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粳稻新品种鄂粳40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16-05-14 14:28李培德游艾青徐华山方国成杨国才刘凯胡刚陈志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李培德 游艾青 徐华山 方国成 杨国才 刘凯 胡刚 陈志军

摘要:鄂粳403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大99155作母本、闵恢128/3402F8作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农艺性状好,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介绍了鄂粳403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晚粳稻;鄂粳403;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9-2185-02

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近年来,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粳稻的需求在逐年增大: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加大,以省力节本和高效为目标的水稻轻简化栽培新技术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的重视。因此,培育优质早熟适宜直播或者机插等轻简化栽培的粳稻品种对于湖北省乃至全国粳稻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粳稻品系武大99155为母本、闵恢128/3402F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进而培育出适合机插的优质中熟常规晚粳稻新品种鄂粳403,该品种于2015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5018。

1 选育经过

2003年夏季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试验农场用武大99155与闵恢128/3402F8杂交,2003年冬季在海南陵水种植F1,长势较好;2004年夏季在武汉种植F2分离群体,从F2代开始选择单株产量高、株叶形态好、耐寒性强及熟期转色好的单株;2008年夏季在武汉作为晚稻进行株系鉴定,获得F2稳定株系6个:2009年夏季在武汉进行株系鉴定。其中编号09Y228区株系表现优良当选:2010年夏季在武汉进行小区观察试验,表现熟期早,产量高。熟相好:2011年夏季在武汉进行晚粳稻品种比较试验,表现熟期早,产量高,熟相好。抗逆性好: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水稻晚粳稻组区域试验:2014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生产试验:2015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产量性状

2011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试验农场参加常规粳稻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产7.77t/hm2,比对照鄂晚17增产6.87%: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双季晚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71t/hm2,比对照鄂晚17增产6.06%。其中,2012年平均单产7.88t/hm2,比鄂晚17增产7.96%:2013年平均单产7.53t/hm2,比鄂晚17增产4.15%。

2.2 品质性状

由湖北省种子管理站统一送样,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4.8%,整精米率74.5%,垩白粒率23.0%。垩白度2.0%。直链淀粉含量15.5%。胶稠度70mm,长宽比1.7,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2.3 农艺性状

湖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有效穗313.5万/hm2,株高92.2cm,穗长16.5cm,每穗总粒数124.1粒。每穗实粒数102.5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8.58g。全生育期123.4d,比鄂晚17短7.0d。

2.4 形态特征

鄂粳403株型松散适中,茎秆较粗壮:田间长势繁茂,分蘖力中等,穗层整齐:叶色淡绿,剑叶较直,中脉明显。镰刀穗,穗型中等,穗颈节较短,着粒较密。谷粒卵圆形,稃尖无色、无芒,部分谷粒颖壳有褐色斑点。后期熟相较好,秆青子黄不早衰。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播种。及时移栽

鄂粳403熟期早。灌浆速度较快,适宜播种期相对较长,因此播种期弹性较大。劳动力较充裕时可采用传统人工插秧方式栽插,6月18-25日播种,7月20日左右移栽,秧龄30d左右,大田用种量52.5kg/hm2,秧田播种量300.0-450.0kg/hm2,秧田与大田面积之比1:6-1:8,确保移栽时每颗谷粒苗带蘖1-2个。劳力较紧张时可采用机插等轻简化方式栽插,6月25-28日播种,7月20日左右栽插。秧龄控制在25d以内,大田用种量52.5kg/hm2

3.2 合理密植,确保基本苗

鄂粳403分蘖力中等,提高有效穗是稳产高产的关键。大田插植一般株行距以13.3cm×16.5cm或13.3cm×20.0cm为宜,每公顷插足基本苗180万~195万,确保有效穗300万-360万。

3.3 施足底肥,配方施肥

鄂粳403分蘖力中等,双季晚稻生育期相对较短,因此,施肥应采取前促、中补、后控的原则,促使早生快发。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早施分蘖肥,视苗情酌施穗肥。一般大田每公顷施用N、P、K含量各15%的复合肥450-600kg或碳铵750kg、过磷酸钙450kg、氯化钾275kg作底肥,移栽后1周每公顷追施尿素、氯化钾各120kg,复水后视苗情补施穗肥,前期肥料不足、群体长势偏弱、落黄早的田块,每公顷可补施尿素60-75kg、钾肥75kg,长势旺盛的田块,只施钾肥不施尿素。每公顷施氮量为180-225kg,N、P、K比例为1:0.5:1。

3.4 科学管水

管水原则:浅水插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干湿交错。插秧时确保田间有一浅水层,插秧后1周左右保持田间较深(5cm)水层。以利于秧苗活棵返青,插秧后2-3周浅水勤灌。以促进秧苗分蘖。当总茎蘖数达到300万/hm2以上时排水晒田,根据田块肥力状况和保水情况确定晒田程度,控制最高苗数不超过420万/hm2为宜。孕穗至抽穗开花期适当灌深水,严防缺水受旱。灌浆结实阶段干湿交替,收获前7d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3.5 及时防虫防病

鄂粳403感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所以要特别注意对这两种病的防治。秧苗期主要防治稻蓟马,大田期注重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治。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

猜你喜欢
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