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2016-05-14 23:15许玉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大学英语合作学习

许玉燕

摘 要:以课堂导入学生活动为例,旨在探讨开展大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合作学习活动需遵从学生意愿进行编组和分配任务。同时,图文并茂的成果展示以及坚持共同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9-0121-03

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前三至四个学期,也即学业过渡期[1]25。该时期由于认知与行为模式的改变导致学生在新的英语学习环境中的不适应,具体表现如下:

(1)无目标状态。中学时期的学生大多以考上大学为其学习目标,而进入大学后,原先的目标已然实现,新的目标却尚未建立,往往使他们失去方向,处于学习的“迷茫”期。

(2)学习自主性差。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习惯于家长、教师为主导的他控学习环境,他控依赖心理强。从而在进入大学的过渡期表现为无法自主支配时间,学习自律性和意志力减弱,学习活动无法有效地执行。

(3)人际交往问题。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大学新生总是耿耿于怀于自己与家人、老朋友的分离,感觉孤独与无助。尤其是大多数的大学英语课堂脱离专业行政班,按照学生英语水平进行组班,从而不利于彼此的熟悉了解,进而阻碍了学习上的合作与互助。

针对该时期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今后的学习任务与目标,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尤其是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中。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发展。合作学习的理论与策略将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2]64。研究表明,合作学习的课堂允许学习者之间相互协商意义,在低焦虑的情景下为有意义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在潜意识状态下为学习者提供修正的输入[3],从而促进了学习的有效性。实践中也发现:合作学习能有助于发展学习者针对他人的正面情感,减少隔阂和孤独,消除心理屏障。由于学习者更多地受到周围同伴的关注与尊重并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有助于其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合作学习还较好地处理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习、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4]35。本文以课堂导入学生活动为例,旨在探讨开展大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活动的设计和评价,分析讨论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希望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一、合作学习

(一)英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重要或比较重要,觉得英语学习会影响他们最终的综合学业成绩、学历学位的获取及未来就业等。其英语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充分认识到英语能力作为自身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合作学习活动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听力水平、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等。同时,合作学习不仅在提高毕业成绩、形成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态度、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由于合作学习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能够将其所学所能应用于合作情境之中,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上,这必将有利于最终改变传统教学片面强调竞争的格局[4]34。

(二)英语合作学习的设计

大学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大多开设在一二年级[1]25,或前三个学期,或前四个学期。在该阶段如何合理设计合作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位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课题。大学英语课堂应尽可能地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利用多元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以及培养他们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课堂中,在课堂导入、新课呈现、知识巩固各个环节均可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本文以课堂导入部分为例,探讨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该如何进行学生分组,设计活动,以及如何有效评价合作学习活动。

1分组

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最适宜的人数应该是4人。也有学生表示四个人一小组刚好,彼此都要出力,但又不至于太杂、太乱。以往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小组规模应以4—5人为宜。因为规模过大,尽管信息源较多,信息量充裕,但由于人多嘴杂,容易出现各种纪律问题,小组讨论的秩序难以保证[5]。尤其是在以口语训练为目的的课堂里,4—5人的小组是最佳的,多于5人的小组会减少各个成员的参与机会,学生的口语能力减弱[6]40。

在组合方式上,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自愿组合,极少数学生喜欢抓阄或教师指定的方式。另外,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各种因素,如,组合便利与否(如寝室室友,来自同一个专业行政班)、个人兴趣、各自的语言水平、性格特点,以及性别等。以往合作学习研究中也强调,小组分组时需考虑学生的能力、成绩、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编组原则[2]66。另外,关于每学期各小组上台展示的最适宜的频率,建议上台展示1—2次。

