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态下重庆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6-05-14 06:55康佳琼
商情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康佳琼

【摘要】本文分析了重庆商贸流通专业现有的教学实践模式,提出以真实校园商贸流通为活动载体,以校内聚缘公司为组织载体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并对相应的教学设计和配套保障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贸流通服务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城市,作为渝新欧的起点,如何使得其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更加适应新常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等问题俨然成为现阶段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而作为影响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高职教育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创新职能,对重庆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所产生的力量不容忽视。而对于商贸流通服务类专业而言,单纯的、在教学场所设计的虚拟工作场景很难反映经营管理类工作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必要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提供校内外的职业环境熏染,当前,重庆已有不少高职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践。

一、重庆高职商贸流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1.师徒制或项目委托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校方聘请企方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支持实训教学或开展专业讲座,以弥补学校教师在实践经验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企方也可能将一些研究性项目或内训课程委托给学校,由学校教师提供智力支持。这种模式下,校企双方进一步进行优势互补但合作面仍然较窄,企方对于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不足,企方委托项目也难以进行教学转化,校方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仍可能存在差异。

2.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是重庆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校方为企业量身定制,从招生到就业,均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一致程度最高,校方实现高就业率和对口率,企业节省新员工培训时间,学生能较快进入职业状态,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较强。但是,这种模式受众有限,学生出路窄,系统学习有时会让位于职业培训,实习实训有时会沦为简单顶岗,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均受限于合作企业(甚至目标岗位)的特定性。

3. 校园网点模式。有的院校通过较为深度的校企合作,将连锁超市、快递公司、呼叫中心等经营网点或职能部门引入校园,作为商贸流通专业学生进行勤工俭学、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的场所。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展现真实企业的运作,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操作技能,与就业关联度高。缺点是受个体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大,进入及退出的成本高,教学点设计受网点经营阶段的约束,学生仅能经历或训练某些运作环节,体验不完整。

4.校园商务营销活动模式。笔者所在的学校商贸流通专业的教学安排均有一周的校园商务营销活动周,通过在校内组织集市,鼓励学生集中时段进行商品买卖的小型创业活动。此类活动的优点是学生受众广,进入门槛低,学校方便组织,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较低,一般仅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简单的规则即可。但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活动的组织较为松散,专业化程度低,持续时间短,可承载的教学点少。因而,集市模式更适合于学生社团类活动。

5. 创业孵化模式。重庆市大多高职院校在校内规划出固定场所作为创业园,免费提供给学生进行创业。此类活动的优点是参与的学生能够体验完整的经营过程,教学设计点也较多。但缺点是受众少,经营范围随机,教师指导的个体差异较大,不易支持整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设计,更适合创业动机高的少数学生个体。

二、校园商贸流通载体中的教学设计

1.明确培养目标。开展校园商贸流通活动根本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胜任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的能力,使其成为具备职业观、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的准职业人。基于真实商贸流通活动载体的实践课堂,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企业规则,建立职业心态,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事职业活动感受诚实守信、服务他人、遵守规则的职业道德,获取实践性知识、技能、方法,对其进行应用、内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逐步养成职业习惯,习得职业技能。

2.细化教学内容。基于真实商贸流通活动载体的实践课堂,其教学内容应包括职业心态及职业人行为规范、企业制度、经营管理工具及方法、专业技能四个系列。心态、工具及方法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均难以在传统课堂上习得,只有通过实践课堂的反复实践才有可能习得。在教学计划上,一方面按学期和学年进行常规性实践活动的设计,以支持学生的阶梯式职业成长;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学系部结合公司短期经营活动的需要,灵活设计教学活动。为了增加学生受众,针对内容设计学分兑换制度,鼓励学参与课外实践,积累经验。

3.以教学活动约束经营模式。通过开放校园市场,引入真实的、面向校园及周边消费群体日常需求的商贸流通活动,形成商贸流通专业实践教学的活动载体,真正实现学生融岗训练。教学过程与经营过程对接。商品厂商企业共同支持教学设计和实施。校方一方面需适当开放内部环境与资源,允许公司利用校内多种渠道进行市场推广,使用实训场所和设备;另一方面要以专业教学系部为主进行统一的教学设计与管理,联合合作企业共同实施教学活动,以免学生沦为简单劳力。

三、校园商贸流通活动载体中教学保障条件。

首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确定分工。校企双方共同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持续支持其实践课堂教学载体的功能。其次落实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包括教师、合作企业管理人员、物流企业管理人员、货物供应商管理人员等,进行明确的分工。最后还必须具有外部企业资源保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协议要求商贸平台公司全面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资料的真实规范化,指定至少2 位企业指导教师,长期跟踪辅导公司学生员工,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实践课堂奖学金。

四、结语。真实的校园商贸流通活动需要以双方的真实需要为出发点,以校园商贸活动为载体支持职业人才培养,既符合企方开拓校园市场的利益需要,又符合校方在真实环境下组织实践教学、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需要,还能支持学生的职业成长与创新创业的需要,可谓多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要达成这种合作需要对双方利益进行深层次挖掘,更需要双方的跨界思维能力。

(本文为重庆市青年项目《高职教育服务重庆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