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讨厌的,恰恰都是你具备的

2016-05-07 11:01何文魁冷春峰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仇富文魁孔夫子

何文魁++冷春峰

【导语】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千世界那么多人,你独独讨厌他?为什么十二星座谁没点毛病,你非盯着某一个不放?八字相冲?五行相克?气场不和?也许。但更关键的是:

你讨厌的,其实在你身上都有!下次当你讨厌一个人时,恰恰是认识自己的一次机会:会不会是我将对过去某个人的厌恶转移到对方身上?会不会是我将对自己的不满意部分投射到对方的身上?会不会是对方的成功激起了我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反省,有助于改善你跟他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帮助你去接纳自己。接纳了完整的自己才会接纳别人。

浙江新昌中学越新文学社与山东莱州一中文泉文学社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反省内心,以人为镜

□浙江新昌中学越新文学社 潘天逸

漫画家几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觉得相貌美丑无所谓,是因为你已经有了一张好看的脸;你觉得有没有钱无所谓,是因为你家庭富裕;你觉得胖瘦无所谓,是因为你身材很好;你觉得排名在年级倒数无所谓,是因为你学习不差,人不就是这样吗?你所不在乎的,其实都是你已经拥有的。”

反之,你所不屑的、讥讽的、嘲笑的,是否恰恰是你不曾拥有的?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发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因为心有刻薄,所以对他人刻薄;因为心有不满,所以对他人不满。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往往是一种自我胆怯的表现,胆怯正视自身的缺陷与短处。这就需要接纳,接纳完整的自己,才能接纳别人。

曾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脑袋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孔夫子曰:“见贤思齐焉。”在如今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社会,这个“贤”,其实可以外化为各种东西。学识、名声、成就……儿子见富仇富,缘之不富。倘若他日后一贯地仇富,那他不仅仅是个口袋里没有钱的贫者,更会是一个心灵贫瘠的穷人。倘若他见富而激励自己,用渊博的学识铸造一条正当的致富之路,那结局,便会是另一番模样。

此谓见贤思齐,而孔夫子的后半句话: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则概括出来一种更高的境界。不贤,即不真、不善、不美。而你能看到他人的不真、不善、不美,恰是由于你内心也如此,或者说,有一定的阴暗面,故需自身品德的升华。有很多时候,对他人的挑剔,往往就是内心对自我的不满的外化表现。若能以他人之失防范自己,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人为镜,即是一种悦纳自己,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唐太宗高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故其一手创造了贞观之治。虽亦有过错,晚年他撰写《帝范》,也是为后人提供借鉴的捷径。一代帝王尚且如此反省自己的内心,而作为新时代平凡一员的我们,又有何理由不自我反思,自我悦纳,然后推己及人,接纳他人的不“贤”呢?当然,以“贤者”之心潜移默化他人,则更加值得赞赏。

反思自己,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你会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以人为镜,时常会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意想不到的净化。始终用善意的目光打量世界,世界也会更加精彩。(指导教师:何文魁)

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山东莱州一中文泉文学社 丁楠力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我们与外界的信息交互,总是伴随着自己情感的流露,因此,当面对同样的湖水时,有人认为它至清,有人认为它浑浊,有人认为它萧条,有人认为它盎然。主观个体的不同造成了这些差异,或许也可以说,我们的行为举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及信念。

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因为我们与外界的交流中,会潜意识先将他物与自身对照,然后再给他物下一个情感定义。魏征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我们真应该向孔夫子学习,通过他人观照自己,通过反省提升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为什么你会讨厌他?你是如何知道他的某个容止会令你讨厌的?你是不是也拥有过这些容止?如此一一深究,我们难免会发现:自己的确也是讨厌对象。可惜的是,许多人并未意识到以他人为镜的重要性。深受秦王压迫而起义的陈胜在初期深受百姓爱戴,他经历过盘剥,深痛暴君的残忍,一心灭秦,从而建立新政权,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惜“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讨厌秦王的陈胜最终也变成了自己厌恶的“秦王”,丢下“苟富贵,勿相忘”的诺言,擅自惩罚将士,军队涣散,人心惶惶,最后功败垂成,痛哉!若他能够时时以秦王为戒,反省自己,又何尝会落得如此下场?他讨厌秦王,却未能从秦王身上看到厌恶的自己,也就错过了发现缺点的机会,可见,以人为镜是何等重要!

观照他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反思自己,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人生。讨厌是对自己的不满意,嫉妒是潜在欲望的激发,他们都是我们的侧面,一个另外的自己。因此,认为湖水萧条的人,是悲伤的;认为湖水盎然的人,是乐观的;感受到湖水澄清的人,内心是纯净的;感受到湖水浑混的人,内心是污浊的。你对外物的一颦一蹙,一泯一笑,尽显你的本色。

尼采说:“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善,善就会令我们讨厌。”而这种讨厌恰恰是需要被客观理性看待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厌恶,那么自己也就永远不会被自己接纳,唯有学习,才能成为自己所欣赏的他。

言,心声也;他人之镜,可知己也。

看别人的故事,反省自己的过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自己,就需要理性地面对自己对他人情感的形成过程,或许内心会抵触,但那正是你开始提升、接纳自己的开始。(指导教师:冷春峰)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仇富文魁孔夫子
贾文魁从心论治虚劳经验
孔夫子的《防疫三字经》
91岁老兵深藏功名60载
杂双金属Cuギ-Ndバ和Znギ-Ceバ的Salamo型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
透堡“文魁第” 一门三烈士
圈里事儿
我们的心声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将愚人教成君子的孔夫子
仇富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