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范式的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项目发展趋势研究

2016-05-14 06:23唐建忠莫照发
关键词:发展趋势

唐建忠,莫照发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系,广东 罗定 527200)

基于ESP范式的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项目发展趋势研究

唐建忠,莫照发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系,广东 罗定527200)

摘要:ESP范式具体是指一种环境分析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并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通过分析ESP范式的内涵及对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的影响,探讨国内MOOC项目的发展现状,指出ESP范式下MOOC项目的发展趋势,即国内MOOC实施特色化发展、国外MOOC开始加速化入华、各类MOOC进行联盟化合作、国内MOOC采用混合化模式以及整个MOOC实现数据化管理。

关键词:ESP范式;开放式网络课堂;发展趋势

一引言

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即为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是一种新兴化的教学形式,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把优秀的教育资源传输到世界各地,它不但能够免费提供教学资源,还可以提供全面的体验式学习。自2012年之后,MOOC以井喷式速度快速发展,edX、Coursera与Udacity三种网络教育平台,与真正的高校一样,MOOC拥有自己的独特的管理模式与教育体系,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提供免费的高校教学课程,致使MOOC发展风暴逐渐席卷全球,进一步带动了全球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全面开放。

目前,对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的探究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关注的热点,MOOC是新生态教学模式,且存在一定的争议性,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关开放式网络课堂的含义、特性、效能以及发展方向等的界定还没有定论,普遍认为,开放式网络课堂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体,带有成本经济化、发展颠覆化、思想先进化的特征,帮助公众看到了教育革新的希望。但是,和其他新生事物同样,开放式网络课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历经艰难万险发展而来,未来依旧需要“踩着石头过河”,故而,基于ESP范式探讨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项目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ESP范式的内涵及对开放式网络课堂发展趋势的影响

Koopman 与Montais两位比较经济学研究者在1971年提出了ESP范式,他们指出ESP范式实质上是一种环境分析模式,即为Environment System Policy。在此之后,ESP范式被广泛应用在世界理论与实践研究过程中,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国内学者从政策、体制以及环境三个方面研究了ESP范式的应用,并探讨了ESP范式的深层指标体系。尽管有关ESP范式的论点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这对后续深入化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综合国内外ESP范式的理论研究,结合本文的研究要点,可以确定,基于ESP范式对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发展趋势展开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MOOC的实践,故而,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发展趋势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同时也是贯穿文章的一条重要基线,于是在实践目的诱导的前提下,本文基于ESP范式,同时融合其余相关知识理论,从以下四点来分析ESP范式对开放式网络课堂的影响。首先,环境要素是各种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要素,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实践活动的运行进程和运行效果,与实践目的能否顺利实现紧密相关,所以,环境要素对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的发展起着根本的主导作用;其次,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的行为主体并不只是高等院校,体制要素限制下的政府行为同样也会影响到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的发展趋势;再次,市场构成与产权性质也对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自身的实践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开放式网络课堂的发展趋势。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基于ESP范式对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发展趋势的研究,大体上能够依据以下思路:“环境要素—制度要素—结构要素(市场与产权)—MOOC项目—发展趋势”,具体见图1所示。尤其要注意的是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发展趋势是上述四个要素共同作用的成果,并不是任意一种要素的单一结果。

图1 ESP范式图示结构

三ESP范式下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项目发展现状

ESP范式下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给高教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而,国内教育机构也逐渐尝试与探索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有学者将2013年称为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元年。

1.高校MOOC初具规模。

ESP范式下,为国内高校MOOC建设奠定了基础,使高校MOOC初具规模。在2013年的6月,清华与北大两所国内一流高校正式宣布加入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推行的edX网络教育课堂。清华大学开始组建edX教学小组,努力与国际接轨,并在同年8月向全球推出了两门网络课程,即《电路原理》和《中国建筑史》,并借此机会,新开发30门网络课程。而北京大学,在2013年9月也将其《电子线路》《世界文化地理》《民俗学》以及《20世纪西方音乐》课程在edX网络教育课堂上上线,同时还制定出5年内开放100门网络课程的规划。北京大学还和Coursera网络平台合作,开放了《大学化学》《计算概论》与《生物信息学》。在这7门课程全球开放的同时,北京大学还推行了数学MOOC项目。

