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共商职教发展大计

2016-05-11 10:07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教工匠精神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3月25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下简称职教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总结广东省职教学会2015年工作情况以及研究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对2014年度优秀论文评奖公布及颁奖,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评奖公布及颁奖,以及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等。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副会长余坚、孟源北、邓小兴、廖益、彭铁英、林爵平,以及广东省中高职院校领导、行业协会领导、企业家等300多人出席了大会,齐聚一堂共商职教发展大计。

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职教学会会长李小鲁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小鲁首先介绍了中国职业教育基本动态以及《中国职业教育2030》编制的基本情况。李小鲁表示,国务院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进一步的工作策划。关注教育的发展,必须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联合国提出的“2030纲要”,对整个地球及全人类2030年的发展水平及所处的样态做出表述,提出目标,引领全世界作出对地球及人类发展的共识;二是继1987年发布第一个“学会生存”教育报告、1996年提出“共同财富”后,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第三个教育报告。2015年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多元化和世界文化冲突越来越突出,教育在解决学会生存、共同财富的同时,走向了一种偏差——过分追求教育的功利性,过分突出教育的近期目标和民族目标,这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及教育根本任务的达成。因此,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提出了三个核心概念:重新认识知识、重新判断学习、共同关注人类对教育共同的理解。该报告指出,人类知识必须包括人类技能——人类知识不仅是理性的认识,同时应是感性的认识;不仅包括价值理性,同时也包括工具理性。因此,教育必须在重视知识性传授的同时关注人自身的技能性培养。这种认识的拓展和深化表明,在人类面临共同的社会挑战时,教育必须增强其服务功能,扩展服务领域。

教育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学习的三个“转向”:从书本型学习转向体验型学习,从学校型学习转向实践型学习,从知识型学习转向技能型培训。按照联合国的区分,以前的学习有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包括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全日制继续教育,非正规教育更多指培训、社区学习。报告指出,教育必须从正规、非正规教育转向实践型教育。这三个“转向”是人类在教育发展史上对学习的一次全新的理解,其中包含了信息化教育提出的放债学习、终身教育提出的社区教育、职业教育普遍被关注的体验式教学及对人类知识结构中书本教学转向技能培育的高度关注,这几个重大变化应为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所关注。

李小鲁指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强调“工匠精神”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新要求,也是一次巨大的引领和推动,因此,这一精神在职业教育领域受到普遍关注。“工匠精神”应有不同的理解层次:从“工匠”的角度看,工匠是有专门技能、特有技艺、长期专注、卓然成家的一类人;从“精神”的角度看,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不仅要有技能、技艺及专注力,更重要的是对专业工作有深刻的认识、认同和献身,是一种精神性的追求。只有有了这种追求,才能将工作精神定格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态度和素养,才能成为真正的工匠。“工匠精神”是在学习和实践、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中形成的,是一种工匠技艺和工匠精神长期结合所产生的工业文明专业精神,是一种产生于良好职业道德基础上的职业态度,产生于良好人文素养上的综合素养,是一种克服了功利主义,将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紧密结合的真正的专业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报告的第三个关键词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要建立人类共同精神上的对地球韵律的共同关注,要求知识涵盖技能、学习重视实践,不能将工匠培养成简单的“机器人”,应注重培养其综合人文素养及终极人文关怀。

李小鲁参与了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2030》的编写,他表示,教育部在向国务院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专题汇报中提出,希望将《中国职业教育2030》分为两个版本,其一为行政版本,其二为学术版本。行政版由教育部各主要职能司牵头组织专家队伍完成;学术版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职教学会及中国高教学会编制并汇总。学术版不同于行政版,行政版主要立足于教育部的目标、任务及举措,学术版特色在于学术性、领先性及创新性。

学术版一共分为十一个专题。第一个专题为“2030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研究。第二个专题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战略目标及指标体系研究。第三个专题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第四个专题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及面向弱势群体职业教育的研究。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是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精彩人生的教育,因此,其核心问题为教育公平问题,教育部在政策设计上应有所倾斜。第五个专题为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的研究。行业组织应进行制度性的设计及突破,国家应出台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架构新标准,要求各行业协会成立教育局,主要解决行业职业岗位标准问题;由行业协会解决税务、财务政策及人才基地政策的行业建议。第六个专题为职业教育中企业办学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七个专题为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完善国家资格证书制度。第八个专题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趋势目标与实现路径。第九个专题为职业教育现代化保障机制与策略的研究,其中主要提出法规方面的问题,建议职业教育的经费预算应在教育中独立切块。第十个专题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问题。职业教育要在整体社会改革未跟上的情况下深化改革,应采用“以开放促改革”的新战略:将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门打开,放宽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第十一个专题为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关键要素,即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师资及高等教育教学能力的问题。

李小鲁强调,随着五个发展理念的实践及四个“全面”的实行,国家的发展将出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叠加”的局面,这一局面产生了典型的中国社会发展现象——“双中高”现象:一是经济GDP增长呈中高水平,二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向中高端发展。这一现象是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容,它的推进必然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影响,随着“双中高”的发展,城市会出现人口、资源、产业及人民群众消费能力的集中,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将向高端化集中,这将使职业教育出现全新的分化:城市型职业教育及城镇型职业教育。

城市型职业教育出现在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更加紧密,学生就读高等职业教育人数较多,产业聚集产生的高端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居多,使得这类地区职业教育的人才结构将从金字塔型转向纺锤型——高等职业教育优先发展,中等职业人才毕业后将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领先的专业及产业向高等职业教育聚集。因此,城市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更广泛的普惠性,更普遍的覆盖率及更领先的产业性。城市型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多关注中高职的衔接、产业发展中服务领域的发展及高端产业层次人才划分后自身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职教工匠精神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拿出精神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