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施工标准差异化风险为机遇

2016-05-08 06:27孙海鹏
项目管理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分包商设计院白俄罗斯

文/孙海鹏

国内外设计施工标准差异的潜在项目风险,如果不加重视,很容易引发项目施工工期延长等问题。然而,只要用对方法,风险也能化为走出去企业的发展良机。

近年,随着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我国基础施工建设行业与这些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渐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选择之一。

然而,随着合作日益密切,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渐渐提高了准入门槛,加大了对我国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因为国内外施工标准差异产生的纠纷不断,甚至有部分相关单位以施工标准差异为借口试图浑水摸鱼、逃避责任,令走出去企业蒙受损失。下面笔者通过一个真实发生的海外工程项目案例,简述国内外施工标准的差异以及如何有效规避这类风险。

血泪教训

2010年年底,中国一家工程总承包企业与白俄罗斯(业主为州能源局)签署了总合同金额近2亿美元的电站施工EPC项目。项目前期由中方提供设计方案,白俄罗斯国家设计院负责审查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标准的界定。

中国公司根据国内此类明星项目所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编制了白俄罗斯电站项目的方案递交给业主后,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然而,工程施工过程中,白俄罗斯国家设计院屡次称该企业采用的标准不符合当前白俄罗斯施工标准,导致施工现场多次停工。原来那份获得业主一致好评的项目方案,虽然是根据公司发展计划、项目所在国家现状、工程特点和劳动力情况编制,但其中包含的施工新技术、工艺以及新设备等在当地并无先例。前期业主未能考量自身国家所能承受的标准就通过了审核,再加上施工期间,白俄罗斯国家设计院与业主方未能就新标准通过达成一致,因而当白俄罗斯设计院一方以标准不过关为由拒绝审查后,业主也只好暂时禁止此项施工标准的使用,项目被迫停工。

针对业主方的解释,中国企业立刻从多方面入手展开调查,采取措施加强与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联系:①积极与中国驻白俄罗斯使馆商务参赞沟通,在将真实情况汇报给使馆商务参赞后,希望可以取得使馆的支持。②联系白俄罗斯罗斯国家设计院对两国施工标准产生的差异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进行沟通。③与当地中方企业沟通,了解其他企业类似项目的施工标准上是否得到白俄罗斯设计院的一致对待。 ④采纳国内标准技术专家的建议,邀请白俄罗斯设计院相关专家来国内进行交流。用中国的工程案例数据说服白俄罗斯专家,使用中国的施工标准更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中国公司取得了业主和设计院的认可,签署了关于施工标准方案最终确定的补充协议,及时挽回了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

启示与反思

首先,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技术标准方案库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按照国际或国内施工标准执行,现今仍有不少国家还沿用已与国际脱轨老旧标准的情况。在完善技术标准库时,不仅要关注国际标准的最新变化,还要注意积累企业在各个国家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旧技术、旧工艺、旧材料、旧设备和旧规范。

其次,企业必须意识到在项目执行阶段发生未按既定的标准施工的风险必然存在,并且需要对这类项目风险进行妥善的管理。虽然有时可以通过采用应急措施降低风险,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在标准相对落后的国家施工时,我方应在项目前期详细调查了解,事先在对方认可的前提下结合两国优势技术标准编制施工标准文件,并将标准落实到后续合同相关条款中,避免因此停工,承受损失。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避免或减少因技术标准方面的因素影响项目的预期经济目标,还可以逐步帮助这些国家淘汰旧的标准,采用新的标准。

除此之外,国内工程单位还应提高自身的国际项目管理水平、优化工程管理、加强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等,尤其要加强利益相关方的管理以降低项目风险。如可以聘请设计技术等专业咨询公司参与到项目中,在商聘分包企业前要全面考核分包商在财力、物力、人力、资质、技术和经验等方面是否具备足够的实力。在分包合同中明确承包商及分包商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便于企业在发挥分包商作用的同时制约分包商。

创新力就是竞争力

案例中的白俄罗斯电站施工EPC项目结束后,该中国企业因为大胆采用国内标准,在不影响项目成果的前提下节约成本,赢得了业主的赞赏,并获得了再次合作的机会。这足以证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在设计时敢于采用自有专利和创新工艺,善用事实和数据说服业主,秉持为业主创造效益的服务之心完成每一个海外项目。

创新力就是竞争力,虽然施工标准差异会带来潜在风险,但只要处理得当就能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契机。不仅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去,未来中国标准也能走出去。

猜你喜欢
分包商设计院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召回常驻欧盟代表
焊接分包商的管理和控制
白俄罗斯收获750万吨粮食
浅论物流分包商管理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浅析国际EPC项目分包商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白俄罗斯一号通信卫星诞生记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