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茅台镇

2016-05-12 10:05邓万里
当代贵州 2016年15期
关键词:茅台镇茅台酒茅台

邓万里

如今的茅台镇,古色古香,庄重典雅,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示范小镇、文化旅游名镇,正在中国西部聚势崛起。

从仁怀市区出发大约13公里,即可到达茅台镇。一河穿城,两岸酒厂林立。摇开车窗,酒香扑鼻。

沿着狭长而陡峭的河岸街道迂回而上,漫步于古色古香的小巷间,沉淀千年的古朴气息弥漫开来。

一个安静古朴而又充满生机的贵州小镇。行走越久,越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

神秘茅台

历史上,茅台镇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之说。如果不身临其境,很难体味这份厚重的神秘感。

从环茅南路盘旋而下,赤水河奔腾而来,在镇上拐了一个弯儿。放眼望去,整个茅台镇被重重高山挤压在一个类似酒坛的空间内。

在前往镇政府的步道上,一位身穿青色大褂的老人正独自一个人哼着小曲儿、背着手缓缓地踱着步子。

这位老人名叫袁昌伦,是一位退休老教师,今年81岁。“茅台镇的人一生下来就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说他每天起床后都得小酌一杯,再出门散步。

袁昌伦告诉记者,茅台镇的第一次繁荣,是因赤水河通航运,建立盐运码头,聚集了四海商贾。

而被盐商换走的白酒,随船通江达海,流通到全国各地,百年后渐渐崛起为闻名遐迩的一方优势产业,成就一番传奇的便是茅台酒。

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从此享誉世界。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亲自确定茅台酒为大典国宴用酒。

此后,茅台酒被誉为国酒,茅台镇也因茅台酒而被贴上“中国第一酒镇”“世界酱香型白酒主产区”“中国酒都核心区”等多种标签。

事实上,外界对茅台镇的好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里酿造出来的酒独一无二。

过去,曾有过茅台酒易地生产的实践,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酿酒大师和酿造技术可以搬走,没办法搬走的是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比如水、气候、原料等。

如今的茅台镇内敛谦逊,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充满了传奇色彩。漫步于此,你会发现处处皆有学问、处处引人入胜。

立足新修建的1915庆典广场,远远看去,对岸的“茅台渡口”纪念碑和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高低错落。这里是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三渡的渡口。

“集盐运文化、白酒文化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茅台镇,文化厚重,源远流长,风格朴实,有着很大的包容性,是难能可贵的文化资源。”袁昌伦说。

生态自觉

川盐入黔,成就了茅台镇第一次繁荣,白酒产业完成了茅台镇的工业腾飞。

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小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时,也在不断感受到方方面面变化带来的冲击。

远明酒业集团董事长任远明开车接记者去他的酒厂里采访,他边开车边向记者开玩笑说:“你要是几年前来,估计得自己走路去了,开车堵得慌,有时候连摩托车都过不去。”

“赶集的时候,几百米的路都得堵几个小时。”任远明坦言,那样的生活自己很不喜欢。人们开始觉得茅台镇的生活方式中缺少了点什么。

现实逼着茅台人开始思考:开豪车、住高楼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高,快捷的生活不如“慢生活”来得自在,享有干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青山绿水才是最为难得的品质生活。

2009年,仁怀市规划把茅台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协调发展与国酒茅台品牌相适应的生态示范小城镇。

这一发展规划也同样激发着当地人描绘美好未来的参与热情。

从茅台镇逆流而上几十公里,两岸林深树茂,河水清澈,景色如画。可在曾经的一段时期,由于造纸、酿酒作坊偷排暗放,赤水河也遭遇了上游水土流失、水质下降、水量减少等问题。经过多年的治理,这些生态环境隐疾现在已得到了很大改变。

2014年,茅台集团与相关公司签署污水处理系统第三方运营协议,将企业污水处理系统交由第三方运营,为贵州企业全面推行污染第三方治理开了头。

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责任,茅台集团作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实施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为贵州省其他企业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远明酒厂的污水处理池边上,记者看到墙上醒目的标语:保护青山绿水,保住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魂。

经过反复试验,任远明发明了一种生物链净化污水法:用牛粪等天然物质中的微生物与酿酒产生的废水进行生物反应,3层净化后的水可以用来养鱼。同时对有机酒糟变为燃料和肥料,做到“吃干榨尽”,实现循环利用。

看到记者对游动着的金鱼和漂浮着青苔的池水表示怀疑,任远明用杯子打起一杯水——清澈透明,没有任何异味。

“生态是发展的底线,理应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我们良好的生态系统。茅台镇的白酒为什么好?就因为我们这里独一无二的环境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茅台镇的未来。”任远明说。

旅游崛起

如何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转型升级发展,是对茅台镇创新意识的考验。

茅台镇给出的答案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915年,茅台酒在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时候,可能因为当时的包装比较土,无人问津。中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酒瓶装作不小心摔破了,酒瓶打破在地,顿时酒香四溢,茅台酒一举成名。

2015年11月2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茅台镇调研时,曾将“司马光砸缸”和“茅台人摔坛”联系在一起,一语道破:打破才能得生机、创新就会有前途。

“要着眼长远,茅台镇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激发发展动力活力。”仁怀市委常委、茅台镇党委书记王强表示,茅台镇的旅游发展方向是体验式旅游,这需要不断提升品质、挖掘文化、积淀底蕴。

在寻找一个藏匿在河滨社区拆迁区域内的清朝牌坊时,住在旁边的李大姐很乐意向记者引路。“这是历史遗迹,我们都很爱护它。”李大姐说。

酒中酒集团利用近年来在厂内发现的老烧房遗址和古窖池,以此为核心建立了70余亩的酱酒文化纪念馆,弘扬酱酒文化。

茅台集团建立了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国酒文化城”,共有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7个展馆,系统介绍中国历代酒业的发展过程及中国历史上与酒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典故。

“短时期来讲,这些需要投入不少资金,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笔文化财富。”王强表示,纯粹的饮酒构不成文化内蕴,单一的景点也觉无味。

在王强看来,体验式旅游就是要讲故事、听故事。“游客来到茅台镇,除了看景点,还可以了解盐运文化、白酒文化和红色文化,也可以亲自体验白酒酿造的过程,这就是故事。”

为了让“茅台故事”更加精彩,茅台镇路径明晰。

2012年8月,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茅台镇打造成为“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名镇”。

此后,茅台镇围绕这一发展目标,逐渐完善旅游景区功能配套,提升旅游服务水准,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创造了令人刮目的“茅台奇迹”,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全国科学建设百强镇”“中国十佳和谐小城镇”等荣誉称号,同时,茅台镇还是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的乡镇。

杨柳湾街、1915庆典广场、四渡赤水纪念园、国酒文化城等核心景点全面建成开放,游客服务中心、无线wifi、茅台国际大酒店等配套项目陆续建成投用,旅游要素和功能配套设施加速完善。

如今的茅台镇,古色古香,庄重典雅,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示范小镇、文化旅游名镇,正在中国贵州聚势崛起。(史猛单位:仁怀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茅台镇茅台酒茅台
石坝河北街酒厂河段治理生态防洪堤设计计算
抢夺千元白酒市场 茅台被质疑“变相涨价”
牙科界茅台来了
轻信“内部货源”订购飞天茅台酒被骗
辣椒之争
文化茅台建设之我见
醒着
初心不老,真酒有香(二章)
中国酒都·贵州仁怀食品生产许可证(SC)获证酒厂名单(截止2019年2月11日,共506家)
是不是“茅台酒”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