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育扶持到融合发展

2016-05-14 12:06未天
上海人大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场家庭

未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本市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初步形成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工作重心从“培育扶持”向“规范发展” “融合发展”转变,为保障上海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松江区自2007年探索发展家庭农场,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从2014年起,本市全面推广松江家庭农场模式,成为全国家庭农场发展较快的典型地区。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3555户,同比增长27.6%,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5.9万亩,同比增长13.8%。发展经济作物家庭农场175户,水产养殖家庭农场59户,其他家庭农场40户。

上海发展家庭农场有4个主要特征: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业为主、集约生产。建立了4个机制:一是坚持土地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有序流转。采取多项措施,如开展土地确权登记、推行农业组织化专项奖补、实行老年农民养老补贴等,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二是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求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相协调。三是实行家庭农场经营者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发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内生动力。四是强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建立涵盖良种供繁、农资配送、农机作业、粮食烘干、农业信息、农业金融等内容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让家庭农场经营者解除后顾之忧。

创新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多种经营。粮食家庭农场多种经营方式日趋成熟:一是种养结合,综合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经营。二是机农一体,综合从事粮食生产和农机服务。三是粮经结合,综合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经营。目前,松江粮食家庭农场户均年净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种养结合、机农结合的家庭农场户均年净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显著。

农民合作社:新亮点不断涌现

至2015年底,全市通过工商部门年度报备的农民合作社数量为6302家,其中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合作社有3216家。本市农民合作社发展不断涌现新亮点:

构建产加销一体化完整产业链。上海志银禽蛋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孵化、供苗、供料、防疫、技术指导、鲜蛋收购、加工、销售一体的规模化生产。上海红刚青扁豆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整合产供销各个环节,统一种植生产、统一培训指导、统一农资配送、统一收购包装、统一品牌销售,辐射带动周边6个镇1万多户农户种植青扁豆,总种植面积15000亩,在华东地区青扁豆市场占有率达到70%。据统计,本市实行产加销一体经营的农民合作社占到总数的83%。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本市农民合作社成为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主力军。如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进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共生共行的“禾偕水产”循环生态农业,生产的“稻香鳖”甲鱼、“虾恋米”大米、“禾偕虾”小龙虾均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上海瀛西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菜、蚯蚓、蟹、黄鳝种养结合标准基地400亩,成为智能化高效生态农业样板。奉贤扬升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以蚯蚓养殖和蔬菜废弃物循环利用为主的菜田改良保育技术,不仅可保护菜田土壤生态,还能确保地产蔬菜的质量安全。

创新“互联网+”农业新兴业态。上海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带动合作社在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方面加快转型发展。2015年本市共有500多家农民合作社“触网”,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开展营销和品牌建设,推动“互联网+菜篮子”进社区。上海绿妮瓜果专业合作社通过“电话咨询+店堂门诊+下乡巡诊”的技术服务模式和“连锁专卖+田头超市+电子商务”的网络化销售模式,推进“绿妮”系列瓜果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网络化销售。金山强丰合作社在全市范围设立31台无人售菜智能终端机,并开设网上超市,创新了社区智慧微型菜场模式。

产品供给与农业旅游休闲相结合。浦东的金杏香果业专业合作社参加上海市桃花节,其有机水蜜桃基地作为桃花节景点之一,为观光休闲农业搭建了平台。金山的施泉葡萄合作社在金山旅游局的指导下改良设施,开展农业旅游采摘系列活动,可销售30%的葡萄产量,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好去处的同时,拓展了销售渠道。上海郊区将农业资源与农时季节结合、特色农产品与旅游产品结合,季季有节庆,月月有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到合作社欣赏田园风光、采摘、品尝农家菜。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理念有了更新

本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86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2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9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理念有了更新,更加追求发展质量。

实施同类并购,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迅速成长壮大,向大型化、集团化、加盟化方向发展。坚持战略统领,最大限度地实现集团资源的整合、协同和共享,建立健全职能,并坚持科学化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使现代化农业创新技术和现代化生产加工的规模化效应发挥更大作用。如上海光明食品集团积极推进国内外并购,进一步掌控上海粮油、蔬菜、肉类、乳业等各种食用农产品的主要市场和入口,形成从田头到桌头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实力大大增强,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也显著提升。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吸收社会资本,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也是谋求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加强利益联结,与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本市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49.1万户,其中带动本地农户14.5万户。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一些龙头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从生产的最初阶段便介入管理和监控,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订单采购基地。2014年订单基地面积800余万亩,订单基地面积年均增长13%,通过合同订单采购农产品146亿元。农业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融合发展,能发挥不同经营主体在产业链中的不同作用。如上海松林工贸公司与家庭农场签订代养协议,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公司实施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服务、统一收购,家庭农场负责生猪养殖。上海元盛食品有限公司通过 “农业龙头企业+农户+银行+基层政府”联结机制,向上游延伸建立了育种繁育体系,规范了养殖示范与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农户合作新模式。

创新产业业态,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同时,顺应“互联网+”大潮,利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生鲜电商、定制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光明食品集团顺应“互联网+”时代生鲜电商发展变革之势,建立首个集团层面官方生鲜电商平台——光明都市菜园,把传统的“菜篮子”搬到线上。上海多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销售模式定位于会员制直销,将礼品营销的模式移植进来,利用“B2B”与“B2C”销售联动,探索出有机农业生产配送的盈利模式,在农庄中建设了日本庭院式的展示厅、德国风格的集装箱办公室,为市民提供农业休闲观光的场所。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农场家庭
快乐农场
农场
家庭“煮”夫
开心农场(1)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恋练有词
丰收的农场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