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出土彩绘陶器的清洗技术

2016-05-14 12:42金辉
关键词:附着物

金辉

摘 要:出土彩绘陶器长时间埋藏于地下,有许多残留物依附于器表,清洗有害残留物是彩绘陶器修复中的第一项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对出土彩绘陶器器表附着物的主要种类、清洗技术及清洗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彩绘陶器;附着物;清洗技术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32-04

彩绘陶器是在烧制好的陶器上进行绘彩,制作方法独特,是出土文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埋藏环境中有大量附着物,影响其形态及保存。所以,选择恰当的清洗方法进行保护十分重要,如何对出土彩绘陶器进行清理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出土彩绘陶器器表附着物,结合具体清洗案例,对清洗技术及清洗中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出土彩绘陶器器表附着物

出土彩绘陶器由于长时间埋藏于地下,出土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因陶质较松软,容易破碎。彩绘颜料的附着力弱,极易损伤或脱落。受地下水侵蚀和坍塌等因素影响,彩绘层中部分成分破坏或流失。出土后随着温湿度变化,彩绘颜色也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埋藏环境复杂,附着于器表的残留物很多,有泥土、可溶盐、霉菌、沉积膜、食物残渣和油污等。同时,土壤里所包含的钙、硅等化合物在器物表面,形成沉积膜。不仅覆盖了彩绘图案,同时也对器物保存十分不利。对于这些附着物的种类和结构必须有明确的认识,才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法进行清洗。

首先,彩绘陶器出土时常见的附着物是泥土。泥土不仅覆盖了彩绘纹饰,同时对彩绘图案的保存也存在不利的因素。彩绘颜料性质与泥土相近,构成都属无机质成分。泥土长期附着其上,二者结合力大于彩绘层内部的粘合力,极易造成彩绘脱落。经年累月,彩绘陶器出土时彩绘层与陶器底层粘合力减弱,特别是水坑环境中出土的彩绘陶器,长期浸泡于水中,这种稳定的环境有利于文物的保存。在水坑环境出土的陶器,坑内淤泥粘性大,彩绘陶器通常是被淤泥包裹其中,出土以后需要对其进行清理。

其次,出土彩绘陶器中有的也存在大量的可溶盐。可溶盐是土壤中易溶于水的盐类。如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等,在地下埋藏时,土壤中盐进入陶器内部聚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陶体内部的金属矿物质会与其发生反应,导致陶器劣化。陶器发掘出土后,陶器保存微环境随之改变,由于水份的蒸发作用,水中溶解的盐产生沉积,析出后留在器物表面和缝隙中。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盐份会产生反复溶解结晶的现象,甚至出现大粒晶体。这种反复循环作用会造成陶胎的膨胀收缩,陶器器身强度下降,最终导致器物酥粉。因此,对可溶盐必须进行清洗。

此外,在部分彩绘陶器器表也会出现霉菌。荆州博物馆发掘的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是一座水坑环境的墓葬,出土时器物彩绘层色彩丰富,保存状况较好。但出土后不久,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霉菌滋生,陶器颈部及器身不同程度出现霉菌(图1)。{1}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潮湿环境出土的彩绘陶器要立即进行保湿处理。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法有塑料薄膜覆盖法,以及把器物放置于蒸馏水中。在湿度和温度都较高的地区,彩绘陶器在出土24小时内就可能会有霉菌繁衍。由于霉菌对器表有腐蚀作用,必须进行清洗。

沉积膜也是彩绘陶器的附着物。有的彩绘陶质文物在出土时,表面粘有不同程度的污垢和覆盖凝结物,沉积膜是一种硬结的碳酸钙或石膏类的物质,或是器物表面覆盖的土层颗粒较大的粘土,以及硫酸盐、硅酸盐等物质。因陶制文物发掘之前的埋藏环境,吸附了大量的难溶物质依附于器表,形成了厚度不等的沉积膜。如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的西汉彩绘陶器中,彩绘陶马腹部表面有白色物质,紧紧依附于陶马下腹部,分析检测结果成分为石膏、云母、石英石等(图2、3、4)。{2}沉积膜影响了器物的外观,对器物有腐蚀作用,必须进行清洗。

