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要不要Y”构式研究

2016-05-14 03:56刘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法化构式选择

摘 要:表强调的评价构式“X要不要Y”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格式,它并非如传统的正反问那样表示询问义,而是表示一种强调义。例如,“你的厨艺要不要这么好”,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厨艺好”这一事实的高度赞扬,含有强烈的褒义色彩。因为这一格式的意义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笔者试图从构式的角度对这一格式进行分析:首先是构式的鉴定和构式义的归纳,其次是构式对于X和Y的选择压制,再次是“X要不要Y”构式中“要不要”的语法化,最后就是对于前面三部分的总结。

关键词:要不要 构式 选择 语法化

现代汉语中,“X要不要Y”是一个普通的正反问格式,表示说话人对于听者的一种意愿方面的询问,例如:你要不要吃水果?然而,近几年来,在日常生活特别是网络交际上,有一种与上述正反格式形式一样而意义完全不一样的新兴格式出现,那就是表示强调的“X要不要Y”格式。例如:你的厨艺要不要这么好?这句话并非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厨艺“要这么好”还是“不要这么好”的询问,毕竟,“厨艺好还是不好”已经是事实,这并非是听话人“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表示说话人的一种赞叹,强调听话人的厨艺太好了。

笔者试图从构式的角度对这个表评价的强调构式“X要不要Y”进行考察。

一、“X要不要Y”构式的鉴定及其构式义

(一)“X要不要Y”构式的鉴定

Goldberg(1995)认为:假如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那么,不论C的形式或意义,都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简单的相加或者相减得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强调构式的不可预测性。可是,在2006年,她又修正了这一说法,提出不可预测性并非构式的必要条件,高频出现与可预测性有关,即“某些语言构型只要有足够的出现频率,即使能被完全预测出来,它们也是作为构式储存的”[1]。这样综合下来,构式应具备的两个条件应该是:完整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不可预测性或者足够的出现频率。

根据这样的标准,“X要不要Y”已经有了稳固的句法形式和语义表达,是完整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而且,“X要不要Y”的意义也并非其组成部分“要”“不要”“X”和“Y”意义的简单相加或者相减,所以具有不可预测性。最后,“X要不要Y”虽然属于近几年新出现的表达方式,但是它在日常口语尤其是网络上却有着惊人的使用频率,这也反映出该表达方式旺盛的生命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X要不要Y”就是一个构式。

(二)“X要不要Y”的构式义

因为“X要不要Y”不能从其组成部分的意义推出来,所以我们先看一些例句:

(1)玩通宵,去美容,后高三生活要不要这么嗨?(新华网)

(2)高速开车挂点滴打电话,网友:要不要这么拼?(齐鲁晚报网)

(3)TVB要不要这么抠门,一套戏服万年不换。(新华网)

(4)打印尼,要不要这么“神经兮兮”?(《春城晚报》)

(5)富士Hello kitty拍立得发布,要不要这么萌?(财经网)

例(1)所表达的意思是高三学生高考之后又是通宵,又是美容,对于这种行为,社会人士评价玩得太嗨了,言语之中多少带有不满的感情;例(2)则是司机开车跑高速,还挂点滴打电话,这种行为太拼了,说话人显然是不赞同这种危险行为;例(3)TVB一套戏服万年不换,太过抠门,说话人主观上也是持强烈的不赞同态度;例(4)是国足打印尼,队内却因为3战只积4分的情况而搞得紧张兮兮,对于国足的这种行为,网友调侃其太过于紧张;例(5)则是赞叹Hello kitty太萌了,有一种强烈的褒义色彩。

综上,我们认为“X要不要Y”的构式义为:对于出现的已然事物或者情况的一种主观性的强调,带有强烈的惊讶和夸张的感情色彩。

二、“X要不要Y”构式对X和Y的选择分析

(一)“X要不要Y”构式对X的选择分析

笔者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构式中的X都带有一定的指称性。我们知道,“最适宜表达指称的是名词或者名词性语言单位,最适宜表达陈述的是动词或动词单位”[2],那么,在构式“X要不要Y”中充当X的究竟是不是只能是名词呢?答案是否定的。下面就对充当X的名词、动词和句子分别进行分析。