2活动设计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对于课堂导入部分的合作学习活动,为激发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教师可设计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如个人汇报、才艺展示、小组汇报、小组表演、视频报告、辩论赛、课外调查汇报等。第一学期,考虑到学生刚入学校,学习环境陌生,同学关系生疏,所以应采用个人汇报的形式用如介绍个人背景情况,聊聊个人理想、价值观,或分享趣味话题,展示个人才艺等,可能更具操作性,也能促进彼此了解,为下一步小组合作活动奠定基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之间渐渐熟悉,以小组形式开展小组汇报、表演活动、拍摄视频、辩论赛或课外调查汇报等活动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当然,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会较之于个人学习更让学生在互助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学业与情感等方面的收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尽管视频拍摄和小组表演等合作学习活动可能需投入很大的精力,会让有些学生望而止步,但鉴于它们趣味性高、气氛活跃等特点,仍很受学生的青睐。

在合作学习的话题内容方面,学生可选择课外感兴趣的材料,四六级考试内容,或结合课文单元主题内容,也可以增加一些国外影视鉴赏。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内容应切合学生需求,结合他们的兴趣、年龄、个性特点,遵从自由选择原则。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选择他们所能学的、愿意学的、想学的内容,从而才能把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2]65。

3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结合多种形式呈现小组合作成果,如PPT、拍摄录像、表演等。其中PPT的形式可能是大学英语课堂较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制作PPT时,仅仅是文字往往显得内容单调、枯燥,呈现效果会大打折扣。结合了音频视频的PPT往往能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专注度与热情,而同时带给PPT主创团队的学生的则是饱满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学生表示纯文字的PPT呈现很没劲,看着就累、困。结合一些有趣的图片、音频、视频看看,课堂才有意思,讲的内容好像也能记住点。

每个学习小组可选派1—2位同学上台展示,有学生认为两个人上台比起一个人来会不那么害怕,而且会彼此帮着说,不会忘词。可见,上台主讲的学生为减少焦虑,会利用同伴来减少对自己的关注度,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但若人数过多,会导致呈现时彼此推让,或实则无主讲人,或无连续性,影响任务最终的完成。

(三)英语合作学习的评价

形成公正的合作学习评价系统有助于学生对合作活动的自我监督与互相约束,从而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合作学习活动会受教师、教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学生个人因素,如学生英语水平、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等。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能促进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但需要教师的监督和结合多元评价方式。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评估,强调评价时需全员参与,细化标准。而对于主讲人,可以在评估考核中额外加分。有相关研究也表明:对合作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时,应该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和统一打分。分别打分容易导致小组内成员的相互竞争,从而不利于合作关系的继续。此外,可以根据主讲人的突出表现,给予其额外的加分,但是分数与其他小组成员的分数不宜有太大差距[6]。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时总结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开展语言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建议

(一)分组合理、尊重意愿

合作学习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学习,分组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因此,为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需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因素,如组合的便利性、个人兴趣、语言水平、性格特点,以及性别等,组成4—5人的小组。尽量坚持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组合原则,提升小组的向心力与组员的默契配合度,从而有利于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

在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需设计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如个人汇报、才艺展示、小组汇报、小组表演、视频报告、辩论赛、课外调查汇报等。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活动成果展示时,可利用视觉、听觉等多模态学习方法,将文字与图片、音频、视频等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将课内知识与课外补充相融合,不仅有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另外,学生上台展示时以2人为宜,有利于减少焦虑,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共同评价、细化标准

构建公正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因而,无论是编组、布置任务,还是对成果进行评价都需细化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同时,教师与学生需共同参与评价,对合作学习活动中各小组的任务制定及完成情况、成员的合作表现、学习任务的成果展示等,进行多方位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以便更好地监督学生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7]因而,大学英语课堂中需积极创设多种合作学习活动,在遵从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编组和分配任务,同时结合学生的展示成果和活动表现对其进行公正评价。多模态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减少学生焦虑,促进可理解性输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实现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全人教育的双向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志茹,周赟赟,吴红.学业过渡期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动态研究[J].外语界,2015,(2):25—33.

[2]邓颖玲,白解红.基于网络的英语视听说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J].外语教学,2008,(3):64—67.

[3]Swain M. Understanding input through output[J].Paper Presented at the Tent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onference on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2—35.

[5]肖锋.学会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6]张迅.论英语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38—41.

[7]Johnson D.W.R.T. Johnson & E.J.Hollubec. 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M].Minnesota: Interaction Book, 1992.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大学英语合作学习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