除以上提到的附着物之外,出土彩绘陶器器表还有油渍及食物腐败物等。

由于泥土、可溶盐、霉菌、沉积膜、食物腐败物和油迹等附着物不仅影响彩绘陶器形态的展现,而且也影响了文物的安全,因此。需要对彩绘陶器进行保护修复,必须对其进行清洗。文物保护工作者,总结了一些清洗的技术和方法,对出土彩绘陶器的保护起来重要的作用。

二、出土彩绘陶器的清洗技术

清洗是文物保护工作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文物的清洗是对器物表面及断裂部位残存的污染物、影响美观的物质进行去除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器表残留物,要采取不同的清洗方法。从目前清洗保护的案例看,主要分为手工清洗法和化学清洗法。

手工清洗法主要是用毛刷、竹签等工具对器物表面进行清理,剔除附着物的方法。化学清洗法是使用化学药剂清除陶器表面的可溶盐、油渍霉斑等附着物的方法。化学清洗法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丙酮、乙醇、盐酸、硝酸、醋酸、高锰酸钾等。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有大量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清洗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对常见的泥土、可溶盐、霉菌进行清洗时,针对不同附着物,应采取的不同的方法。

(一)清洗泥土的方法

在所有附着物中,最常见的就是泥土。清洗泥土也是彩绘陶器保护的首要工作。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时机,而且要选择适合的工具。

清洗泥土的案例很多,比如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建设中抢救性发掘了三座大型高等级北周墓葬。在墓中出土了爬行人面彩绘陶镇墓兽,陶质为泥质灰陶,质地坚硬。表面粉彩装饰勾勒精细,人物面部栩栩如生。清洗前情况,下半身被淤泥覆盖,头部为粉白色,下颌及多处磨损(图5)。{3}对此件文物的清理,主要是把握住清理的时机,即把握好覆盖在器物表面泥土的干湿程度,在泥土干湿度最合适的时候进行清理,这样做不仅土层易于与彩绘面分离,而且还不会粘掉土层下边的彩绘层。鉴于其表面泥土过于坚硬,用松土剂(一般用70%乙醇水溶液)对泥土进行滴渗,破坏泥土中的有机粘结物,使土层变松散,用竹签等工具轻轻地、一点一点进行剥除。对还未进行清洗就已经脱落的彩绘层,在清理之前先用粘接剂(聚胺酯乳液)进行加固后再进行清理。粘接剂要滴注在陶器表面和彩绘层之间,避免滴注在土层上导致更加坚固。待除去陶器表面的大泥土后,对留在器物表面的细泥沙,等到表面稍干时,用软毛刷轻轻刷去即可。通过清洗,使器物原本面貌得到较好呈现(图6)。{4}

此外,在对出土彩绘陶质文物进行清洗前,还需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这方面,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做的比较全面,并总结出许多经验。

以秦俑二号坑出土彩绘跪射俑{5}修复为例,在清洗之前,技术人员对彩绘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们首先采集陶俑不同颜色的彩绘颜料样本,使用仪器对其进行检测分析。从检测的结果看,跪射俑面部彩绘为多层颜料层+生漆底层,发髻处的彩绘是单层颜料层+生漆底层,小腿处是多层颜料层。跪射俑的甲带处是单层颜料层,铠甲处是漆底层。

在分析完成后,工作人员根据彩绘具体情况进行分区清洗,在不同部位使用局部建立实验块的方法。依据各部分不同情况进行清洗工作。对色彩附着较好陶器泥土的清理方法:使用喷壶,在有泥土附着的表面进行适度均匀的喷洒,待泥土软化,再用竹签等工具小心的剔除,最后用医用棉签蘸取少量水将残留的泥土粘走;对于粘附较差彩绘的陶器泥土的清洗方法:清洗之前,要对彩绘层进行加固处理。同样需要先对附着物部分进行加湿软化处理。用喷壶喷水时需要注意,要在他处将喷壶口流量调试好,水雾状最佳。水量过冲成束,容易引起彩绘层的脱落。用小毛笔或针筒从边缘慢慢渗入30%PEG+2.5%AC33的水溶液,使彩绘与陶胎粘接在一起。待其半湿时,用包有脱脂棉的布包轻轻按压,使彩绘与陶胎表面贴合。加固完以后再对其进行泥土的清理。