1.X由名词充当

名词可以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先来看看有生命的名词充当X的情况,请看例句:

(6)姚明大哥,你要不要这么抢镜?(财经网)

(7)国民土豪石榴夫妇,大表姐你要不要这么豪?(腾讯网)

(8)又是乌龙红牌英超,裁判要不要这样水?(网易)

(9)南笙整容变蛇精,女神们要不要这么拼?(光明网)

(10)康师傅,你要不要这么任性?(中国网)

上述例句中,例(6)到例(9)中的“姚明大哥”“国民土豪石榴夫妇”“裁判”和“女神们”都是指人,我们可以看出,用人充当X是非常适宜的。因为构式“X要不要Y”本身就是表示一种Y对于X的评价,而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人了,所以我们习惯性的评价对象无非就是对于人的评价,从而抒发自己主观性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例(10)句中的“康师傅”本身是一个品牌或者说是一个企业,但是句子中却用了第二人称“你”进行复指,拉近距离,仿佛是与“康师傅”对话,方便抒发说话者强烈的感情。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无生命的名词充当X的情况。请看例句:

(11)长春的大风沙要不要这么吓人,把房盖都刮掉了。(中国吉林网)

(12)背心T恤要不要这么美?(搜狐)

(13)最后两分钟抢到了火车票,今年运气要不要这么好!(新浪)

(14)今天的午餐要不要这么丰富!(新浪)

(15)魔都11月要不要这么多好玩的,上班都快没有心思了。(网易)

上述例(11)到例(14)中的“长春的大风沙”“背心T恤”“运气”和“午餐”都是无生命的名词,而例(15)可以变成“魔都11月好玩的要不要这么多”,X应该是“好玩的”,也是无生命的名词,以上名词充当X时则是说话者对于这种无生命的事物的评价。

从对有生命的名词X的评价到对无生命的名词X的评价,这个过程体现了构式主观性程度的递进。沈家煊(2010)认为,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语言中留下自我的印记。构式“X要不要Y”的主观性特征就是由“要不要”带来的,“要不要”在这里可以看做是一个标志,用来表达主观性的一种手段。X从有生命的名词发展到无生命的名词,说话人根据自己的心理标准先是常规性地评价有生命的事物,后来也逐渐开始评价无生命的事物,表达强烈的或褒或贬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构式的主观性程度也在不断加大。

2.X由动词充当

虽然说动词的主要功能是陈述,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否认动词也具有指称功能。构式中的X其实大部分都是构式“X要不要Y”的主语,这样一来,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动词作主语的问题。朱德熙(1982)将充当句子主语或者宾语的动词性成分划分为两类:一类已经“事物化”了,成了指称对象,可以用“什么”来提问;一类没有“事物化”,是对于“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陈述”,可以用“怎么样”来提问。前者就是所谓的自指,后者就是转指。而无论自指还是转指,只要动词或者动词短语充当X,那么就都是一种指称,要么指称其本身,要么指称与这件事情相关的其他属性,比如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施事的态度或者方式等。请看例句:

(16)偶遇黄文煜,要不要这么巧!(新浪)

(17)租个房子而已,要不要这么闹心!(南都网)

(18)郭晶晶,你买件童装要不要也这么省?(中国经济网)

(19)要尊严,要公平,台湾囚犯越狱要不要这么有文化?(新浪)

(20)警犬在学院叼盘排队吃饭,要不要这么端庄?(中国青年网)

(21)资格审查要不要这么慢呀!(新浪)

(22)好开心,可是你夸自己夸得要不要这么卖力呀!(新浪)

