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压力:来源与管控

2016-05-07 15:09干胜道
会计之友 2016年9期

【摘 要】 企业财务压力主要来自于股东的业绩预期要求以及其他契约条款的制约。从表现形态上,可以将企业财务压力区分为业绩压力和支付压力。企业财务压力从根本上来说,是源于收入与费用的非对称特性。对企业财务压力进行管控是企业治理层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财务压力; 业绩预期; 投资者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9-0020-03

压力(Pressure),是指发生在两个物体接触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气体对于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液体对于固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除物理学外,心理学也有借用,其含义是指人的内心冲突与其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本文拟将其应用到公司财务领域。

一、财务压力的基本理论

学界对财务压力的研究成果甚少。提到“压力”,首先想到的是“舞弊铁三角”理论中的“压力”。管理层迫于“压力”,有“机会”进行舞弊,并在被发现后有适当的“借口”来解脱自己。这种财务压力系管理层迫于业绩改善而进行会计指标操控。吴国萍和朱君[1]认为,财务压力实质是从财务角度对公司形成的行为压迫,包括过高负债形成的债务压力、退市压力等。吴国萍和马施[2]指出,财务压力较大的企业更加倾向于违规信息披露。段华友等[3]认为,财务压力的来源包括政府、竞争者、供应商、购买商、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八个方面,是由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于企业财务活动形成的。笔者认为,企业财务压力是因施压者(最主要是股东)对受压者(企业经营者)施加的较难完成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而造成的作用力。如果这些指标能够轻松完成,对经营者来说谈不上有财务压力;完成难度越大,对经营者来说压力就越大,即指标完成难度与经营者心理感知成正比。

(一)财务压力的根本来源:收入与费用的非对称特性

笔者认为,企业财务压力产生的根本来源,与财务之特性相关。众所周知,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追求利润是其根本任务。然而,现实社会中,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甚至持续亏损,发生破产倒闭的也不在少数。这些企业未能扛住财务压力,究其原因,是由收入与费用的非对称特性造成的。就企业的费用来看,大多数费用具有刚性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其会不断攀升。比如,员工工资一般只能增加不可减少、办公经费一般也是只增不减。如果费用在增加的同时可以在获取收入时相应增加获得足够补偿,那这种压力就荡然无存了。然而,收入却是弹性的,收缩余地很大。增加收入的困境在于:企业不能强迫客户购买商品或劳务来增加销售量、单独提高售价而竞争对手维持不动则会流失客户、扩大赊销也可能产生大量坏账而得不偿失、依赖政府补贴可能不长久等。企业费用与收入的这种非对称性,如果管理层没有应对良策(比如通过与竞争对手谋求合并或合作,妥善处理政治关系和客户关系,加强预算管理等),这种财务压力就会越来越重。

(二) 财务压力的分类

1.从主客体角度可以分为:施压方、受压方。企业财务压力从契约角度看,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是主导方面。施压方主要是股东,一般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向代理人下达年度绩效指标,要求代理人尽力完成,并配合审计、激励约束机制等。在国有控股企业,国资委一般下达的是一揽子指标,包括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和非财务指标。

2.从财务压力的表现形态分:业绩压力、支付压力。业绩压力源自于股东对管理层的考核评价,具体有每股收益、净利润、利润总额等绝对数指标,还有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对数指标。当前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央企时还引入了经济增加值指标和一些非财务指标。业绩方面的指标大多侧重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指标,相对较软,给管理层留下了一定的操控空间。支付压力来自于债权人本息到期支付、员工工资奖金的即期支付、优先股股息的即期支付、普通股股东现金红利的即期派发等。支付压力跟现金存量、流量及增量有关,需要管理层有较高的调节现金流时间分布、空间布局、流动速度等能力。除了以上常规压力外,还有来自于不完备契约方面的非常规压力,比如:政府有时候会给企业下达出口创汇压力;证监会在股灾时会给上市公司下达维护股票价格稳定任务压力;垄断企业盈利水平过高或过低还会受到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指责压力。

