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攀:一个不甘碌碌无为的人

2016-05-09 17:21崔欣彭程
工会博览 2016年35期
关键词:管片盾构

□本刊记者 崔欣/文 彭程/摄

黎攀:一个不甘碌碌无为的人

□本刊记者 崔欣/文 彭程/摄

他本是一名私企的工人,因企业与国企合资来到了北京。企业位于远郊,上个学要长途拔涉,可好学的他,不顾辛苦最终拿到了学士学位。获得工程师职称的他,没有忘记身边的同事,用各种方式督促他们成才。他就是北京市政路桥港创瑞博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黎攀。

为上学“得罪”了岳父母

2003年,深圳港创公司与北京瑞博公司进行合资。当时刚刚中专毕业的黎攀,带着新奇和憧憬,走入了这个新成立的公司,成为一名试验工。13年过去了,同来的20多名年轻人多数选择了离开,而他却伴随着公司的发展,一步一步成长为专业技术过硬、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青年骨干。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黎攀的感受就是既辛苦又充实。

那是在来京工作不久,黎攀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由于学历太低,越来越跟不上企业的需求。这让好学上进的他非常苦闷。“不行,我得继续上学。”就这样,2010年时,他努力备考,最终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

虽然圆了上学梦,可黎攀也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路途太远。“我们公司在昌平南口,上学的地方在阜石路上。而且这两地之间还没有直通车,路上要花费好几个小时。”为了能赶上早上8点半上课,每到周末,黎攀都是早上6点赶到南口坐火车到西直门,然后换乘公交车到学校。“当时,我们老师就曾经给我们提过醒。他说:‘你们面临的工学矛盾非常大,可一定要解决好,坚持下来呀。’在那几年的学习时间里,我是深刻领悟到老师的担忧是多么的正确。”黎攀回忆道,为了学习,他没有了休闲时间,下班后就自学,到了周末就去上课。“别人交朋友后都会找各种时间来约会,我却没时间考虑这些。也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直到凌晨才睡觉。”

为了上学,黎攀还“得罪”了岳父母。那是2010年他与爱人回四川老家结婚。由于两人的父母居住在不同的县市,所以就打算分别举行婚礼。可在黎攀老家办完后,就面临学校开学的日期即将到来。“按说,不去女方家办婚礼,也得回门看看。可那时真赶不及了,所以就没再考虑女方家里的看法,匆匆赶回了北京。呵呵,估计我那新上任的岳父母,肯定会非常有意见。”

最终,全力以赴的黎攀不但拿下了学历,还取得了相应的学位证书。当然,这还不是结束,不久之后,他又向职称发起了冲刺。“那是2013年,我申报了建筑材料专业工程师。可由于这个专业申报人员少,社会上没有任何相关的辅导班,只有一本考试大纲。”这也没有难倒黎攀。为了弄清所有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他就一点点的抠。一本考试大纲,愣是被他弄出了一套考前攻略。“别小看这套攻略,我们质量部的同事就是凭着这套考试攻略,有3个人拿到了工程师职称,6个人获评助理工程师。大家都戏称它为葵花宝典。我们有一个想法,想把这套攻略放到网上,以帮助更多的人。”

建个夜校助大家成长

黎攀所负责的技术质量部,最多时有42人。可一看学历,大部分为中专。“我们这个部里的年轻人多,2012年至2013年之间,平均年龄才25岁,可有职称、学历的几乎为零。大家的惰性大,都不爱学习。但现在的企业,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是必须的。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组织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有新鲜血液进入,才能不断进步。”为此,黎攀于2013年创建了员工夜班培训班。“开始时,都是我来备课,给大家讲一讲在平常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听课的也是部里的同事。我还记得,第一节课是2013年4月,内容是建筑材料的专业知识,一共上了一个半小时。对于首次站在讲台的我,心里也是非常紧张的。”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技术质量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利用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积淀,积极报考专业职称、岗位证书和学历证书。短短的3年时间里,部门试验员、质检员持证上岗率10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人数同比增加了55%,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人数同比增加了40%。

渐渐的,夜校的讲课内容丰富了,从仅仅传授专业知识,到学习礼仪、安全知识等,讲课的老师也从黎攀一人,扩展到企业的工程师、领导或专业人士。如此一来,夜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听课的人员,也从技术质量部扩展到了全公司。据统计,三年来,夜校以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培训一直坚持至今,已经开展培训30余次。

