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培养创新型人才之“三维谱系”

2016-05-10 08:59张志连
新课程·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理念创新课堂创新三创

张志连

摘 要:创新型人才的建设,离不开这样一些因素:理念创新、课堂创新、实践创新。其中,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应该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当师生以一种“正能量”的姿态,在课堂中、模拟中、实训中都能以一种昂扬的斗志去创新创业,必将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收获沉甸甸的果实。

关键词:理念创新;课堂创新;实践创新

常常激动于这样的大学风景:大学教师虽平凡,但他们不是在“闭门造车”,而是在亲身实践,随时关注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动态和新动向,情感和心灵深处充盈着爱心、责任心和创新意识;大学生虽单纯天真,但随时有争论,有顿悟与发现,有深入与延伸;课内课外是实验场、创新场、“职场拼搏场”……痴迷并浸泡在如此“风景”中的大学生,其创新能力必定在一步步蓄积、提高、延伸。

一、理念创新不可或缺

某地区2014年高校毕业生24万人,有意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只有10%,而最终选择创业的仅为1%。这组数据说明什么?说明不是创业不成功,而是创业创新意识不浓厚。所以,我们必须重新确立一个更加周全、更加成熟的理论视域,以期能够滋养出真正富有创新精神的生命。我们必须重建课堂创新生态,必须在教学或课堂中创造出创新发展的人所必需的基本养料。

1.要创设一个撒播爱心的“人文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表示:“创新创业教育从面向少部分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拓展为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文化,让创新精神在所有学生骨髓里生根。”强调人文关怀,就是要强调绝大多数人的创新精神的滋养,让创新创业从“开小灶”走向“大众化”。当然,从“精英创新”到“大众创新”,需要学校整体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比如,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

2.要创设一个善于发现的“磁力场”

调查发现,2014年全国动漫类提供的职位数量已猛增至将近10万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以及漫画《长歌行》等中国原创作品越来越深入人心,创造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能;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动漫产业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作为学校或教师,要引领大学生善于发现这样的创新创业的新动态、新导向。的确,好的创新教育不是一块静止的冰冷之地,而是一个重新发现自我、发现他人乃至发现世界的地方。干国祥说:“我们因为一个伟大真理在教室里的重新发现而欢腾雀跃,内心激动,仿佛这发明者、这发现者就是我们自己。”借用这句话,我们可以说,我们要善于在成功人士或成功企业身上重新发现“创新创业”的机会,那发现者就是我们自己。窗里窗外都“隐藏”着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倏忽之间抓住了它,并且利用它创造出精彩的创业人生。

二、课堂创新不可或缺

如何用实际行动把创新创业意识传递给大学生,需要教师有一颗卓越的心,有一种坚定的态度,有一种创新的意识。而这一切,需要教师打造高效、多元、厚重的课堂教学。

比如,切实引进“近”和“远”两种模式,打造高效创新课堂。

“近”——在学校内部开设“创业平台课程”“行业课程”,以及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就业创业的“嵌入式专业课程”,如此一来,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就会拧成“一股绳”,实现真正创新意义上的水乳交融。说到底,这种从教学相长的高度重建课程体系的做法,必将促使教学触角伸展到学生的创业和专业价值中,促使大学生完成精神和心灵上的成长,重构自己明晰透亮的创业创新哲学。也许,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性,都隐含在这种课程体系的重建中。

“远”——引进“外援”。邀请专业、成功创业人士等为学生开课,传授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并通过分享自身经验与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比如,北京理工大学邀请了以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聘请知名投资人、创业专家、创业校友等担任创业导师和创业顾问,目前拥有导师23位、顾问6位。同时可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定期举办区域性、全国性的创业竞赛,如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挑战大赛等,并辅之以创业基金奖励,有效地推动创新创业活动。

三、实践创新不可或缺

屡创新高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使得就业愈加困难,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后,大学生从“找饭碗”到“造饭碗”就成为一种必然。如何“造饭碗”?我认为,增加案例教学、模拟演练、行动学习等实践性教学模式不可或缺。

比如,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和创业教育基地,给大学生提供一个仿真平台,让其充分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备在未来创业中规避和化解种种风险。正所谓:“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一些大学在本科阶段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和“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就业创业”三条发展路径,这样的阶段划分,本身就为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提供了发展路径,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正所谓:“优质教育总是重视过程多于成品。”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让大学生多角度参与实践创新、参与志愿者活动、触摸社会、触摸人性,如此才有能力去创新创业,方能收获沉甸甸的“馥郁”。

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所处行业依次为零售、餐饮、批发、文化、体育和娱乐、制造业、农林牧渔、软件和信息技术等23个行业。学校或教师一定要鼓励大学生深入到这些行业,去发现机会,去创造机会,如此,方能在创新创业的百花园中收获沉甸甸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张烁.创新创业,高校怎么教[N].人民日报,2015-07-09.

[2][美]帕克·帕默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理念创新课堂创新三创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理念创新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文秘专业“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创新在于“理念创新”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生本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