3.从财务压力的驱动因子来看,有可控因子导致的财务压力和非可控因子导致的财务压力。非可控因子是企业管理者通过自身努力难以改变的因子,包括宏观政策变动、自然灾害、外部环境等。如地震灾害可能会导致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和存货方面的重大损失,从而导致经营者难以完成董事会下达的业绩指标。可控因子是企业管理者通过管理措施能够加以改变的因子,比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漏洞、管理层凌驾于制度之上等均是管理层可以加以改进的。一些企业出纳卷款失踪、采购人员收受贿赂高价购买存货等导致业绩指标难以完成,这些财务压力是可以通过管理措施加以预防来化解的。

(三)衡量财务压力的指标:利息保障倍数、支付保障倍数

财务压力化解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和盈利质量。就举债压力的化解而言,债权人一般用利息保障倍数来考察企业用债的还款保障能力。目前我国的基本所得税率是25%,假设股东要求的报酬率与债权人要求的报酬率相等,资产负债率为50%,则该倍数至少为2.25。一般国际上认为,利息保障倍数(Times Interest Earned)的值8倍以上为优秀,5—8倍为良好,3—5倍为合格。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对AAA级美国工业企业的税前盈余利息倍数中值为17.54,AA级为9.67,A级为6.95,BBB级为3.89倍(参见麦圭根等著,王满译的《现代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传统财会学科中反映企业固定成本抗压能力的指标主要是一些间接指标,比如在盈亏平衡点基础上开发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的经验值一般在40%以上属于很安全。

另一个反映企业财务压力化解能力的指标,即固定支出保障倍数(Fixed Charge Coverage Ratio)。这一指标不仅考虑利息费用支付压力,也考虑优先股股息、公司债债息、租金、债务本金偿还。当然这一指标还可以考虑企业每月必须正常支付的普通员工工薪支出。覆盖全部固定支出的保障倍数可以设计为企业全部增值额除以全部固定支出。全部固定支出包括债权人硬性支出和员工工薪硬性支出,全部增值额为企业收入扣除原材料采购支出后的余额。全部增值额必须大于全部固定支出,才有剩余资金用于弹性支出(所得税、普通股红利等)。目前这一指标尚无经验数值。笔者认为,该保障倍数在3倍以上为优秀,2倍以上良好,1.5倍为合格。该指标越高,企业财务压力就越小。当然对于赊销数额大、比重高、信用政策宽松的企业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应适当提高。

(四)财务压力与杠杆之关系

企业财务压力大小与杠杆有较大关联,可以说企业杠杆利用放大了财务压力程度。如果企业没有负债,就没有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自然就没有支付压力,但来自股东的业绩压力依然存在。优先股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财务杠杆,企业在利用优先股融资的情况下,优先股股息也是一种相对固定的支出项目。如果企业创造的资产报酬率远远高于优先股股息率,优先股的股息率自然不在话下,支付优先股股息的压力自然消除。

除了财务杠杆以外,企业的经营杠杆也会对企业财务压力产生影响。经营杠杆效应与风险取决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与比重。企业固定资产持有会每期带来折旧等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必须先行补偿,在完全弥补之基础上企业才会有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绝对数越大,占收入比重越高,对企业产生的财务压力越大。相对来说,轻资产企业财务压力就小。为此,传统企业在资产配置时可以考虑经营租赁、闲置设备处置、生产外包等方式降低重资产的比重,减轻财务压力。

二、财务压力的管控

完全没有财务压力的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靠行政垄断获取高额利润的企业也会受到来自公众和媒体的指责压力,在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企业也会担忧其竞争优势消失,因为顾客偏好难以琢磨、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竞争态势变化无常。比如,在新常态下我国的白酒名企原有的巨大优势消失了,财务压力日渐增大。像茅台、五粮液过去有大量的预收账款,不需要银行借款,净利润能够轻松实现股东要求,然而公款消费受到巨大影响,迫使这些企业不得不面对逐渐增长的财务压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价格和营销对象等。笔者认为,财务压力适度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过大或过小的财务压力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管控财务压力需要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1.管控财务压力的基本理念方面。企业在应对财务压力时要稳健经营,适度举债、适度赊销、适度扩张。有的企业经营者为了应对财务压力,过度负债、过度投资、过度交易,无视风险。作为股东,必须要敦促企业经营者管控住负债率,在目标资本结构范围内运作,否则股东有权要求企业经营者增加业绩指标;过度投资,是指企业投资扩张超过了财力配合,西方财务学中关于过度投资的经验值是企业大型项目投资额为最近1次审计确认的净资产的1倍以上。笔者认为,增加的产能是必要的,闲置的产能必然会不断侵蚀企业的利润,这就要求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杜绝因为个人私利或不恰当的外部利益集团施压而上马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过度交易,通常指企业在外部交易中赊销的不合理增长(如:放宽信用条件、信用额度、赊销期限等)带来的风险,如本年赊销额比上年增长50%以上。