(二)清洗可溶盐的方法

可溶盐对陶器的危害很大,可导致器物酥化。因此,脱盐是彩绘陶器的清理的重要的技术。在文物保护的方法中,陶器脱盐方法有蒸馏水浸泡脱盐法、吸附脱盐法等。对可溶盐依附较严重陶器,可以先用工具对陶器表面宜剔除的部分采取机械法去除,再用别的方法进一步脱盐。根据彩绘陶器的具体情况,多适用于吸附脱盐法。吸附脱盐法是通过使吸附材料中的水渗入到陶器中来溶解器物内部的可溶盐。比如,陕西省文物修复工作者采用了吸附脱盐法对陕西汉阳陵出上的一批陶器进行了脱盐处理。{6}由于彩绘陶器的特殊情况,脱盐前修复工作者使用的是W0-W02型有机硅进行加固。对于陶体内所含的溶解度较小的水合硫酸钙,采用浸有8%六偏磷酸钠的多层纸张贴敷的方法,重复处理了2-3次,再用蒸馏水润湿的纸张贴敷抽提出六偏磷酸钠,以减少对器物的损害。

吸附脱盐法的运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方面包括陶器本身保存状态、工作中使用的吸附材料、脱盐环境的温湿度等。

(三)清洗霉菌的方法

霉菌作为在陶器器表滋生繁衍的一种附着物,对器物有腐蚀作用,必须进行清洗。以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彩绘陶器保护为例,{7}针对霉菌的清洗,文物保护工作者采取了以下的技术和方法。首先,对器表进行消毒,将无水乙醇和蛋白酶在彩绘陶罐表面进行喷洒。然后认真观察器物表面霉菌的残留情况,霉菌主要出现在陶器颈部与罐身处,有的部位还有淤泥。除霉使用浸泡了蛋白酶的棉球在残留霉菌处轻轻滚动擦洗。对泥土的清洗,是用竹片将颜料层粘结泥土去掉,剔除到离彩绘层还有约1毫米的厚度,使用2%的虫胶乙醇溶液喷于待清理区域,固化约1-2小时。在此期间对器物其他部位进行保湿,然后使用浸泡了无水乙醇的脱脂棉球在待清洗区轻轻滚动。如果一次没有清洗干净,再反复进行。便于更好的保护,文物保护人员在除霉后,在器物表面喷洒了3%的霉敌,目的是防止霉菌再生。

总之,在对出土彩绘陶器器表附着物进行清洗时,首先要了解器表附着物的种类及特点,然后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清洗,从而达到去除病害、保护文物的目的。

三、清洗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清洗是文物修复保护工作的重要步骤之一,在对出土彩绘文物的进行清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开始动手操作前要有合理的清洗计划。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清洗时要小心谨慎,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应先对彩绘陶器器表附着物进行检测分析,并绘图、拍照、文字记录,尽量详实的留下清理前的图片文字记录,便于清洗过程中及完成清理后的对照比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相关的器表附着物进行采样研究,针对不同的附着物,选择相应的清理技术。在清理结束后,要选择最佳的方法对文物进行保护。

其次,要慎重选择清洗方法。清洗陶器器表附着物常用的方法有手工清洗法和化学清洗法。一般情况下,能用手工清理法去除器表附着物,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清洗法。化学清理法确实快捷有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清洗的目的。但是,在清洗中大量的化学药剂接触文物器表,很容易对出土陶器造成伤害。所以,在可以使用手工清洗方法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手工清理,如果附着物过于坚硬难以剔除,再使用化学方法进行清洗,秉承最小干预原则保证文物的安全。

