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发放频率与消费支出:基于心理账户视角

2016-05-14 06:46黄扬嘉

黄扬嘉,王 梦,王 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薪酬发放频率与消费支出:基于心理账户视角

黄扬嘉,王梦,王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摘要:近年来,国内政府不断推出拉动内需的相关政策,然而国民消费增长依旧乏力。与我国消费现状相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消费倾向较大。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消费之间的差异与之实行的多元化薪酬发放频率密切相关。基于心理账户视角,着眼于分析薪酬发放频率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调研结果表明,在我国利用薪酬制度改革刺激消费存在较大的难题,拉动内需仍需找寻新的机遇。

关键词:心理账户;薪酬发放频率;消费支出;拉动内需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很多刺激内需的相关政策,但是我国消费需求长期不振的现状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000年以来,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据《中国统计年鉴》得知,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1年的49.1%。很多学者针对这一局面进行研究,认为影响我国消费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收入差距过大,我国收入差距与总体消费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很多学者从不同程度的收入差异出发,着手研究其与总体消费之间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提出了影响消费的各个因素,包括国家层面的因素以及微观个体的因素。1980年萨勒系统地提出了心理账户理论,为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本文基于心理账户理论视角,从我国特定时段的经济现状确定的视角,控制我国国民总收入、国民人数、基尼系数等一系列数值不变的情况下,研究薪酬发放频率对消费支出的营销。

本文力图基于心理账户的视角,揭示薪酬发放频率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按照萨勒(1980)提出的心理账户理论中的非替代效应,小额支付有助于刺激消费。西方多元化的薪酬发放制度给予现阶段中国走出消费低迷的困境以一定的启发,中国是否也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大规模实行相似的多元化薪酬发放频率提振消费?基于这样国内外背景,本小组提出了《薪酬发放频率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账户视角》这一课题。虽然研究结果以中国为背景,其结论不能视为一般性结论,但是本文为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二理论基础

针对微观个体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1936)提出“绝对收入假说”,即C=α+βYd。

其中,C是消费,α为自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d为当期可支配收入。由此得知,消费由当期可支配收入决定。

弗里德曼提出了永久收入理论,莫迪利阿尼等人(1966)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基于该理论,个体消费函数为:

C=βYp。

其中,C是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p为永久性收入。因此,消费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为了实现效用的最大化,能够合理规划其一生的收入进行理性消费。

Blinder(1975)提出了“王朝效用函数”,考虑了遗产的馈赠行为。Caballero(1990)提出预防性储蓄假说,Zeldes(1989)提出流动性约束假说,Veblen(1975)阐述“凡伯伦效应”,即人们在消费时考虑自身的社会地位。

在对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学者拓展视角,研究思路兼容宏观层面因素以及个体消费层面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萨勒(1980)在Mental Accounting Matters一文中总结了由他提出的心理账户概念的相关研究,在其提出的非替代效应中,他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化大额支付为小额支付有助于增加支付对象的消费倾向。完整心理账户的提出为研究个体消费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支撑。例如,引入心理账户的行为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

C=f (It,F,At)=b1It+b2F+b3At

三薪酬发放频率与消费支出实证

1.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由于不同的薪酬发放频率具有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本文依据已引入心理账户的行为生命周期理论消费函数进行模型设定。

月薪制消费函数:consume=f( think,gender,age,save,pressure,expect )

周薪制消费函数:consume=f( think,gender,age,save,pressure,expect )

为了进行后面的实证分析,本文将采用多变量回归的方程式为:consume=α+β1think+β2gender+β3age+β4save+β5pressure+β6expect+ε

其中,consume为消费占收入的比例;think指的是被调研者对薪酬制度的评价;gender是被调研者的性别;age是被调研者的年龄;save指的是储蓄占收入的比例;pressure指的是被调研者对生活的评价;expect 指的是被调研者对收入的预期;ε是随机误差项。

表1 薪酬发放频率与消费支出模型中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2.模型估计结果解析。

