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青春文学分析

2016-05-09 12:18岳朝杰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文化语境消费文化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社会中国文化语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消费文化一跃而起,成为覆盖中国的“准意识形态”。在消费文化的作用下,文学就被人们消费化了。而在当前文学形态中,青春文学是其中的佼佼者,受到大众尤其是以青少年为主的热爱,并且开始呈泛滥的局势。青春文学捧出了一代以郭敬明等为代表青春作家,成为娱乐大众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人们对于青春文学的评价却好坏参半、褒贬不一。本文将在消费语境下,对当代的青春文学进行深入探讨,得出一些结论,以期能够让人们对青春文学有更多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消费文化;文化语境;青春文学;思想内涵;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岳朝杰(1980.5-),男,河南兰考人,本科,郑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开始改变,快餐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主要消费模式。在消费文化背景下,文化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80后作家经过非议后,90后和零零后迅速崛起,青春文学正式在全国刮起一阵旋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青春文学一开始定下了十分明确的价值指向:将创作的作品打造成最精致的时尚消费品,迎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青春文学借助网络传播,由于其传播形式较为广泛,诞生的作品不胜枚举,对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思想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大众也开始关注这一文化模式,人们对青春文学的评价好坏参半。“叛逆”也成为了现代青春作家的代名词,然而青春文学也存在其特定的意义,它的形成与转变是随着时代发展的轨迹,是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相辅相成的。本文将会对青春文学做一些客观的分析,希望能为人们认识青春文学提供一些建议。

一、消费文化的兴起

(一)消费文化的形成

现今社会,消费已经摆脱了原来的被动地位开始主动起来,甚至带动产品生产,引领社会风尚。这种风尚已经将触角伸入文学领域。进入90年代后,小说等文学作品已经和人们日常生活作品一样,变成了最为普遍的消费商品。小说像流水线上的零件一样,变成了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从诞生的一刻起就被打上了商品的烙印。

自古以来,人们对文人的定位就是生活贫苦,精神清高,而且文学并不能和富贵功名对等。而新时代下,小说等模式的文学开始越过龙门,正式成为商业社会的新宠。作家也开始不再贫穷,坐拥百万的人比比皆是。中国文学对于文人来说是神圣的,金钱观更是为一些传统主义文人所鄙视的,所以写作都是关乎到国家命运、名族大义等等。然而在消费理念诞生后,作家已经告别了高傲的精神追求转而走上了对金钱的追求之路。

在经济利益的作用下,精神价值观已经不再是消费文学关注的重点。而从90年代以后各种文学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市场利益作用下的文学开始商业化。商业和媒体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炒作了诸如“美女作家”、“吸毒作家”、“妓女文学”等等各种文学现象。同时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的猎奇心理也越来越胜。而作家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始迎合读者的需求。消费文学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文学的审美观和理想观,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作家的写作方式。高雅文学已经沦为人们戏谑的对象,神圣也开始变得摇摇欲坠,完全将理想主义情怀和磅礴的叙事手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引人注目的“私人化”写作手法。在传播媒介的作用下,文学也开始走进影视作品,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中国国代文学推崇的“意境美”、“朦胧美”早已成为昔日黄花,走下凋零,而直观描写开始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蓬勃发展。

为了满足市场要求,迎合受众心理,文学已经开始脱离了原始的意义,独自踩着高跷,踽踽独行。文学之路将要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消费文学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我们不能单纯的给出结论,认为消费文学一定会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随着消费文学的洗礼,人们对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别越来越模糊,甚至开始同化,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区分。我们也不能肯定的表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作品就一定没有价值意义,《红楼梦》的推崇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发展

市场化不再是经济的专属代名词,它已经开始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消费主义给人们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最突出的表现人群要数80后和90后。消费已经像空气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学的发展是时刻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的。社会不断地变革从而导致文学不停地转向。在90年代消费文学语境下,文学创作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在这种变化的作用下,作家也开始改变创作思维,文学产生方式也开始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原本创作被视为作家的精神食粮,然而消费文学却打破这一精神支柱,开始向消费物品蜕变,原来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价值取向已经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经济效益被放在了现代作家创作的首要位置。市场需要什么,读者渴望什么,那么文学作家就生产什么。文学已经不再是知识分子心中的神圣殿堂,而是人们众多消费品种的其中之一。文学生产也开始采用现代化市场经营手段,媒体、商家也开始利用大量的宣传,从而让人们更加深刻的接受消费文学。

文学作品在市场经济的操作下,在娱乐大众后,迅速被人们遗忘。作家们开始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作为创作的热点,通过大量的堆砌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然而由于其描述事物的泛滥性,很快便被人们遗忘在脑后。虽然如此,其高额的经济效益仍然吸引了大批的作家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创作,从而放弃真正的艺术价值。