再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于彩绘陶器器表的附着物种类很多,并且性质不同,因此,在清洗时要认真进行研究分析。比如,用吸附脱盐法对彩绘陶器进行脱盐时要考虑到文物自身及清洗过程中吸附材料与周边环境的情况。并且,不同烧成温度下烧制成的器物在疏密度、吸水能力等方面都不同,这些会影响其渗透情况,也必然会影响到脱盐过程。因此,脱盐时要全面考虑这些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对文物原有信息进行保留。在对出土彩绘文物的进行清理时,如果器表有制作的痕迹、器内有盛装物遗存等,要把这些痕迹或遗物等保留下来,以便于日后对此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

四、结语

在出土的彩绘陶质文物中,有些器物的器表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附着物,比如泥土、可溶盐、霉菌、沉积膜、食物残渣和油污等。它们不仅影响了器物的形态,而且对器物有腐蚀作用,因此,正确运用清洗技术对其进行清洗,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出土彩绘陶器进行清洗,要求我们在清洗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慎重选择清洗方法,遵循修复原则,规范保护修复操作流程,达到最好的清洗效果。这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文物,最大限度的还原其本身的形态,更好地发挥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注 释:

{1}{6}罗敏.浅议水坑环境出土彩绘陶器的保护[J].文博,2009(6).

{2}党小娟,容波,段萍,等.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西汉彩绘陶器腐蚀病害及其机理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

{3}杨忙忙.北周墓出土彩绘陶器的加固与保护[J].文博,2009(6).

{4}杨忙忙.北周墓出土彩绘陶器的加固与保护[J].文博,2009(6).

{5}张尚欣,付倩丽,黄建华,等.秦俑二号坑出土一件彩绘跪射俑的保护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4).

{6}杨莹,王丽琴,周铁.陶器脱盐研究进展.西部考古(第六辑).三秦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朱学文.彩绘秦俑的考古发掘及相关问题研究[J].文博,2009(6).

〔2〕周铁,张志军.一件彩绘俑头的保护及秦俑彩绘紫色黄色颜料的分析[J].文博,1995(1).

〔3〕邱国彬.彩绘陶器保护方法综述[J].北方文物,1995(4).

〔4〕周麟麟.彩绘陶器保护修复规范化操作初步研究—以山东青州汉墓出土彩绘陶马为例[J].文博,2009(6).

〔5〕张晓岚,张恒金.浅谈陶器文物的劣化与保护[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2).

〔6〕陈海.彩绘陶质文物的清理、加固技术[J].考古与文物,2005(2).

〔7〕兰德省.彩绘秦俑清理方法实践[M].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5).

〔8〕王丽琴.彩绘文物颜料无损分析鉴定和保护材料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9〕徐昭峰.出土陶器现场保护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四川文物,2005(5).

〔10〕周铁,张志军.秦俑表面彩绘的保护研究[J].文博,1990(5).

〔11〕李华,容波,等.秦俑博物馆陶器库房空气污染的物理化特征及其对彩绘陶器的影响[J].文博,2009(6).

〔12〕朱学文.秦俑二号坑彩绘跪射俑清理方法探索[J].文博,2000(1).

〔13〕张尚欣,付倩丽,黄建华,等.秦俑二号坑出土一件彩绘跪射俑的保护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4).

〔14〕荣波,兰德省,李华,等.秦俑二号坑紫袍跪射俑的保护与修复[J].考古与文物,2005(5).

〔15〕申茂盛.陶器修复中的清洗[J].文博,1999(1).

〔16〕周铁,容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用加固剂研究进展.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创刊二十周年纪念专辑).2008.

〔17〕荣波,周铁.陶质文物科技保护研究现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2).

〔18〕杨忙忙.北周墓出土彩绘陶器的加固与保护[J].文博,2005(6).

〔19〕党小娟,容波,段萍,等.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西汉彩绘陶器腐蚀病害及其机理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

〔20〕魏璐.榆林地区馆藏汉代彩绘陶器的保护研究[D].西北大学,2012(6).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附着物
基于刀具刃口显微图像的附着物去除网络
基于高压水射流的船体清洗机器人关键技术分析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船底涂层有什么作用?
M701F型燃机高温部件附着物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研究
处置已征迁补偿地上附着物行为的定性
富营养化水中三种水生植物附着物的比较研究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附着物对水体氮、磷负荷的响应*
绝缘子探伤谨防“伪缺陷”导致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