2.业绩压力化解方面。要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提高财务透明度,养成与股东有良好沟通之习惯,使股东对企业形成合理的预期,不施加欠妥的业绩压力(比如过高的业绩指标和股价目标)。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像上市公司这样的企业来说日益重要,加强与各类股东的交流与信息沟通对企业自身化解财务压力十分必要。与股东信息沟通的内容包括非可控因子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本公司业绩的影响、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预期变化趋势、内部控制有效性等可控因子的现状与问题及改进措施。美国安然公司假账丑闻与该公司未能合理引导股东预期有关,其中的教训值得企业家认真吸取。

3.支付压力化解方面。要妥善处理财务关系,尤其要搞好与债权人关系和劳资关系。举债是硬约束,企业必须牢记“饮水思源”之内在哲理,切不可在自由现金流量多时“失道”,以避免在陷入支付危机时“四面楚歌”。在劳资关系方面,要以公平为导向,让企业员工充分分享企业成长的利益,只有这样当企业陷入暂时财务困境时员工才能够与企业共同承担(比如自愿降低薪酬、主动增加工作范围而不求加薪等)。不公平导致低效率。财务压力系由“人”来承担的,缺乏动力源泉则压力难以化解。如果经营者、员工在企业感受到明显的不公平,必然会引发人才流失、消极怠工、管理层消极财务行为等问题,从而反制效率,财务压力自然难以化解。企业必须依靠科技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杜绝追求绝对剩余价值,让员工、高管充分分享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带来的福利,通过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将财务压力成功化解。

4.财务压力事前防范方面。企业始终要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在财力上增强财务流动性,保持合理的财务弹性以便在应对支付压力时游刃有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依赖自身的造血功能,过度依赖外部融资发展的企业是危险的。这就要求企业每个会计期间能够产生正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以在市场中生存。企业应定期对资产质量进行诊断,及时处理闲置资产,提防不合理占款现象发生,充分利用信用中介的专业化优势变现债权,加速资产周转。要对外部竞争环境的恶化、突发事件等做好足够的财务准备,预留一定的机动财力(比如债务融资额度、保留适当的自由现金等)。

5.系统风险驱动的财务压力管控方面。企业要认真研究宏观经济变化、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行业景气度,对系统性风险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系统性风险带来额外的财务压力。传统观点认为,这些风险是系统性风险,企业是无能为力的,实际上利率变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随机游走的,一旦形成上行通道或下行通道,短期内是很难逆转的。其他非可控因子(如自然灾害、汇率风险)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加以应对,比如保险、外汇资产与负债匹配、套期保值等。

6.财务压力施压方与受压方关系管控方面。在公司治理安排上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得经营者成功化解财务压力有回报,而不能化解时会被惩罚。在美国,企业运作者都是职业经理人,股东激励经营者主要采取股票期权等形式,经营者也会将自身财富与家庭资产主要部分购买本公司股票,与股东风雨同舟、休戚相关。经营者薪酬应与企业绩效线性相关,这样经营者会在举债决策、研发投入、员工培训等方面充分重视长短期利益平衡、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在扛住财务压力的同时激励其努力工作,获得相应报酬。笔者认为,当前国有企业划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改革很有必要,但对商业类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封顶做法不甚妥当,应进行薪酬结构改革,降低其年度薪酬绝对数,但与业绩、股票价格、经济增加值、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挂钩的变动薪酬不宜设太低上限,否则其会在完成任务后完全失去压力,转而追求闲暇、不恰当低风险和囤积自由现金流量的目标,同样会产生代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吴国萍,朱君.“压力”与“机会”导因的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70-74.

[2] 吴国萍,马施.上市公司财务压力与信息披露违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2):59-63.

[3] 段华友,汪睿,干胜道.中小企业财务压力的机理分析及对策建议[J].企业经济,2014(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