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构想

2016-05-14 07:12毛昕明庆忠周晓琴刘安乐贺珉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生态文明

毛昕 明庆忠 周晓琴 刘安乐 贺珉

摘要:以香格里拉阳塘措为例,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就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以及生态旅游的保护、游憩、教育、扶贫的综合功能,通过小面积、高质量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使区域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展示,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以期对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构想;阳塘措

中图分类号:F327.8;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9-2414-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文明及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已有一定论述。生态旅游本身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与旅游业开发相结合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倡推广,内涵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今后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乡村生态旅游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乡村为背景,并在整合乡村生态资源,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型旅游。它不仅能开发出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向往,而且对改善偏远地区乡村居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民族乡村拥有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往往具备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天然基因。如何利用民族地区优势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促使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民族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是建立在旅游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把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撑,将乡村自然、生态、文化有机统一,推进绿色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1 阳塘措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1.1 区位条件

阳塘措旅游区是“一区连六地,一河穿其境”。它位于香格里拉市南部的小中旬镇,地处高寒坝区。地形北稍高南稍低,周围群山环列。硕多岗河从北向南流经全境,地跨北纬27°20′~27°43′、东经99°36′~99°59′,镇驻地小中旬村镇海拔3207m,最高海拔4985m,平均海拔2830m,小中旬镇距离香格里拉市32km,东与三坝乡、虎跳峡镇接壤,北接市区建塘镇。西临上江乡、五境乡。阳塘措旅游区是南上游客进入大藏区的门户,是香格里拉南部重要的旅游形象展示门户,也是云南省内大部分地区进入藏区的主要通道,不仅具备非常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而且生态旅游将成为该地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

1.2 资源特色

将阳塘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种类进行整体的资源整合,按照资源不同特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高原画境。云海草甸,雪域杜鹃。意象万千的高山群峰。造就了气势磅礴的云海奇观。每年3~9月份,白、红、黄、紫等色彩各异的杜鹃花装扮着整个高原草甸。林海、湖海、花海、云海、草海给人带来一种别样的高原田园风光。②高山草原牛羊成群,藏族乡村人文体验。秋收农忙季节,金灿灿的青稞地一片接一片,游客可住藏家、吃藏味、干农活,体验藏族乡村田园生活。③妖娆红妆雪域塘奶,藏传佛教奥秘殿堂。9月份的阳塘措旅游区是观看塘奶(狼毒)的最好时节。随处可见的白塔、玛尼堆。随风飘扬的经幡都彰显着这里的人们虔诚的宗教信仰和深厚的藏传文化。④高山运动无限挑战,高寒坝区特色农业。阳塘措旅游区境内有山地、高原、盆地等地貌景观。构造了变幻多样的立体生态景观。高山草原、雪域草甸、森林密布、蜿蜒小路,加之独特的高原气候,可以满足户外运动探险爱好者的多种需求,也是旅游者挑战极限的乐土。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这里太阳辐射强烈、气温日差较大。形成了独特的高寒山区特色农业,玛咖、虫草等珍贵药材的种植,野生菌等天然食材的生长,青稞等农作物产业园的广泛建设,牦牛、藏獒等畜牧业的养殖,都给高寒山区带来丰富的色彩和活力。

1.3 客源条件

阳塘措旅游区位于香格里拉市南部的小中旬镇,是香格里拉市的旅游门户。其客源市场发育与香格里拉市、滇西北旅游市场及周边较为成熟和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区游客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阳塘措旅游区基本处于尚未开发阶段,旅游市场开发举措还处于起步状态,只有集念坪村设有少数购物点并组织藏民家访活动,起步较晚。小中旬镇发展旅游业时,可开发市场的分析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在现有滇西北、香格里拉旅游大背景下,与周边景区景点的市场竞合分析。占据符合自身资源核心竞争路线及产品发展特色的差异化市场,是实现旅游稳定发展的关键客源市场:此外,充分利用小中旬镇所具有的区位优势条件,最大程度地分流周边知名景点的客源群体,属补充性客源群体,是其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结合来市游客和潜在游客的主要诉求分析,进而实现小中旬镇旅游产品一旅游市场的对接,促使该旅游区显著而稳定地发展。

1.4 地缘旅游空间关系

阳塘措旅游区北倚建塘镇,南接虎跳峡,东眺天宝山,西临千湖山,有着丰富多样互补性强的旅游资源。阳塘措旅游区与周边景区有空间认知上的相似性、资源的丰富性、旅游交通的通达性,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横向的峡谷一高原水乡一神秘藏域天堂景观,以及纵向的高山湖泊-森林-草甸-水库层次丰富的梯度立体生态景观,