上述句子是由动词短语直接充当X,第(16)句可以转变成“偶遇黄文煜,这件事要不要这么巧”。第(17)句则可以转变为“租个房子而已,这件事情要不要这么闹心”。第(18)句转换成“郭晶晶,你买件童装,做这件事情要不要也这么省”。第(19)句转换成“台湾囚犯越狱,这件事情要不要这么有文化”。这样看来,以上4句中,充当X的动词短语都是指称事件本身,Y是对事件本身的评价,属于自指。而后面3句则不同,不能用“这件事情”复指。第(20)句应该变成“警犬在学院叼盘排队吃饭的样子,要不要这么端庄”,第(21)句则应当转换成“资格审查的速度,要不要这么慢”。而第(22)句转换后的句子应该是“你夸自己的程度要不要这么卖力呀”。这样看来,后3句中,充当X的动词短语是指称与事件相关的其他方面,Y在这里是对事件的其他属性进行评价。

综上,构式X具有一定的指称性,而具有指称功能的主要是名词,当然,动词也具有一定的指称功能。所以,充当X的主要是名词,有生命的名词和无生命的名词都可以,而当无生命的名词充当X时更加体现了构式“X要不要Y”的主观性。当X是动词(动词词组)或者是动词谓语句时,可以分为自指和转指,前者Y评价的是X事件本身,而后者Y评价的是与X事件相关的其他属性。

(二)“X要不要Y”构式对Y的选择分析

通过观察前文已出现的语料,我们不难发现,构式对Y的最大选择就是所有的Y必须带有“这么”“这样”“那么”“那样”等指示代词。

虽然这四个都是指示代词,但是作用却不一样。王凤兰、方清明(2015)认为,“这样”是名词性代词,指代事物、行为或者事件的能力强于“这么”;“这么”是副词性代词,其指代性质、状态、程度的能力强于“这样”。王灿龙(2004)指出,“这么”和“那么”主要是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差异,“这么”常用于距离较近且是已然的事物,而“那么”则是用于距离较远且是虚拟未然的事物。当然,这也并非是绝对的,因为心理距离较为灵活,所以可根据说话者本身的态度将心理距离“推远”或者“拉近”,进而使用“那么”或者“这么”。通过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Y中含有“这么”的情况最多,“那么”其次,“这样”再次,“那样”至今未发现一例。这也符合构式“X要不要Y”的构式义:对已然事物的一种评述性的描述,带有强烈的主观强调倾向。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下面我们将以含有“这么”的Y为代表进行论述。然而,就所搜集的语料来看,“这么”在Y中的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居前和居中,但是“这么”在Y中居中的情况明显要大大少于其居前的情况,而且可以转化为居前的情况。请看例句:

(23)玩通宵,去美容,后高三生活要不要玩得这么嗨!(新华网)

(24)郭晶晶,你要不要买件童装也这么省?(中国经济网)

(25)补个考,老师们,你们要不要玩这么大呢?(新浪)

第(23)句的“这么”位于Y的中间,但是我们可以转化成“玩通宵,去美容,后高三生活玩得要不要这么嗨!”;第(24)句则可以转化成“郭晶晶,你买件童装要不要也这么省”。而第(25)句则可以换成“补个考,老师们,你们玩得要不要这么大呢?”鉴于“这么”居后的Y都可以转换成居前的Y,为行文方便,我们将只讨论“这么”居前的Y。因为“这么”是Y的前半部分已经固定,所以我们将重点考察Y的后半部分。为方便论述,我们将Y的后半部分标为Yh。

1.Yh对于形容词的选择

A.按照表达功能分类

我们知道,形容词最通常的分类方法就是按照其表达功能进行分类,即可以分成用于表示属性的性质形容词和带有明显描写性的状态形容词。首先来看性质形容词是否能够进入构式充当Yh,请看例句:

(26)李治延:想看我和李晨撕,要不要这么肤浅!(中国日报网)

(27)警犬在学院叼盘排队吃饭,要不要这么端庄!(中国青年网)

