明的,简直是用每一条皱纹在昭告天下——我很精、很世故,天下的便宜一个都别想漏掉我,想欺负我,你还嫩点。干瘪的人不善于给自己补水、给养,他们没有红润的气色,没有爽朗的

    军工文化 2021年12期2021-02-23

  • 半熟
    复杂,以天真启示世故,流溢人生半熟之美。“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酒后动不动就哭,而且哭得非常伤心,看上去有点疯疯癫癫、神经兮兮。《晋书·阮籍传》有这样一段描述:“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哭什么呢?哭自己喝醉了,信马由缰迷了路?半熟,一半是世故,一半是天真。这世界有许多美好的状态,半熟是其中一種。果子将熟未熟,有些生硬,却是酸甜爽脆。其实,对一个人而言,不熟,陷入幼稚和简单;太熟,过于圆滑与世故;半熟,也许刚刚好。权梦涵摘自《新民晚报》

    视野 2020年24期2020-12-07

  • 半熟
    复杂,以天真启示世故,流溢人生“半熟”之美。先知先觉是早熟,后知后觉是晚熟,不早不晚是半熟。有的文人,文章十分,性情半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酒后动不动就哭,而且哭得非常伤心,看上去有点疯疯癫癫、神经兮兮。《晋书·阮籍传》有这样一段描述:“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哭什么呢?哭自己喝醉了,信马由缰迷了路?半熟,一半是世故,一半是天真。这世界有许多美好的状态,半熟是其中一种。果子将熟未熟,有些生硬,却是酸甜爽脆。其实,对一个人而言,不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39期2020-10-20

  • 简析《红楼梦》中薛宝钗形象特点
    信奉礼教,很人情世故,又具有一些美好的品格。关键词: 薛宝钗; 礼教;世故; 美好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9期2019-10-21

  • 浅析宝钗的性格及其爱情悲剧
    格特点;本性;“世故”;爱情悲剧性《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创作的顶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众多艺术形象中,薛宝钗的这个人物却是让人又爱又恨,也是争论较多的。通过深度的了解她多方面的性格特点,我们会发现其爱情悲剧的形成。一、薛宝钗的性格特点1.薛宝钗性格中的本性她尽管偶尔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但是也会有一时失态,流露真情的时候。《红楼梦》里对于薛宝钗相关方面的描写有很多处,那么总结下来的话大概会有

    锦绣·上旬刊 2019年2期2019-09-10

  • 微幽默
    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生命中有很多事情足以把你打倒,但真正打倒你的是:自己的心態。生命如同一个剧本: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长,而是演出是否精彩。内心再强大一点,就不会听风是雨。知道的事再多一点,就不会人云亦云。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很多事情,不是因为遥远而放弃,只是因为放弃而遥远。有选择时,选最好的;没选择时,尽力做到最好。青春一经典当,永远无法赎回。谁也没有超能力,别再幻想自己

    少男少女·校园 2019年1期2019-09-10

  • 你可以不圆滑,但必须懂世故
    但同时也必须懂得世故。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读博时,导师给他和另一个同学各分配了几个研究生,做两种不同假设的项目对比。最后两组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可当再次进行项目分组报名时,师弟师妹们都希望分配到另一位师兄那组,这让老师觉得很受伤,也很疑惑。后来,经一位师弟点破示,老师这才恍然大悟。项目中总会有许多细节问题,如果一一顾及,就会极大地增加工程量。有些师弟师妹为了偷懒,通常会走一些捷径,利用项目的容许差错范围取巧。一般来说,只要负责人能够圆滑处理,睁一眼

    发明与创新 2019年37期2019-05-21

  • 你可以不圆滑,但必须懂世故
    但同时也必须懂得世故。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读博时,导师给他和另一个同学各分配了几个研究生,做两种不同假设的项目对比。最后两组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可当再次进行项目分组报名时,师弟师妹们都希望分配到另一位师兄那組,这让老师觉得很受伤,也很疑惑。后来,经一位师弟点破示,老师这才恍然大悟。项目中总会有许多细节问题,如果一一顾及,就会极大地增加工程量。有些师弟师妹为了偷懒,通常会走一些捷径,利用项目的容许差错范围取巧。一般来说,只要负责人能够圆滑处理,睁一眼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10期2019-02-04

  • 世故而不世故
    ,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这样看来,做人不通世故不好,深于世故也不好。想拿捏好世故分寸更不是件容易事儿。当然,要拿捏好世故分寸,先得知道什么叫世故。叫我说,八个字就够了:敞开心扉,乐享生活。话说某个小镇的官场颇为“热闹”,一个个都争着给县领导送礼,梦想着升职,县领导也“講义气”,让所有送大礼的人都“梦想成真”了。年轻有为的小黄也是这个镇上的干部,别看他年龄不大,在官场的资格已经算老的了。瞅着一个个比他入职晚的都“捷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21期2018-12-05

