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阴影的女人》的《圣经》原型解读

2016-05-09 13:06唐思齐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圣经

摘  要:《拥有阴影的女人》是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波拉·甘·艾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伊法妮从小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印第安村庄,作者对村庄的描述与《圣经》中对伊甸园的描述如出一辙;伊法妮受到创伤,陷入绝望的场景与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罚到人间受苦情形相似;小说的救赎主题也是《圣经》要传达给人们的重要主题之一。从神话原型的角度考察《圣经》对这部小说的影响,可以看出《圣经》对世界各族裔文学有着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为当代印第安人的文化困境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拥有阴影的女人》;《圣经》;神话原型

作者简介:唐思齐,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文学硕士,贵州理工学院大外部教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2

一、引言:

波拉·甘·艾伦是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其创作领域涉及诗歌、小说、文评等,曾获得了美国图书奖、美国土著人文学奖和美洲土著作家协会授予的终生成就奖。《拥有阴影的女人》是艾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历经人生中最痛苦迷茫的低谷时期,历经13年写成的一部带有自传体风格的小说。

《拥有阴影的女人》作为一部印第安作者写的印第安小说,却在小说场景安排,人物命运设定和主题上与《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有着相似之处,这或许是连小说作者本人艾伦都始料未及的,就像荣格所认为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或原型意象;从一个人出生开始,这种意识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心理活动”,(赵一凡,2006: 828)波拉·甘·艾伦虽然身为印第安人,但是由于白人主流文化的影响已经渗入到了印第安部族之中,艾伦本人小时候也上过白人寄宿学校,再加上《圣经》作为西方文学创作的基石,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进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身为作家的艾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圣经》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圣经》原型场景再现

荣格认为,文学艺术源于神话、宗教、礼仪,幻觉和梦境。弗莱在荣格原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神话原型理论,认为原型是一种典型或者反复出现的意象,并主张将文学作品至于广阔的文学背景中去分析考察。原型作为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它以人物、情节、场景意象等多种形态在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作品中通过象征、象征群的方式反复呈现。《圣经》意蕴深远,是基督教的经典,欧美很多文学作品都与《圣经》的观念和意象紧密相连。弗莱指出,《圣经》“对文学象征体系产生过赋予活力的重大影响,实际上它也的确赋予过这样的影响”。(弗莱,2006: 470)

《圣经》中,上帝在东方伊甸建了一个园子,那里溪流淙淙,鲜花簇簇,莺歌燕舞。亚当和夏娃在园子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园子里有一颗善恶树,亚当和夏娃被禁止食用树上的果子。在小说《拥有阴影的女人》中,小说女主人公伊法妮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同伊甸园中如梦如幻的自然场景相似,甚至也有一颗改变伊法妮一生命运的“善恶树”——伊法妮的苹果树。伊法妮的童年是在美丽的印第安居留地度过的,那里远离尘嚣,山势绵延,小溪环绕。伊法妮和童年伙伴艾琳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流连忘返,纵马驰骋。伊法妮的祖父曾在院子里种下一棵苹果树,这棵树是小伊法妮的乐园,她从小就喜欢在树下乘凉,睡觉,或者爬上树捉迷藏,苹果树见证了伊法妮田园牧歌式的童年生活。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受到蛇的引诱而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了禁果,产生了最初的羞耻之心和分辨善恶的能力,但也因此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去经历人世间的痛苦和磨难。在小说《拥有阴影的女人》中,伊法妮无忧无虑的童年以从苹果树上跌落而宣告终止,并开始产生最初的自我意识,质疑自己的行为和身份,以此为开端,经历了生命中一系列的打击和苦楚,陷入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危机之中。