上海交大与复旦两所高校在2013年7月与Coursera网络课程订立了联盟合作关系,此后将与世界一流的高校比如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共同建立和分享全球最大的开放式网络课堂。同年12月上海交大的《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与《数学之旅》两门精品课程陆续进入Coursera网络课程中,短短的几天内,注册学习这两门网络课程的学者人数过万。在此之后,上海交大又将《法与社会》与《粒子世界探秘》这两门课程传入到Coursera平台上。上海交大未来计划推出23门网络课程,实现校内10% 的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项目。

2.中文MOOC崭露头角。

ESP范式下,现有的环境、资源以及政策制度等要素都有利于中文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项目的发展。

首先,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建立。上海市教委在 2012年4月正式通过了建立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的决议,包括上海交大、同济以及复旦在内的几十所高校一起加入,于是在12月网络化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正式上线,第一批推出了《唐诗宋词人文解读》与《上海社会与文化》等7门在线课程。2013年3月,在线注册选修这些课程的学生超过了3000名。这7门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混合式为主,学习方式是以在线视频为主、面授为辅,共享的课程通过选取、修读、考试以及测评合格之后,将学分判定为校内主修课程中任选科目的学分。建立的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的发展目标为有效整合高校优秀教育资源,建立起持续化的跨校际的教育资源合作共享体系。

其次,东部与西部高校教育联盟成立。在2013年的4月,在重庆大学成立了课程共享联盟,正式实现了国内东部西部高校教育的联盟。截止到当年10月,课程联盟的高校一共有84所,其中包括了24所“985”高校,比如,重庆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等。首次建立的网络共享课程达30门,目前,已经有1800名学生完成了共享课程,并通过了考核。该联盟在线共享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是混合式,将网络资源、分组讨论、互助学习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整个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此外,整个共享联盟还在网络技术帮助下实现了教学创新,有效推动了整个教学模式的革新,实现了全国各地区院校优秀资源的共享,促进了跨地域、跨校际教学团队的形成。

再次,国内中文网络学堂正式上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2013年5月与教育研究院、社科院、交叉信息研究院一起构建了开放式网络课堂中心,并成立了网络课程的教育团队,致力于打造出最大化开放式网络课堂,为世界范围内学者创建出最好的全中文化网络课程。“学堂在线”在2013年10月正式上线,整个网络平台包含有北大、浙大以及上海交大等C9高校联盟。此次中文网络学堂中首先推出了《中国建筑史》《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财务分析与决策》《电路原理》与《数据结构》五门课程,与此同时,北京大学也将《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课程推向中文网络学堂。

第四,国外中文MOOC逐步确立。2013年8月两岸5所交通高校(国内的北京交大、上海交大、西南交大、西安交大与台湾的新竹交大)共同建立了ewant育网络平台与ewant育网,该网络教育平台的服务对象以全世界的华人为主,为全球范围内的华人学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在线课程。截止到当年年底已经有将近10门的高校课程正式联网,比如《认识青年》《物流管理概论》等已经正式对外开放。ewant育网络平台为华人学者提供免费的在线化教育,通过互动学习与学习考核机制的运作,为学者们提供课程通过证书。此外,ewant育网络平台还结盟企业界,帮企业培育和甄选出优秀人才。

四ESP范式下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发展趋势

尽管在ESP范式下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的发展速度异常迅速,但是现今国内MOOC的发展还处在不断探索和酝酿阶段,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ESP范式可以看出,国内有关部门以及高校自身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MOOC的发展速度,此外,绝大多数高校教师的自身素养还有待提升,再加上学生并未养成课后互动的习性,故而,国内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并未实现真正的规模化、网络化。这是由于国内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的发展没有现成的可借鉴模板,再加上一些外在的环境要素、教育形式等,致使国内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的发展阻力重重。通过ESP范式分析,能够有效找出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发展的阻力,推动国内MOOC项目的快速发展。国内MOOC将会有以下发展趋势:

1.国外MOOC开始推进式入华。

从世界范围内来讲,中国教育需求量相对较大,国际开放式网络课堂平台已经注意到中国拥有广阔的MOOC发展市场,于是开始与中国著名的网络信息平台或者顶级高校合作,比如Coursera平台与中国上海交大、网易等进行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的MOOC。为了进一步扩大潜在的MOOC用户,国际MOOC平台将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并努力找寻国内顶级院校、特色化教育网点,这样既可以加速推广自己的品牌,又可以有效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进而推动了国外大型MOOC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并为他们谋取更多的优秀资源与获取更大的利润奠定了基础。

2.中国MOOC突出特色化发展。

通过对果壳MOOC学院的调查分析证实,经济金融、人文、计算机这三类课程是MOOC平台中最受欢迎的学科。在经济金融与计算机类学科上,国内现有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很大的优势,即使是一些顶级高校的课程,也仅仅是与世界水平持平。然而,从国内传统文化上来看,人文课程却有着地利人和的优势,因而,对于这类课程来讲,可以借助于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来提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在线课程,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国戏剧课程、中国历史课程等等,为全世界爱好中国文化的学习者提供良好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3.各类MOOC进行联盟化合作。

国内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是进行相互合作,尤其是在线课程技术平台的成立,需要遵守规范化、统一化的标准,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利实现课程内容的兼容性和互置性。此外,从组织形式上来讲,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需要与国内高校结盟来寻求优秀的教育资源、与门户平台共同建造社交网络学习互动平台,与网络经营者联盟实现高频的访问视频,与软件企业合作探讨在线课程的运行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在全方位联盟合作的条件下,国内MOOC项目才能够实现优秀资源的有效共享。

4.整个MOOC实现数据化管理。

在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发展过程中,国内外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MOOC项目具有较低的完成率。MOOC项目是为学者们提供更具个性的学习方式、更为完备的学习规则,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者们学习的动机。MOOC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跟踪学者们在线学习的进程,同时搜集相应的大数据,并加以整理与分析,找出影响学者们难以完成课程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确保MOOC项目下所有课程的完成率。

5.中国MOOC采用混合化模式。

中国现有教学模式与学习习性的改变需要经历一段过渡期,故而,单单是把一些课程上传到网络中,并组织网络互动与在线答疑活动,有可能会达不到教育预期的目的。高校教育资源与网络信息技术融合与共享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不是单纯的开放式网络课堂,也不是单纯的研究讨论性课程,而是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小型私人网络课程(Armando Fox),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又可以经过小班型研讨模式来体验课程的人文内涵,这将会是未来一定时间内中国MOOC项目发展的主流趋势。

五结束语

在ESP范式下探讨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项目发展趋势,旨在帮助国内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的实施探寻出最佳的路径,本文分析了ESP范式如何影响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在ESP范式下高校MOOC初具规模、中文MOOC崭露头角,最后,分析了ESP范式下未来开放式网络课堂项目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袁莉,斯蒂芬·鲍威尔,比尔·奥利弗,马红亮.后MOOC时代:高校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4(3):44-52.

[2]肖立新,陈新亮,张晓星.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4(3):177-179.

[3]张世波.MOOC视野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4(32):168-169.

[4]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 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4,22.

[5]汪基德,冯莹莹,汪滢. 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2014(9):104-111.

Class No.:G43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Developing Trend of MOOC Based on the ESP paradigm

Tang Jianzhou, Mo Zhaof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Lu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uoding, Guangdong 527200,China)

Abstract:The ESP paradigm refers to a specific environmental analysis model,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ESP paradigm and the MOOC projec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mestic MOOC project .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OC project. The MOOC hybrid mode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MOOC data management enric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MOOC,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value.

Key words:ESP paradigm; MOOC; developing trend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2-0005-3

作者简介:唐建忠,硕士,讲师,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