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的教学略谈

2016-05-14 19:16钟桂林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骆驼队童年

钟桂林

摘 要:《冬阳·童年·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分别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属于名家名篇。其中的亮点颇多,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是语文教师值得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教学略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为“多彩的童年生活”专题,精选了名家名篇,体裁有诗歌也有小说。“童年生活”是每个人难以忘怀的,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正处在童年时代,如果教师能够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记录童年生活的兴趣,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好习惯,那么这组文章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冬阳·童年·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分别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对永远回不去的童年的默默忧伤,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终留在记忆深处,曾经鲜活的人们随着自己的长大消失在时间的尽头,一路走来,只剩下老去的自己默默怀念。《祖父的园子》是小说《呼兰河传》中少有的温情篇章,在“祖父的园子”里发生的趣事,是作家滴着泪的怀念,是萧红痛苦一生中难得一见的快乐章节。

《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有这样一处文字值得教师注意: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父女俩讨论驼铃的用处,父亲的想法是成人化的,当然也是对的。文中的“我”则从孩子的角度展开联想,结合着骆驼实际的生活场景阐述了一套“更美”的看法。“我”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多彩童年”的“一抹亮色”,让学生从中体悟“我”的童真童趣,通过朗读感悟人物性格,扮演人物解说“更美”看法产生的依据,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创设一种新的“驼铃用处解说词”,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有趣。这样的设计,不仅将课堂教学更深入了,这一情节本身不也是学生成年后回忆美好童年“多彩的一笔”吗?

文本的最后也大有讲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傻事”,谁的童年没做过“傻事”?教师可以牢牢抓住“傻事”展开充满趣味的教学,让学生表演“我”做的这件“傻事”,分析做“傻事”的原因,透过这件事把握人物性格,再讲一讲自己做过的“傻事”。这样的设计由文本内渗透到了文本外,由作者到读者,产生的是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讲述自己“傻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祖父的园子》满含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让学生学习此篇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好词妙句,是教师需要关注的。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这是文本的第一段,此段对园子的景物描写精彩极了,看似普通的生活化语言,却饱含了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温情笔触。先是总写,再是分写,分写中又有详有略,十分得当。这一段值得读,值得积累,更值得学生作为写作范本进行仿写练习。教师可以选择校园一角,带领学生回忆主要景物,再请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确定详写与略写的对象,鼓励学生仿照文中的思路展开描写。

文中还有一段也是精彩至极的: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这一段的动词运用得很到位,将一个活泼好动、爱跑爱闹的小孩子形象写得生动可见,极富生活情趣。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圈画该段动词,鼓励学生在座位上揣摩动作,再在班级同学面前边读边演,在表演中再揣摩词语,深化朗读效果。

以上是对《冬阳·童年·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的一些想法。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还应择取小说其他的片段,带领学生共同赏读,定期交流读书感受,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陈颖.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2).

猜你喜欢
骆驼队童年
不是后记,或为前言
从儿童视角解读《冬阳·童年·骆驼队》
骆驼队该怎么走
骆驼队该怎么走
连环杀手爱德华·盖恩犯罪动机的成因探析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