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活动融入幼儿生活

2016-05-14 12:51徐惠萍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活环境教学环境情景

徐惠萍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从一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些话告诉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环境 教学环境 情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74-01

1 生活环境,力求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写到: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他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幼儿园数学教育实际上都是数与形的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隐含着数与形,无论是在什么环境中这些东西都存在着,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善于观察、对身边的事物多留心一点,就能找到这些隐含的数与形,然后利用生活环境中所提供的数学材料,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

如我们要上一节认识形状的课,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带有形状的材料进行教学,如果是认识圆形的话,可出示一个圆的形状让幼儿认识,然后根据教室中圆桌这一生活材料,更形象的让幼儿感受、认识圆,还可以让幼儿找找教室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以这样的形式来介绍正方形、长方形、扇形等图形,最后还可以给这些图形材料做一个归类。大自然就是一个大课堂,它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无穷的资源,我们应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创设环境,让幼儿探索学习,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如小班有一节树叶分类的课,秋天到了,树叶都从树上落了下来,教师利用自然环境,去寻找一些叶子,如银杏叶、梧桐叶、枫叶、竹叶等树叶,介绍给幼儿,并且能在认识完以后让幼儿给这些树叶分类,一样的树叶放一起,还可以让幼儿给这些树叶排排对,在观察、比较过后,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认知规律,让幼儿自己亲身体验,让幼儿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 生活化的数学,感受乐趣

2.1 主题情境化的数学活动

我们现在的教材都是以主题形式呈现的,为了让教学活动能有机与主题内容相融,与主题目标相通,我就在各种主题活动中设计了与主题相关的各类数学情境活动。

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也就是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既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也包括在设置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而不是在数学情景中学习。”同时《纲要》也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

如在《热闹的夏天》主题中,笔者就设计了数学活动:《夏天来到了》。笔者把情境创设为给冰激凌标花,丛中学习按形状间隔有规律地排序。冰激凌是孩子们生活中的最爱,而标花又是他们非常想尝试的事,所以在整个模仿过程中孩子们异常开心,也学得投入。这个活动给孩子们的感受是数的乐趣。同样在这个活动中,笔者还引入了“走迷宫”的情景。走迷宫是生活中孩子们常玩的游戏,可动手又动脑,孩子们常会为之着迷。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笔者的迷宫图简单、明了,但又有一定的规律在其中,孩子们边玩边学,不亦乐乎。

2.2 操作体验化的数学活动

笔者除了给孩子创设生活化情景外,也引导孩子从操作入手,来进行“数”的感知。如在引导孩子学习口手一致5以内点数,并说出总数的活动中,笔者根据孩子喜欢吃水果的爱好,创设了“美味水果吧”的情境,引导孩子把各种真实的、好吃的水果根据数字来摆一摆。孩子边摆边数,口手一致5以内点数自然地渗透其中。接着笔者又引导孩子来根据数字摆水果拼盘,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数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最后当然还有吃水果,并在吃中渗透“说出总数”的内容。就这样一个缘自孩子喜好的活动,丰富又有趣。也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极大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幼儿的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孩子的操作、亲身体验。所谓“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孩子在操作中既感受到活动的生活性,又能逐渐积累经验并进行整理,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并把这些整理好的经验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3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提升数学经验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即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如:一次,晨晨和几个小朋友想比谁抓的彩糖多,看来看去怎么都比不出来,于是他们想到了用数的方法比,但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对于10以上的数数有一定的困难,接着他们又想到了用把彩糖排队的方法比,结果由于糖的形状不同比不出,最后他们终于想到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就这样一次比多少就使孩子引用了许多以前所积累的相关数的经验进行解决。又如:一次笔者请孔陈苏帮着从放有各种粘粘纸的筐中拿5个五角星,他找了好久才找到,并表示很麻烦,于是笔者问他:“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马上那到想要的粘粘纸?”他说:“分开放,同样的粘粘纸分在一起。”说完他就帮我把粘粘纸根据形状进行了分类,还真解决了问题。可见在无形之中孩子是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自己面临的小难题。对孩子而言此时真正的数学便产生了。他们会认为这个学习体验的过程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同时不用大人帮忙我自己可以解决的自豪感也应运而生。那时抽象的数学不再远离孩子,而是展现它最具亲和力的一面。同时,作为教师更应该多鼓励引导孩子利用数概念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给孩子把数学运用于生活的一个有力的支持。

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孩子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变成了现在的探索体验式学习。也使孩子能无时无刻不置身于一个充满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从而去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当然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数学秘密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只有我们教师积极探索出好的引导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润数细无声”。

猜你喜欢
生活环境教学环境情景
情景交际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