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灵魂深处的鸟鸣

2016-05-14 01:00刘芳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声色黄鸟梁实秋

刘芳

在自然正在从我们的视野里日渐消逝的今天,一声鸟鸣,一泓清泉,一树繁花,都成了必须驾车远行才可以拥有的享受,我们在现实中遗忘了自己的感受力,同时,我们的文字也和成人一样模式化,钝化。这几篇写鸟的文字也许可以唤醒什么,留住点什么。

同点:

写物的散文,是比较多的。很多这样的文字,常用的手法便是托物寄情。这三篇写鸟的文字也不例外。但,同样是写“鸟”,同样都写出了灵魂深处最为隐秘的颤动,但其中的“情”的内涵却各有各的韵致,各有各的格调,它们真实而深刻,读起来耐人寻味。

异点:

梁实秋的《鸟》,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也欢快,有“交交黄鸟,止于棘”的哀伤。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作者的情思。梁实秋的笔触开合自如,他笔下的鸟可以来自于自然,来自于他生活的经历;也可以来自于阅读,来自于外国文学或中国古典文学里的意象。没有时空的限制,因为博古通今,所以可以信手拈来。这些鸟的生存状态就是世态的象征,这世间哪一种生不带着酸楚不带着凄惶与无奈,虽然它们也曾留下刹那的光电声色。梁实秋要写的就是这光电声色后面的凄风苦雨,我们从这里可以读到爱和悲悯。

《鸟是懂得美感的》,文章取这样的题目是比较冒险的,生硬了点,高深了点,带着说教的意味。但好在,这样的题目有悬念,有高僧论道的故意。看文字,真正是清新自然,亲切有趣。斑鸠也好,画眉也好,在李汉荣的笔下,是那么的美好而富有诗意,它们是鸟里面的淡泊者、清洁者、高士。写着写着作者忍不住就要搬出童年的记忆,这些插进来的笔墨弱化了文章所承载的“道”,让文字变得灵动有趣起来。

林贤治说:刘亮程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西提岛,但是又没有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这句话用来概括这篇文章是很贴切的。夜半,荒僻的北疆村落,八声凄恻的鸟叫,只有我一个人听见,只有我一个人与鸟的叫声相对,我吓坏了,从牛圈回到屋里,从黑夜回到白天。没有人愿意深究我内心的混沌忧惧,而我却一直在寻找和我一样听到那八声鸟叫的人,一直在寻找那只夜里哀鸣的小鸟。《鸟叫》充满了令人动容的生活场景和心理描写。生活是庸常琐碎的,心理是挣扎探寻着的,寻找是活着的凭据,也是这篇散文的主题。“现在,这一切了无凭据……曾经把一个人举到高处的那些东西消失了。再也没有人从这个高度,经历他所经历的一切。”当一个人怀有一颗敏锐的心活着永远保持着对生命的追寻的时候,他也许就是在他生命的最高处。

猜你喜欢
声色黄鸟梁实秋
梁实秋谈付出
天上掉下一只小黄鸟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创意数字“2”
报纸秒变纸袋
“御享声色-海信4K激光电视品鉴会”体验官 带你认识海信LT100K7900UA
没留神
《嘉绒译语》研究:“声色门” 及“身体门” 校释
纸上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