二、消费文化语境下青春文学的嬗变

(一)青春文学时尚化书写

1990年代之后,中国市场经济开始形成格局,而文化领域中,也开始形成庞大的市场体系。文化市场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文化产业开始沦为人们的消费商品进入市场。由于文学创作的环境产生巨大的改变,文学领域开始不断地建立各种机制,给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消费文化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契机,贴近现实的作品越来越普遍,文学不再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属物,寻常百姓也可以随意感受。由于在新的创作机制下,作家开始探索新的写作方式,把读者的需求摆在了首要位置上。消费主义文学抛弃了文学特有的神圣特性,走下神坛,慢慢变得平民化。在这个时期,作品开始以各种形式呈现,写作手法更是千奇百怪。我们要清醒地看待消费文学,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负面意义。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文学还是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追求其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下,作为消费活动的消费文学,也要面对市场竞争,去赢得读者的青睐。所以直接影响了90年代以来的文学风尚。文学边界的定义在利益的作用下不断地模糊,粗俗易懂的文学开始腐蚀文学常青树的根基。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高产、快产作家快速发展,各种不良的文学现象层出不穷,消费文学写作逐步进入一个混乱的局势,文学作品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精英文化的文学作家追求的乌托邦世界开始崩坏,精神食粮已经成为过去式,娱乐成为消费文学的首要创作前提。模式化、粗制化、表面化都成了消费文学的特征。

(二)市场操作下的文学创作

“美女作家”、“身体写作”、“80后写作”等等各种文学现象,从90年代以后,开始大批量频繁出现。这些骇人的现象虽然只是稍纵即逝,但是在媒体的炒作下却获得了足够多的金钱效益。现在很多作家,或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或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都打出了一张“媚俗牌”,将自己的作品用各种歧义的文字命名。商家为了得到更高的关注度,鼓励作者在名字上“一鸣惊人”。

在消费主义的作用下,世俗化在文学路上已经不再被人们排斥,甚至开始追求感官享受和人们的欲望需求。那么,从而导致人们对幸福定义的谬误。人们开始将物质和欲望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尺,精神和心灵早就被人们遗忘在角落。

三、消费文化语境下青春文学的出路

(一)青春文学遭遇的困境

中国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开始逐步与世界接轨。而社会的变革给中国带来了更高层次的消费观念,而物质的富足给消费时代的诞生提供了依据。由于作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从而使文学变得更加的多元化,都市文学开始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中。文学开始沦为满足消费者欲望的商品,在市场经济下快速发展。虽然从表面来看,一切都进行的井然有序,文学作品的生产也呈现着蓬勃的发展势态。近年来,作家的创作速度令人大吃一惊的同时,各种文学现象开始不断更替,令人应接不暇。

期刊在经过机制改革后,出版业逐步成为一个商业机构开始在文学领域中大刀阔斧,出版商开始具有合法的出版地位和身份。出版商和出版社的关系不再是透明化,而是被搬到了台前。虽然文坛目前呈现一种红火的势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任何畅销作品在红火不久之后就开始逐渐淡化,并且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消费文学如同夜晚中的烟火,虽然璀璨耀眼一时,但是终将化作灰烬,被人们遗忘。文学作品如何能够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已经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青春文学出路的探讨

文学目前最应该思考问题是,在消费主义的作用下,文学是否真的会逐渐衰亡?文学究竟该何去何从,出路究竟在何方,这个问题在本文可能不会得到具体回答。也不是人们通过几场辩论就能想出解决方案。在消费语境下诞生的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互不相融,是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致命要害。对文学传统和审美价值观的排斥使消费文学流入“媚俗”。不容置喙的是,文学的发展之路是和社会变革紧密相连的。

在改革开放的作用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然而精神生活却开始空虚起来。消费文学在市场经济的控制下一直娱乐着受众,然而却一再降低底线,慢慢滑向深渊。在改革开放的作用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然而精神生活却开始空虚起来。消费文学在市场经济的控制下一直娱乐着受众,然而却一再降低底线,慢慢滑向深渊。

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始推崇暴力美学、暴露个人隐私、描绘赤裸的性。这种现象,令人不得不反思。文学之路究竟在何方?或许只有那些守得住寂寞的作家才能劈开荆棘,开辟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消费文学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势态进入世人眼帘,为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对其引导,进而找寻当代文学的出路,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倩.基于ERP的石化企业财务辅助管理系统的构建[D].电子科技大学,2009.

[2]辛艳红.ERP应用过程中的会计流程重组[D].天津大学,2009.

[3]杨桂梅.论发挥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137-138.

[4]彭月琴.会计电算化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324.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文化语境消费文化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