  • 三组词语辨析
    多么义气。事故、世故“事故”原泛指事情,现在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世故”解释为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也指处事待人圆滑,不得罪人。【辨析】“事故”重在指不好的事情。“世故”侧重指经验。【例句】事故发生后,矿主中有7人逃匿,1人被公安机关控制。人情很温暖,很圆润,世故却很冷漠,很丑陋,甚至很丑恶。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6期2018-09-10

  • 世故而不世故
    ,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这样看来,做人不通世故不好,深于世故也不好。想拿捏好世故分寸更不是件容易事儿。当然,要拿捏好世故分寸,先得知道什么叫世故。叫我说,八个字就够了:敞开心扉,乐享生活。所谓乐享生活,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不被柴米油盐和是是非非所牵绊。要想不世故,得有大格局,格是人格,局是胸怀,无论世相如何,我们都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管前景明暗,我们都要有博大坦荡的胸怀。话说某个小镇,官场“热闹”,一个个都争

    杂文选刊 2018年9期2018-09-07

  • 浅谈人生
    。关键词:人生;世故;经历我在这还未经世故的年纪想要谈谈人生,当然,是我眼中的人生还有我期待的人生。人活一世漫漫几十年,总归是漫长的。但这个漫长并不是因为时间,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会碰到或是遇见什么,前方的道路会有什么样的荆棘和美景,以及,什么样的物是人非。假如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和目标,还像孩童时那般坐等一日又一日,等着长大,很迷茫没有方向,那样人生将会变得更漫长,直到度过的每分每秒都是煎熬。但是人生又是短暂的,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有时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6期2018-08-10

  • 成熟有一千种姿态
    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周国平成熟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学会减少幻想与保留希望,善待眼下并憧憬未来。——艾明雅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亦舒当有人突然从你的生命中消失,不用问为什么,只是他或她到了该走的时候了,你只需要接受就好,不论朋友,还是恋人。所谓成熟,就是知道有些事情终究无能为力。——赵格羽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懂得调侃,不仅调侃世界也自我调侃。我敬重这样的态度,不要固

    求学·理科版 2018年4期2018-05-25

  • 世故圆滑绝非成功的“金钥匙”
    为人处世是否非得世故圆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诚然,“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一个单位进进出出,有谁会喜欢整天面无表情,又或者板着一张面孔的人呢?至于领导,想来大抵也是喜欢那些整天围在自己身边,说话轻言细语,走路蹑手蹑脚,尤其能够随叫随到、办起事来如同“腹中蛔虫”的下属。毕竟他们善解人意,沟通无障碍不说,还能让自己省力省事省心。如此时间一长,一旦有了合适举荐提议的机会,领导自然会第一时间“投桃报李”,对身边人情有独钟。然而也得承认,世故圆滑的最大特点,

    清风 2018年4期2018-05-17

  • 世故之中有学问
    、尊重人,是一种世故世故是处世的经验。我们说一个人世故,人们的印象不是褒而是贬,因为世故还有一层解释叫“圆滑”,人们往往把世故与圆滑等同一起了。其实世故是一门学问,是对世事人情透彻的了解和理解,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要参与社会,世故就是一门必需了解的学问。我们平时说一个人非常世故,都不认为是好话,会对这个人产生预防和厌弃心态,这是没有把世故当作一门学问,而是当成了一种品质。世故是一门必需的学问,它是对世事人情的了解和掌握,正如一个人一生必须要学会走路,

    杂文月刊 2018年3期2018-05-14

  • 我们世故,因为没有你会说话
    文-王三水我们世故,因为没有你会说话文-王三水最恐怖的事情终于降临了,如期得像是你一直在期盼。这样一句话赫然出现在后脑最深处,在我收到两年前寄给自己的明信片时。像刮乐透一样,抖抖索索地刮开卡片背面被封住的写字区域。没有什么比自我检阅更可怖的事情了,卡片上只有两行字,“嗨,两年后的我,工作还开心吗?不管怎样,千万不要变成你讨厌的成年人。”瞬间脸发烫,鼻子发酸,像是冷不防被猛地打了一个耳光。两年前,在学校,正四处奔波找工作,看到社团发起“写给两年后的自己”活动