三、《圣经》原型人物再现

《拥有阴影的女人》中,伊法妮在表哥斯蒂芬的鼓动下,从苹果树上荡下,却失手摔落,摔断了两根肋骨,刺穿了肺。这件事给伊法妮的身体和精神都带来了伤害,伊法妮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想我根本没那么强壮,我根本不该那样做”,(艾伦,1983:202)伊法妮对自己说。她开始重新品味学校里修女曾告诫她的话,“一个女孩子是不该那样大声笑的”“那是男孩子的游戏,你应该更像个女孩子”(202)。从医院出来后,伊法妮从此变了一个人,“自从从树上跌落之后,一切都变了,她的穿着打扮,她的走路姿势,她的思维方式……那个无忧无虑的伊法妮消失了”,(202)以从苹果树上跌落为开端,伊法妮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却因此陷入了严重的身份危机和极度痛苦之中,努力寻找活下去的出路,可以看出,伊法妮的命运与伊甸园中因偷吃禁果而被惩罚的亚当和夏娃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撒旦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黑暗的象征,他化身为蛇,引诱夏娃吃下禁果。在小说中,伊法妮的表哥斯蒂芬扮演了这一邪恶角色。他蛊惑伊法妮从苹果树上荡下,摔伤了伊法妮,让她陷入终身的精神伤痛之中,就如同撒旦成功地实施了对人类的诱惑。在伊法妮成年并且离开居留地后,斯蒂芬依然时时缠绕在伊法妮身边,对她进行精神上的虐待。在伊法妮最无助的时候,他不断提醒着伊法妮,她是脆弱无助的,她需要他,没有他的帮助,伊法妮无法活下去:“你没有能力照顾你的孩子们,连你自己都需要我的照顾,又怎么能照顾孩子。”“你实在是太脆弱了,让我来照顾你。”(9)在伊法妮的世界里,斯蒂芬是一个精神上的独裁者,他否认伊法妮的记忆,否认伊法妮的能力,他把伊法妮比喻成雪花,把自己比喻成可以温暖雪花的太阳。事实上,太阳只会将雪花融化,而不是温暖它。

四、《圣经》主题的再现

罪与罚和救赎是《圣经》两大重要的主题,耶稣救赎世间人类,而救赎也是《拥有阴影的女人》这部小说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小说中,伊法妮的第二任丈夫托马斯是一个日裔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尚在童年的托马斯由于自己的日裔身份而被囚禁于安置营,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创伤,陷入了身份危机之中,每天靠酗酒来麻痹自己的精神,而伊法妮却不顾好友特瑞莎的阻拦,毅然决定嫁给托马斯。面对特瑞莎的阻拦,伊法妮说:“我明白你的意思,特瑞莎,可是他实在太孤独了,他的人生正在腐烂发臭,他帮不了自己,他的痛苦比我还严重。”(91)尽管特瑞莎断言伊法妮救不了托马斯,伊法妮依然飞蛾扑火一般嫁给了托马斯,像一个朝圣者虔诚地追随者自己的内心的善良。小说最后,伊法妮从种种肉体和精神的伤痛中恢复过来,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希望,她决心用自己的经历去帮助更多的陷入迷茫和痛苦中的印第安人,这也是一种救赎。

《拥有阴影的女人》这部小说的救赎还表现在特瑞莎对伊法妮的帮助上。作为一个普通的白人女性,特瑞莎与伊法妮本来毫无交集,但她却主动接近对她心存芥蒂的伊法妮,帮助伊法妮和死去的祖母通灵,解开伊法妮童年时代的心结。最终成功帮助伊法妮走出了阴影,她所表现出来的爱超越了种族之间的界限,是个真正的爱心使者。

五、结语

艾伦在《拥有阴影的女人》这部小说中穿插使用大量印第安神话,但是这本小说还是在不经意间显露出《圣经》神话对作者的影响,对印第安文学的影响。就像印第安神话和《圣经》神话可以分别以显性和隐形的方式融合在这一本小说中一样,当代印第安人无法避免白人主流文化的侵袭,应该在两种文化之中找到平衡,就像伊法妮的祖母,她嫁给了白人,接受了白人的教育,却依然保留了自己的印第安生活习惯,在两种文化之间生活得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加>弗莱. 批评的解剖[M]. 陈慧,译.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刘玉.文化对抗:后殖民氛围中的三位印第安女作家[M]. 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3]石坚.美国印第安神话与文学[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4]赵一凡. 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圣经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从《圣经》看西方漠视孝道的原因
《圣经》中的食品伦理研究
一个人的“圣经”:韩勇的涂画
《圣经》及其文学影响综述
再出埃及—— 《愤怒的萄萄》的《圣经》元素
巴赫金与圣经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