1.5 旅游资源互补性

阳塘措周边的千湖山一碧沽天池高山湖泊群生态体验区,是世界遗产地“三江并流”核心腹地,高原湖泊以数量多、密度大为特色,因拍摄电影《无极》而声名大噪。其主要以游赏为主要功能的生态观光区,与阳塘措旅游区地理空间位置紧密相连,且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两者形成了良好互补关系。附近的天宝雪山,是香格里拉七大雪山之一,雪峰众多、原始森林密布、动植物繁多。有香格里拉的“阿尔卑斯”之称,知名度较高,是以游览、探险为主要功能的生态观光区,与阳塘措旅游区毗邻、整体资源特色互补,合作潜力巨大。还有香格里拉城市游憩区,是香格里拉市的游客集散中心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虽然资源存在一定的同质化,但是阳塘措旅游区借助自身良好“门厅”的优势,利用差异化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其实现了良好的合作互补。虎跳峡国家公园,以“险”而闻名天下。金沙江江水态势瞬息万变,石乱水激、雪浪翻飞、飞瀑轰鸣、雾气空蒙,构成世上罕见的山水奇观。主要是以峡谷景观为主的生态观光区,恰与阳塘措旅游区资源形成自然的“动”与人“动”相结合,合作潜力大。

2 阳塘措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构想

2.1 发挥高原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精品项目

根据阳塘措旅游区的资源特色,拟建设一批核心项目和支撑项目,核心旅游项目如乡村民族文化休闲度假村、高原特色休闲农业、高原山野体育运动俱乐部、营地建设等,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着力将其建设成为精品旅游项目,不断提升阳塘措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水平。支撑项目如藏乡民族文化体验、高原特色休闲农业、阳塘措休闲娱乐以及高原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等,要以支撑项目的建设来活跃和带动全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加快项目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档次和品位。确保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加快对特色生态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丰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营造旅游目的地浓厚的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氛围。

2.2 把脉地格。塑造阳塘措生态旅游品牌

根据“藏域水乡,最美阳塘”的形象,树立生态第一品牌意识,依托多元旅游产品,充分利用花海、湖海、林海、云海、高山草甸、藏传佛教文化、传统藏族文化等资源,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在旅游营销过程中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城市形象品牌、景区支撑品牌、产业示范品牌三个方面共同打造“藏域水乡,最美阳塘”的生态旅游品牌形象(表1)。

2.3 加强产业融合,带动各产业共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跳出“小旅游”。发展“大旅游”,不断推动旅游业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化发展,才能创新旅游业态和扩大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阳塘措应根据自身资源赋存、文化底蕴、历史背景,积极推动旅游业与民族文化、农业、高原特色体育、水库特色相结合,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推动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打造“阳塘措旅游区”品牌。

2.3.1 文化旅游 发展旅游业是保护文化的重要手段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应着力实施“文化强旅、以旅兴文”的战略,依托阳塘措旅游区丰富的藏族文化和浓郁的藏传佛教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利用进藏第一村、进藏第一寺。开发佛教旅游产品,吸引虔诚的佛教徒,定期开展佛教讲座、佛教交流会、礼佛、论佛,提升阳塘措的佛教文化底蕴:改编创新一批当地古老的特色歌谣、民谣、民间故事,令国内外游客积极向往;提升奶思、吉念平、吴公、达拉等藏民村寨,让游客住藏家、吃藏味、穿藏服、跟藏族人民一起过节,体验神秘的藏式风情。对藏区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祭祀文化、节庆文化、红色文化等进行文化展现和博览:还可以打造阳塘措旅游区文化节庆品牌,重点打造藏历年、米朗占昂节、格冬节、浪拉节、打拉节等民间节庆活动。提升阳塘措旅游区的文化魅力。

2.3.2 农业旅游 以阳塘措旅游区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花卉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以藏区特色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吸引物。突出农耕文化,开发农耕展示、农耕体验等活动,同时还可以提供科普教育。让游客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高原农业产业带,利用高原特色,种植玛咖、重楼、云香木、秦艽等中药材,形成新兴旅游产品:创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特色资源型高原休闲农业示范园,坚持“农旅结合”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田园生态旅游,推动农业特色化转型与产业化发展:依托自然优美的田园风景,清新纯净的怡人空气,规划建设一批精品农庄、农业生态园,以精品农庄引领发展,在吃、住、行、游、购、娱中吸引游客,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的立体休闲,实现旅游和高原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

2.3.3 高原特色体育运动旅游 在阳塘措旅游区,根据其民族文化,可开展赛马、摔跤、抱石、背水、二牛拔河等民族运动项目:根据其高原特色,可以开发高原特色体育项目,如高原马拉松、高原竞走、徒步、登山、自行车环湖等运动项目,甚至可以演化为体育旅游盛会,定期开展高原运动会,吸引国内外的体育运动爱好者。通过与体育的融合,阳塘措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放松心情、挑战自我,增添阳塘措旅游区的活力。