依照萨勒的理论,在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前提下,能否通过改普遍实行的月薪制为周薪制,从而将居民收入变为高频率小额度发放以增加其边际消费倾向,扩大社会总体消费,拉动内需,而本项目的目的正是探讨该方案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根据具体调研数据,本文分别从月薪制和周薪制的视角下,进行多个变量的线性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表(表2)。

表2 薪酬发放频率与消费支出模型估计结果

注:被解释变量为消费占收入的比例,R-squared为组内拟合优度。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表2报告了多变量线性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合理的理性人假设下,年龄与性别已经不再对经济人的消费支出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一结果可能是与调研活动的局限性有关。其次,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对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月薪制的调研结果中影响系数为-0.7305745,后者为-0.8445161。考虑到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假设个体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即减少储蓄,消费会随之增加。再者,被调研者对薪酬制度的评价指标与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呈现负相关,即若被调研者对薪酬制度影响消费支出的信心越大,则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越高。这就揭示了,虽然在国内实施不同薪酬制度的难度很大,但是增强国民对薪酬制度影响消费支出的信心有利于促进我国拉动内需。最后,被调研者表示,生活压力是影响消费支出的一大因素。但是,实施周薪制下的生活压力是影响消费支出的回归系数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就说明实施周薪制下,人们会忽视长远的生活压力,转而着眼于眼前的生活消费,有利于人们提升边际消费倾向。尽管如此,不论实施月薪制还是周薪制,缓解生活压力,才能真正有利于内需的拉动。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根据具体调研数据,本文分别从月薪制和周薪制的视角下,进行多个变量的线性回归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储蓄占收入的比例与消费占收入的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当储蓄在收入中的占比降低时,消费占比会随之增加。

其二,性别和年龄对消费的影响作用有所减弱;同时在不同的薪酬制度下,生活压力对消费支出产生差异化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生活人并非经济人,即非理性人,往往忽略长远的生活,而着眼于眼前的生活。但是,不论实施月薪制还是周薪制,缓解生活压力,才是真正迈出了拉动内需的第一步。

其三,人们对薪酬制度影响消费支出的信心对消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在实施差异化的薪酬制度之前,一定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薪酬制度影响消费支出的信心。

据行为经济学家萨勒(1980)所提心理账户理论,人们在活动小额财富时有较大的消费倾向,而在获得较大财富时消费态度趋于保守。依照萨勒的理论,在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前提下,能否通过改普遍实行的月薪制为周薪制,从而将居民收入变为高频率小额度发放以增加其边际消费倾向,扩大社会总体消费,拉动内需。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实施差异化的薪酬制度仍存在较大难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发挥差异化的薪酬制度对拉动内需的作用仍具有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邹至庄.中国刺激消费的政策会成功吗[J].第一财经日报,2013.

[2]刘霞.中国将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专家称效果有限[J].第一财经日报,2012.

[3]龙裴裴.心理账户视角的薪酬激励方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李爱梅,凌文辁.心理账户与薪酬激励效应的实验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80-87.

[5]李爱梅.心理账户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D] .暨南大学,2005.

[6]陈乾鑫,孙晓敏.心理账户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 .心理研究,2011(4):65-70.

[7]尹清非.行为经济学在消费领域的一个应用——简评行为生命周期理论[J].求索,2003(4):16-18.

[8]Richard Thaler,Menta Accounting Matters,1980.

[9]Richard H Thaler Mental accounting matters[J].university of Chicago,USA,1999.

[10]Richard H Thaler 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Anatomy of a Failure[D].Marketing Science,2008.

[11]Richard H Thaler 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J].Cornell university,1985.

Class No.:F124.7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nalysis of Salary System an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ental Account

Huang Yangjia,Wang Meng,Wang 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Law, Zhongn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continues to introduce policies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but the national consumption growth increased slowly. Contrast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the consump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been increasing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have some economic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ntal account ,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lary system and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t found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stimulate the consumption with the current salary system and it is possible to find out new approaches to stimulate the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Key words:mental account;salary system;consumption;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2-0044-3

基金项目:2014 年国家级重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40520060)。

作者简介:黄扬嘉,学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