    中国青年 2017年14期2017-11-13

  • 世故而不世故
    ●杨福成知世故而不世故●杨福成朋友马武,是一个让人说不出来道不出去的人。比如评价老板,他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同事们在一起谈论老板,同事们说老板真不是个东西,他就会说,对,老板就不是东西,天天让我们加班还不给发加班费。若是和上级领导说起老板来,上级领导说,你老板不错啊,有魄力有能力,还特别关心下属,他就会说,对,我们老板太好了,别说班上有事儿,就是哪个员工家里有事儿,老板也会热心帮助,若是偶尔加个班,他不仅给我们发加班费,有时晚了还会请我们吃夜宵呢。像

    杂文月刊 2017年19期2017-11-11

  • 高中生世故性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的关系:同伴依恋的中介效应估计*
    a.com高中生世故性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的关系:同伴依恋的中介效应估计*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510631)甄锋泉 黎光明△王幸君 刘 颖目的基于Bootstrap方法,考察高中生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关系。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对403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1)世故性及其各因子、同伴依恋中的疏远因子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依恋及其信

    中国卫生统计 2017年5期2017-11-07

  • 世故,而不世故
    的界限和距离,知世故而不世故,没什么不好。我20多岁时陪同我的女老板接待一位新客户,项目聊得很顺利,气氛融洽,谈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于是开始涉及一些浅层次的私人话题。客户提到了她们一位共同的熟人:“XX跟你很熟吧?听说你们还是大学同学,我来之前她就跟我聊到一些你的事情,说你业务能力特别强,大学时代就是班里的女强人。”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女强人”这个词见仁见智,并不是完全的夸奖,我看了一眼我老板,她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并没有说什么。客户接着说:“XX还提到你是班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7年9期2017-09-04

  • 世故,而不世故
    ◎文/李筱懿知世故,而不世故◎文/李筱懿既不交浅言深,也不讳莫如深,让别人清晰了解你的界限和距离,知世故而不世故,没什么不好。我20多岁时陪同我的女老板接待一位新客户,项目聊得很顺利,气氛融洽,谈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于是开始涉及一些浅层次的私人话题。客户提到了她们一位共同的熟人:“XX跟你很熟吧?听说你们还是大学同学,我来之前她就跟我聊到一些你的事情,说你业务能力特别强,大学时代就是班里的女强人。”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女强人”这个词见仁见智,并不是完全的夸奖

    恋爱婚姻家庭 2017年26期2017-08-23

  • 世故而不世故
    其中当然脱不开“世故”的成分。拿《红楼梦》来说,这边厢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就得卑躬屈膝扮丑角博太太们一笑,那边厢贾贵妃回府省亲宁荣二府就得把园子修砌得富丽堂皇,轮到众人点头哈腰了。这不是教人见风使舵吗?然而这是此书的主旨吗?怎么就看不到宝黛爱情的冲破世俗束缚和反抗封建礼教呢?在整体上,《红楼梦》中的诗词与所倡导的文化氛围是雅的,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中,怎能断言它的内涵只是“色空幻灭”?佛典有云,尚未入世,谈何出世,而风未动,旗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6期2017-07-08

  • 世故而不世故
    形容他们呢?深于世故。我的大表哥,很有意思,常常办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儿。比如,他的女儿和女婿春节去看他,他就给小两口约法一章——上午十点前必须到,如果晚了,就闭门谢客。那天,因为路上有点堵车,小两口紧赶慢赶十点零五分到了,结果,房门关闭,怎么喊也不给开。这世上像我大表哥这样的人少吗?也不少,我们该用一句什么话来形容他们呢?不通世故。鲁迅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这样看来,做

    祝你幸福·知心 2017年6期2017-07-07

  • 世故世故
    ,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似乎不是好话。前阵子,和一个朋友在餐厅吃饭。期间,偶遇了她的新项目合作伙伴。对方热情地坐到了我们这一桌。或许因为不是在会议室,餐厅的氛围让人自然而然放松了下来,聊着聊着就涉及到了私人话题。对方提到了一个人:“某某和你很熟吧,之前她和我聊了不少你的事情,说你大学里的那段恋爱轰轰烈烈,很精彩啊。”我听了,心里咯噔了一下。那段感情早已往事烟飞云散了,朋友也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我看了朋友一眼,只见她脸色微微

    现代家庭 2017年5期2017-05-16

  • 胡八一:存在即有理
    的;精致的;久经世故的;富有经验的v. 使变得世故;使迷惑;篡改, but calm and resolute. In Candle in the Tomb: the Jingjue City, Jin Dong played the role of Hu Bayi, and his acting carried the audience again! He showed us the complicated human nature of Hu Bayi

    意林(绘英语) 2017年3期2017-02-17

  • 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以做到的,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如何理解“知世故而不世故”呢?前一个“世故”。指的是熟习世俗人情习惯,第二个“世故”说的就是待人圆滑、不得罪人了。评价他人生活在如今也算得上是世俗人情了,几乎随时随地都能听到一两句评论:“我听说那个xxx找了个比他小十几岁的女朋友!”真的假的啊?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见到别人与自己生活方式不同,便怀着各式各样的缘由去猜测、非议别人。我承认这样的确不妥,但是这种行为也确实无法避免。因此,我们要学会倾听和分析别人