2.3.4 水库旅游 根据阳塘措的环境和地理位置,修建人工港湾、池塘,建造草坪、花圃以及景观建筑,修建水上娱乐设施等,将阳塘措建造成以生态景观为主导的水库旅游区。阳塘措清洁纯净的水质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游客情系山水、回归自然,在青山绿水中陶冶情操和改善精神生活。阳塘措旅游区水库旅游产品主要有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生态休闲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三大类(表2)。

2.4 建立现代旅游管理制度,防范生态风险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依托性、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必将导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合作不顺,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各部门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对旅游业施以影响,致使管理相对混乱,形不成合力,必将阻碍阳塘措旅游区的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2.4.1 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区参与”的发展模式 阳塘措旅游区发展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面的利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甚至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应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成立“阳塘措旅游区旅游咨询委员会”,组织规划项目的总体实施、审批、检查等工作,引导项目健康有序的进行:建设完善阳塘措旅游区基础设施,改善规划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风景道和生态路,以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完善旅游接待功能,并积极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加大民俗文化保护力度,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实施人才培训。加强对规划区内管理干部、旅游企业经营人员和村民小组居民的培训,普及乡村旅游知识,提高旅游意识和服务技能:大力构筑阳塘措旅游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发挥政府权威信息渠道的作用,利用各种政府资源,如网站、媒体、会议、节庆、合作组织等渠道,积极推介阳塘措旅游区各类旅游产品等。

其次,企业主体方面。阳塘措旅游区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为相应旅游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诚信的社会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服务环境,引导、支持与鼓励旅游企业前来投资,驱动阳塘措旅游区走上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旅游发展道路:强化招商载体,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实力旅游企业,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提高招商引资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最后,社区参与方面。优先安排库区移民,鼓励库区移民参与到阳塘措旅游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建设以及后期的旅游服务经营工作,增加库区移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其生活水平:拓宽社区参与途径,在阳塘措旅游开发重点地区,要鼓励农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扩大旅游规模,如藏民家访、藏区民宿、农耕体验等。

2.4.2 积极申报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示范区、高原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藏区是云南旅游扶贫的重点,阳塘措周边村寨是典型的藏区村寨,依托水库开发契机大兴旅游,整合各村寨参与开发,符合旅游扶贫目标,建议申报国家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示范区,或积极申报云南省旅游扶贫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托兴边富民政策和文化强省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提供特殊的政策环境,大胆引进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建立与国际水库相适应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机制,使旅游管理体制符合国际惯例。

2.4.3 成立旅游行业协会 阳塘措旅游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把业内旅游人才凝聚在一起,增强旅游企业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对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管理体制、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等进行调研,向阳塘措旅游区旅游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2.4.4 建立现代旅游管理模式 在阳塘措旅游区建立现代的旅游管理模式,健全旅游管理机构,使政府及其他行政部门尽量从具体的旅游经营中脱离出来,重点抓好宏观管理工作:提高旅游管理人员素质,引进先进的旅游管理人才及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法制手段、加强信息交流;加大资金投入,招商引资;提高服务档次、旅游住宿、餐饮接待能力,改善旅游交通、娱乐等配套设施,使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中得到全方位的体验。

2.5 妥善安置库区移民,制定社区参与和旅游发展的长效机制

阳塘措旅游区由于水库的修建,会导致部分村民甚至村寨需要搬迁,对于如何安置库区居民,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案。可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市政府、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下,成立库区移民开发管理机构,主要处理移民安置工作,统筹使用移民经费,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妥善安置移民,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并超过原有水平,并为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颁发《阳塘措旅游区水库建设移民条例》,把水库的移民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在条例中对移民方针、政策、资金及管理体制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保证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实施。

2.5.1 完善库区旅游开发配套措施 阳塘措旅游区库区开发可充分利用国家对移民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具体可行、便于量化的库区旅游业发展扶持条款,完善各项政策与措施的配套。加强旅游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2.5.2 提高库区移民社区参与程度 在旅游开发中广泛征求、听取库区移民的意见,鼓励库区移民参与阳塘措旅游区开区与建设,并利用移民扶持基金、库区开发基金、库区维护基金等支持移民参与库区旅游开发。并给予优惠用电、技术援助、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对参与旅游活动的库区移民提供资金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其旅游工作服务技能、旅游参与和旅游竞争力;保障移民的就业优先权;探索政府、水库管理者与库区移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引导库区移民到阳塘措旅游区的开发管理中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民宿、庄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参与向导、商品销售、摄影、特色交通方式提供特色餐饮、娱乐表演等服务。争取将阳塘措旅游产业建设为移民后产业支撑内容之一。

2.5.3 利用好库区移民及建设经费

加强库区移民安置补偿及建设费用的管理,提高移民经费的使用效率。在阳塘措旅游区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妥善利用这笔费用,增强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综合考虑发展需要与资金来源。按照轻重缓急修编项目规划,协调项目实施和资金安排,优先安排见效快、效果好的项目;将库区移民及建设经费的运作情况应定期反馈至移民管理机构,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整,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