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人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

2016-05-13 08:11黄惠敏谢志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炎症因子高血压病缬沙坦

黄惠敏,谢志泉

广州军区总医院(广州 510182),E-mail:huiminh2532@163.com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人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

黄惠敏,谢志泉

广州军区总医院(广州 510182),E-mail:huiminh2532@163.com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人临床效果及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缬沙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收缩压、心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收缩压和心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心率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6和CRP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皮素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Cr和BUN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对高血压病病人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病人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及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高血压病;缬沙坦;效果;炎症因子;内皮功能;肾功能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病会致使多种心脑血管损害[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身心健康[2-3]。临床上采用合理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病人症状,控制血压,减少对心脑血管的损害。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4]。本研究旨在分析缬沙坦对高血压病病人临床效果及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病人。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治疗组54例,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31岁~73岁(54.39岁±9.05岁);病程9个月至18年(7.69年±1.05年)。对照组54例,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33岁~75岁(55.67岁±8.67岁);病程6个月至16年(7.41年±1.0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组及排除标准入组标准: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符合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舒张压≥90 mmHg或收缩压≥140 mmHg。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入组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者。

1.3方法对照组:按照病人个体情况单独或联合α-阻滞剂、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饮食等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缬沙坦胶囊(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521;剂型:胶囊;规格:80 mg)80 mg,每日1次,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时,而给予药物剂量增加1倍。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相关标准。显效:给予治疗12周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压下降20 mmHg以上,且至正常范围;有效:给予12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血压下降20 mmHg以下,但至正常范围;无效:给予12周临床症状、体征、血压较治疗前无变化。

1.5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收缩压和心率变化。观察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包括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内皮素变化。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于-20℃下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IL-6,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CRP。采用尿素酶速率法测定血尿素氮,采用酶动力学测定血肌酐。观察不良反应。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两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见表2)两组收缩压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和心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心率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s)

2.3两组血清IL-6和CRP水平比较(见表3)两组血清IL-6和CRP水平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6和CRP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血清IL-6和CRP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6和CRP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IL-6和CRP水平比较(±s)

2.4两组内皮素水平比较(见表4)两组内皮素水平治疗前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内皮素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内皮素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皮素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内皮素水平比较(±s) pg/mL

2.5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见表5)两组SCr和BUN水平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r和BUN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SCr和BUN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r和BUN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s)

2.6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高血压是致使病人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6]。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上升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并且会伴肾、脑、心、血管等病理性改变[7]。该病早期无明显病理学改变,进展与持续能够导致全身小动脉病变,从而致使重要靶器官等损伤[8]。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该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短时效应以及局部组织长时效应,降低内皮素释放血管因子,降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前列腺素形成,增加缓激肽形成,增加肾血流量,降低醛固酮分泌,以降低钠水潴留等全面对抗AngⅡ的生理效应,从而达到降压目的[9]。以往研究报道显示,该药物具有疗效确切且持续稳定,能够作为一种长期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一种有效药物[10]。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人应用缬沙坦治疗后疗效显著,且可明显降低病人收缩压和心率。

CRP是与炎症相关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高浓度的CRP可降低内皮NO的释放,而NO的降低为促进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事件的关键一步。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11]。IL-6是由内皮细胞、T细胞分泌的一种多效细胞因子,该细胞因子具有细胞保护功能与致炎效应等多种生理学效应。IL-6可促进内皮功能紊乱,提升外周血管阻力,促进高血压的发生;IL-6可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快速增加平滑肌细胞Ca2+,导致血管收缩,致使血压上升。研究报道显示,大多心血管疾病如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等,内皮功能紊乱起着重要作用,且高血压病人内皮素水平高于正常人[12]。本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及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缬沙坦可明显降低病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病人内皮功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缬沙坦用药安全可靠。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人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病人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及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Sun L,Gao Y,Liu H,et al.An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ess fluoride intake from drinking water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adults residing in fluoride endemic area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3,443(7):864-869.

[2]王宣淇.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老年高血压防治[J].医学综述,2011,17(11):1674-1677.

[3]种冠峰,相有章.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1-302.

[4]王美娟,王刚,陆丽萍,等.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8(10):883-885.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6]陈荣,曹校校.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433-1435.

[7]王志会,王临虹,李镒冲,等.2010年中国6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状况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0):922-926.

[8]杨国红,周欣.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基因学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3,24(11):985-988.

[9]贾小刚,史秀珍,钟旭升,等.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2):280-281.

[10]汪平莉,朱春丽.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327-3329.

[11]Kong Hong,Sheng qianYue,Tang Xiaofeng,et al.C-reactive protein (CRP) gene polymorphisms,CRP levels and risk of incident essential hypertension:findings from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of Han Chinese[J].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2012,35(10):1019-1023.

[12]夏素琴,吴鑫,王俊宏,等.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相关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1):9-11.

(本文编辑王雅洁)

(收稿日期:2015-05-27)

中图分类号:R544R25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7.023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7-0743-03

猜你喜欢
炎症因子高血压病缬沙坦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因子和氧化、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