    美文 2016年16期2016-11-08

  • 你可以不世故
    认为我没脾气了不世故,其实就是相信他人不是地狱,就是没有心机。庄子说:“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人际间会有摩擦,古人为了避免摩擦,谆谆告诫人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对他人设防,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人人门禁森严,虚与委蛇,假面对假面,假心对假心,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个社会,就不再有信任可言了。为了避免让社会陷入这个虚伪的陷坑之中,为了人世间那些

    做人与处世 2016年7期2016-05-12

  • 正说反说
    ”;反着说就是“世故圆滑,不堪重用”。某乙善于揣摩迎合,唯上是从。正着说就是“反应敏捷,配合得力”;反著说就是“阿谀奉迎,寡廉鲜耻”。某丙好大喜功,善搞“轰动效应”。正着说就是“气魄宏大,屡建奇功”;反着说就是“华而不实,造势讨封”。某丁才高于德,浮浪狎邪,人缘颇差。正着说就是“小节无碍,可用其才”;反着说就是“才高德薄,用之必祸”。某戊精于窃听,善诱人言,然后加工炮制,向上司一一密奏,以剖心迹,以锄异己。正着说就是“忠于领导,沟通上下”;反着说则为“告密

    杂文月刊 2016年1期2016-02-11

  • 世故俗韵,奏智慧雅曲
    王飙老于世故的人,生命里缺乏灵性。谙世故,而又不世故地活着,我们才能得到一段段生命的真趣和情韵。谙世故,是说我们拥有着一颗洞晓人情世事的敏感心灵,拥有着一种感知人间苦乐的悲悯情怀;不世故地活着,则是说我们做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创意,事来心应,方圆有度,而不是在我们的修为中充斥着玲珑八面、逢源左右的圆滑。只要我们活着,人情世故,便会如风吹铃般在我们的心铃上弄得叮当作响,躲无可躲。处处留心皆学问,了解它,熟悉它,我们才能走出浅薄带来的困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5年8期2015-08-07

  • 青少年同伴依恋、世故性和行为及情绪问题的关系
    青少年同伴依恋、世故性和行为及情绪问题的关系张 魁,杨 楠,耿耀国(郑州大学 教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目的:考察青少年世故性、同伴依恋与青少年行为及情绪问题的关系,检验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行为及情绪问题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自评版)对郑州市38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同伴依恋、世故性以及行为情绪问题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行为及情绪问题间存在部分中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10-17

  • 大学生世故性、自我表露和知识共享的关系
    特尔的特质理论,世故性是16种人格根源特质之一[1]。研究认为,世故性主要表现为应付社会环境的能力,是一种社会智能,称之为马基雅维利智能[2]。本文将马基雅维利主义称为世故性。S Jakobw itz和V Egan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是“提倡自我利益、欺骗和操纵的人际间战略”[3]。其只重视自己的实际利益,不期望与他人合作,冷漠自私,只关心对其个人目标实现有利的特征。自我表露是由西尼·朱拉德于1958年提出,认为自我表露是个人将有关自己的信息表露给目标人(将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7期2012-05-03

  • 成熟,但不要世故
    有些人说成“变得世故”了。或许有些青年,也觉得“世故”不那么好,但又认为在某些问题上,它能起到和“成熟”同样的作用,二者似乎都能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很融洽。那么,究竟怎样区别成熟与世故呢?近读鲁迅先生的著作,学习了他对旧处世法的批判和他划分“成熟者”与“世故者”的一些界限,很受启发。我感到,二者的界限不仅泾渭分明,而且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有理想,还是悲观厌世鲁迅先生在划分成熟与世故的界限时,没有拘泥于一些具体方法的争执,而是抓住二者如何对待社会和人生这个大问题进

    中国青年 1983年6期1983-08-21

  • 老练与世故
    事幼稚不得,要“世故”一点。听了这位同志的话,我不大明白:老练究竟好不好?它和世故是不是一回事?广州 吴明吴明同志:对您来信中提出的问题,谈一点我的看法,仅供您参考。先谈“老练”。我们对于掌握某门技术、某门业务、进行某种工作、处理某类问题,比较有经验、有办法、效率高的人,往往称他是这方面的老手,说他比新手、比一般人来得“老练”。可见,“老练”是人们在某种实践中,不断熟悉情况、掌握要领、积累经验、摸清规律,并且锻炼自己的脑力、体力,使自己在这种实践中,变成了

    中国青年 1963年22期196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