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展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的意义及原则

2016-05-11 10:10李玉春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尚未开展校园文化评价的现实状况,制约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质量的提升,必须加强对校园文化评价意义及原则的认识,从而促进有效解决校园文化的内涵定位、发展状态、应用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此推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稳步向前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10-02

作者简介:李玉春(1964-),男,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广东 东莞/523000)

当今,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国内各类高校办学过程中都需要面对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中,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专门的检查与评价则是十分欠缺的,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尤为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内涵是什么不明确、发展的状态如何不清楚、不关注应用的效果是否有效等方面。

究其缘由,主要原因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对校园文化评价意义与原则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对校园文化评价意义及原则的认识,以此推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稳步向上。

一、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的内涵

评价,通常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曾对“评价”给出一个简明的定义:“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由此可以说,任何工作都需要评价,唯有通过评价才能使工作达到有效的改进与提升。民办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不无例外需要相应的评价。一旦缺失了评价,校园文化建设则是盲目的、无序的、低效的。

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立足于发展现实的需求,组织专家学者、师生员工、企业代表等人员一同参与,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现实校园文化表现以及影响文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并提出有助于改进其文化的有效方法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其本质是评定文化价值。从中得出的评价结果有助于发现问题、提炼经验、充实内涵、形成优势、促进发展,旨在改进与加强教育教学过程与质量,更好培育人才。

二、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的现实意义

文化的本质功能是“以文化人”。正因如此,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的主体功能是使校园文化得以培育、充实、整合及优化,确立在办学进程中的主导与统摄地位。其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以评价促改革

通过校园文化评价有助于达到有效反馈、检查、监控,发现问题与不足,促使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和改进,使之充实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自信,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以评价促建设

实施校园文化评价,有利于找准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从宏观上把握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运行情况,有的放矢地推进文化建设,审时度势,突出重点,使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与实效化。

3.以评价促管理

学校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校园文化评价,能够帮助学校管理者认识到民办高职院校在制度建设、行为规范、校风校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学习管理的改革与强化,从而切实发挥校园文化评价在学校管理运营中的作用。

4.以评价促创新

校园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校园文化评价,可以有助于民办高职院校管理者更好认清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与亮点,从而增添文化自信,把握重点内容,突出示范项目,努力将文化建设逐渐向高层次、深内涵的方向发展,出文化特色,创文化品牌。

5.以评价促育人

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铸造精神和灵魂,文化育人是以文化的价值体系体现的意义和作用来育人的,不是简单的、表面的“以文化人”。通过校园文化评价,能够完善校园文化内涵,突出重点建设任务,对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精神的塑造、品格的升华、理想的坚定,将产生积极、持续、导向的作用。

三、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的基本原则

1.育人性原则

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方向。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培养目标要求,强调以人为本,弘扬主旋律,彰显正能量,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有利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2.系统性原则

校园文化评价体系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部分和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设立要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这一体系的构建中做到整体设计规划,保持其完整性和协调性。从校园文化的功能、内部结构及相互关联的方面综合评价和分析。

3.开放性原则

民办高职院校在实施校园文化评价中,一定要坚持开放性的思维与做法。主要体现在:一是利用地方各界资源。无论是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还是具体开展评价工作,都要注重考核融入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因素,要把评价的触角伸入学校所在社区和合作企事业单位倾听意见,进行开放式评价。二是联系学校办学实际。民办高职院校分布广泛,校情差异大,有建校时间长的也有建校时间短的。因而,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共性、适用性和可行性,评价工作要共性、个性兼顾,不搞“一刀切”。三是综合使用评价方式。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并非所有评价因素都能量化,有些项目定性描述可能更合适、更准确,应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切不可固守一种评价方式。

4.实用性原则

评价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用,开展校园文化的评价要坚持现状与发展的统一性,注意切实可行,有时效性,要考虑学校的历史和现实,追踪和前瞻学校发展。要科学地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客观地实施评价,确保评价质量。这就要求开展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必须与本校特色以及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必须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融合起来。无论是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还是实施评价中,不要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脱离校园管理的全过程、脱离师生的实际思维方式等,做到既要总结成绩,又要查漏补缺,更要鼓劲加油,不能贪大求全,重在建设,重在实用,重在学生,为学校教学、科研首要任务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5.职业性原则

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要体现职业性特征,评价内容中应突出体现在校园文化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融进更多具有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内容,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支持与保障。

6.非标性原则

客观而言,严谨科学的评价应当是由“标尺”“效应”“信度”和“常模”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这里的“标尺”讲的是测评的准则和依据,采用什么工具去评价;“效应”讲的是测评的有用程度;“信度”讲的是评价的可靠性怎么样;“常模”指的是通过总结提炼一个区域的校园文化参数,来应用衡量某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水平。但是,囿于国内尚无需要校园文化评价的标准,因而现实所能开展的校园文化评价不能实施标准化的做法,应属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非标准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形式,现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主要定位在前两项。

参考文献:

[1]王凤兰.高校校园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6(5).

[2]寿韬.高校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及特征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3]贾九斌.论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识别[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4]马晓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5]张庆花.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特征及现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6).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院校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民办高等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