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6-05-09 08:36付家荣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大学生

付家荣 刘 芳



“互联网+”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策略研究

付家荣1刘芳2

摘要:“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而大学生作为创业主力军,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培养和提高符合“互联网+”的创业素质,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互联网+”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要求层面出发,探讨和寻求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创业素质;大学生

一、引言

2015年3月份,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6月24日,《“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得以通过,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多项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的任务。当“互联网+”作为行动计划成为国家战略,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已经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的重要一环。可见,在“互联网+”下,如何激励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而大学生作为创业主力军,俨然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互联网+”的到来,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业素质,并且这些创业素质能够符合新常态的发展趋势,才能够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因此,探讨和寻求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二、创业素质的相关理论

(一)创业素质的内涵

关于创业的定义,很多学者有很多不同的定义。Robret(1984)[1]认为创业是一个促使财富增长的动态过程。Jeffry(1999)[2]指出创业是一种机会驱使下的行为方式,它能够思考并推理行为,同时保持方法和与领导相协调。宋克勤(2002)[3]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总的来说,创业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创业素质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行动和实现自身创业目的过程中所必备的全部主体要素的总和。所谓大学生创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思维,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创造出比原来更大价值和财富的一种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创业素质的文献有很多,每个人对创业素质的构成部分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Chao C.Chen(1998)[4]认为创业者自我感知能力是促使创业成功必备的素质。Robert A.Baron 和Gideon D.Markman(2003)[5]认为创业者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社交能力,利用自己周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辛保平(2003)[6]指出创业者十大素质为明势、敏感、欲望、眼界、人脉、谋略、胆量、忍耐、与他人分享成功的意愿和自我反省的能力。王林雪等(2007)[7]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品质和创业环境掌控力五个方面。郑美群、吴秀娟(2008)[8]认为创业者素质是由特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构成。李芳凝、张建哲(2011)[9]通过对辽宁省6所高校的学生及老师的实践调研发现,大学生创业素质主要包括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三个方面。王占仁、林丹(2012)[10]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主要由创业认知、创业情感、创业意志和创业能力四个方面构成。白凯、李建玲(2012)[11]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外专家发表的32篇关于“创业者素质特征”的外文文献进行分析,指出创业者素质主要分为心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知识素质四个方面。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素质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其中,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前提,创业知识是基础,创业品质是动力,创业能力是保障。

三、“互联网+”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体而言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的传统模式,可以随时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从互联网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自从互联网诞生,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是“互联网+传统商业”的模型。因此,“互联网+”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不断融合传统商业并将其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具有互联网属性的新商业模式。

四、“互联网+”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要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关键所在。然而,“互联网+”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了普通的创业素质。

(一)创业意识方面

虽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自主创业,但是大多数的人依然会选择找工作进企业或者考公务员作为就业方式。“互联网+”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创业的机会。创业意识是创业实践活动的动力,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创业并不是看到别人创业就去模仿;也不是没有找到好的就业工作,就拿创业作为一种逃避;而是认真分析经济形势,寻找合适的时机。

(二)创业品质方面

创业是存在风险的,在“互联网+”下更是如此。互联网时代,商品信息都是公开的,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因而,谁也不能保证创业的必须成功。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对于处于新常态背景下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创业只有三分钟热度,总是渴望着立即成功,那么创业是不可能成功。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只用勇于坚持,不断发掘,不断尝试,才可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创业能力方面

“互联网+”给社会带来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伴随“互联网+”而来的是互联网上各种信息的泛滥。作为自主创业主力军的大学生,每天都会通过不同的渠道接触到各种信息。因此就必须具备甄别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从大量的信息当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此外,“互联网+”带来社会各个行业的转型,因而大学生还必须具备把握市场的能力,否则将会沉没于浪潮之中,无所作为。除了这些能力之外,大学生还必须具备人际沟通、处理突发情况等能力。

(四)创业知识方面

“互联网+”所带来的元素是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很多大学生只具备了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显然这对于新常态下的创业形势是远远不够的。类似财务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知识等,这些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讲,都严重影响着自己创业的成功率。因此,拥有多元化的创业知识,才能对各个行业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看到别人发现不了商机,才能在众多创业者脱颖而出。

五、“互联网+”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作为创业主力军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的创业素质,才能提高自己创业的成功率,才不至于被创业大潮给淹没。因此,寻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途径,是亟待解决的重要事情。

(一)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现在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想法上,极其不成熟。因此,“互联网+”下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高校作为大学生产生的摇篮,应该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型,多开设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比如引进“工作室制”教学体系,在工作室中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完善创业知识。同时,“互联网+”要求大学生必须了解网络知识,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因此高校可以据此开设网络技术公共基础课程。此外,“互联网+”所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很多大学生仅仅只了解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而缺乏一些类似财务和法律等必备的知识。因此,高校应该多开展一些类似的选修课,让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完善自己的创业知识,为创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创业实践平台,注重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去投资一些小实体,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建立创业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此外,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创业项目的特点和需求联系社会上一些孵化小企业的大学创业园,让那些有创业计划和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创办自己的小企业。另外,校企合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互联网+”下,大学生可以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结合自身的优势,真正将自己的创业想法落地到实践当中去,了解和学习网络时代下企业的运作模式,才能促使自己创业成功。

(三)政府优化政策支持

“互联网+”下,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需求和创业形式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政府应该认真研究和适应这些新的特点和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正不合时宜的政策,真正实现支持大学生创业常态化,提高政府政策扶持的有效性。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平台来扶持大学生创业,大力构建大学生创业动态信息分析机制,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对未来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进行定期分析和预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此外,大学生作为无产阶级,创业面临资金缺乏必是常事。因此,政府应当给予大学生一些优惠政策,比如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另外,政府应该构建完备的创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进行优化。(作者单位:1.湖北经济学院管理学院;2.湖北大学)

参考文献:

[1]Robert C.Ronstadt.Entrepreneurship[J].Lord Publishing Cooperation,1984:28.

[2]Jeffry A.Timmons.New Venture Creation.Lrwin[J].McGraw-Hill.l999:3.

[3]克勤著.创业成功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4-4.

[4]Chao C;Chen,Patricia Gene Greene and Ann Crick.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13):295-316.

[5]Robert A.Baron,Gideon D.Markman.Beyond social capital: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 social competence in their financial suc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41-60.

[6]辛保平.中国创业者十大素质科学投资[J].2003,(9).

[7]王林雪,邓俊荣,彭璐.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J].中国青年科技,2007(159),22-27.

[8]郑美群,吴秀娟.创业者素质模型的构建[J].人才开发,2008(10),18-19.

[9]李芳凝,张建哲.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构建及培养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1(8),105-108.

[10]王占仁,林丹.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论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2(3),250-252.

[11]白凯,李建玲.国外关于创业者素质特征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2(04),80-83.

作者简介:付家荣(1964-),男,汉,湖北武汉人,教授,湖北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消费经济与消费者行为、人员选聘。 刘芳(1992-),女,汉,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湖北大学,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创业研究。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