提起黎攀,公司工会主席李秀梅第一句话是:“在我公司,他是第一个把打造学习型部室要求落到实处的人,也是第一个推行了部室内部绩效考核的人。”2014年,黎攀克服阻力,开始在主管部门大力推行绩效和工作质量挂钩的考核,通过对每个岗位清权确责等措施,把奖惩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提升了部室员工的工作质量。李秀梅回忆道:“在对搅拌站机手考核时,他不但对员工因操作不当产生废灰的进行经济处罚,同时,还要求当事人写出详实的分析报告并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措施。这一管控手段,使我公司搅拌站人为原因产生的废灰率从初期0.3%直线下降到日前的近乎零。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13万多元。”

对于技术质量部的发展,黎攀自信满满。他说:“我们青年人可能会在阅历上、经验上、资历上都有所欠缺,但我们不能欠缺的是勇于担当的精神。所以,技术质量部定会在团队攻坚、管理创新等各项工作中再传佳绩。”

带领大家创造一个个首次

在公司职工的眼里,黎攀是一名特别肯钻研的人。近两年来,他带领公司技术质量管理团队,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混凝土材料、模具制造、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多项专题研究,先后完成了“盾构管片养护剂、脱模剂”的研发、“盾构管片裂纹修补工艺的研发”、“电力4m弯管优化”等近1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

近几年,北京的地铁工程越来越多,港创瑞博也收到了许多订单。在以往的地铁流水线施工中,随着盾构机在隧洞里不断推进,成型的隧洞会紧接着被贴上混凝土管片进行固定。到了后期,再在管片上打眼安装机电等线路。不过,这样对管片“开膛破肚”,职工的劳动强度不但大,安全系数也低,而且也容易造成固定不稳。2015年,黎攀带领技术质量部的成员,开始了关于《预埋槽管片的研发》。为了能实现隧洞管片预先为电线和设备留出通道,让隧洞更结实耐用,他和同事们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跑到深圳、兰州等地进行考察,可得到的结论却不尽如人意。为此,他们决定自己研发,并分别设计出镙丝固定、顶上反作用力支撑、预留线槽等三个方法,并最终获得成果。如今,这一成果已经在北京地铁8号线管片施工中首次被应用。黎攀介绍道:“这个技术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因市政路网管线架设对盾构管片内弧破坏性开凿的伤害,还便于后期盾构隧道内网线更换和维护。而且预埋槽管片材料也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多元合金防腐材料,可以帮地铁实现百年计划。但一回想起当时研发的情景,我心里也挺感慨的。我现在依然能清楚地记得,大冬天在露天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反反复复做着试验时的滋味。”

在黎攀的记忆里,每一个新产品的研发,都有着艰辛和喜悦。“不久前,我们刚刚研发成功的预应力发酵罐,已经投入了使用。可在当时,我们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产品,开发起来时真的挺多困难的。”他说,在第一次进行罐体浇筑时,由于工人操作不熟练,时常出现缺陷。“我们一直盯在旁边,有了问题,就组织人员抢修。这一干,就从下午5点干到了晚上 11点。大家的晚餐也是一人一个馒头就着一包榨菜。”

近两年来,黎攀还参与了《轨道交通预制混凝土盾构管片质量验收标准》、国标《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标准的修订及京标《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管理标准》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黎攀曾经说过:“我原学历不高,又不是很聪明,唯有做到加倍努力,永不懈怠,才能不辜负公司对我的信任和重托。”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在完成一个又一个技术质量难题时,多少个日日夜夜挑灯夜战的身影,让职工们看在了眼里,也让公司领导记在了心里,同时也得到了公司及广大青年职工的一致拥护。

猜你喜欢
管片盾构
TBM管片选型对比分析
新型盾构机刀圈用6Cr5Mo2V钢力学性能研究
管片拼装技术研究
盾构管片封顶块拼装施工技术研究
地铁管片表面龟裂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地铁盾构管片受力分析及管片破损的控制措施研究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小净距盾构隧道开挖相互影响分析
盾构平衡始发与到达施工技术及其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