(28)一个水杯就值3800元,《小时代》要不要这么奢侈!(人民网)

从第(26)句到第(28)句,Yh都是由性质形容词充当。第(26)句强调你们太肤浅,第(27)句强调警犬端盘的样子太端庄,而第(28)句则是强调剧组太奢侈。通过观察语料,我们发现用性质形容词充当Yh的例句占绝大多数,这是因为性质形容词在受到副词性代词“这么”修饰后,其属性义转换为状态义,再与评述构式“要不要”结合,这样就达到了构式义和其成分的词汇义的完美互动。所以,性质形容词进入构式是完全可以的。我们再来考察一下状态形容词,请看例句:

(28)a:边上的小哥还想在电车里学习,刚拿出笔和本子就秒睡,速度要不要这么快呀!(新浪)

b:*边上的小哥还想在电车里学习,刚拿出笔和本子就秒睡,速度要不要这么飞快呀!

(29)a我习惯昂着头,这样泪水就不会轻易地掉落,要不要这么辣呀!(新浪)

b*我习惯昂着头,这样泪水就不会轻易地掉落,要不要这么辣辣儿呀!

(30)a要不要这么慢呀,面试公告没出就算了,资格审查敢不敢快点呀?(新浪)

b*要不要这么慢悠悠呀,面试公告没出就算了,资格审查敢不敢快点呀?

(31)a空调开那么低,差点冻死在夏天,要不要这么冷呀!(新浪)

b*空调开那么低,差点冻死在夏天,要不要这么冷飕飕呀!

从第(28)句到第(31)句的b句的“飞快”“辣辣儿”“慢悠悠”和“冷飕飕”都是状态形容词,都不可以进入构式充当Yh。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状态形容词不能进入构式充当Yh呢?我们认为,是构式对Yh进行压制的结果。文贞惠(1995)指出,指示代词可以加上状态形容词,请看例句:

(32)他的神情又是那么冰冷,宛如泥塑似的。(杨塑)

上面句子中的“冰冷”意思就是像冰一样冷,是状态形容词,被副词性代词“那么”修饰着。然而,在构式“X要不要Y”中,状态形容词却不能够被副词性代词“这么”修饰,原因就在于“这么+状态形容词”所形成的结构程度已经很高了,而构式“X要不要Y”中的“要不要”本身也是用于强调程度极其高的情状,这就制约了状态形容词进入构式的可能性。

B.按照感情色彩分类

按照感情色彩分,形容词可以分为人们乐于接受表现积极方面的褒义词、人们不愿意接受具有消极意义的贬义词和对于客观事物的客观描述的中性词等三类。考虑到前面已经论证了只有性质形容词能够进入构式充当Yh,所以这部分我们就只考察具有不同感情色彩的性质形容词,看看感情色彩的不同是否也会影响Yh对于性质形容词的选择。首先看看褒义形容词的情况,请看例句:

(33)今天最高17℃,这个冬天要不要这么幸福。(新浪)

(34)C罗,你要不要这么牛!(光明网)

(35)这房间设计得要不要这么炫酷,看得我都想搬家了。(南方新闻网)

(36)富士Hello kitty拍立得发布,要不要这么萌!(财经网)

以上句子的“幸福”“牛”“炫酷”和“萌”都表示人们对于事物的赞赏和夸赞,都具有满足说话者期望的积极意义,在进入构式以后,这种积极意义得到进一步强调。这样看来,褒义词进入构式充当Yh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贬义形容词的情况,请看例句:

(37)租个房子而已,要不要这么闹心!(南都网)

(38)要不要这么坑,想蒸条鱼发现生姜贵过鱼。(深圳新闻网)

(39)长春的大风沙要不要这么吓人,把房盖都刮掉了。(中国吉林网)

(40)阅读数量一点一点增加,粉丝数量永恒不变,我要不要这么失败呀?(新浪)

以上句子的“闹心”“坑”“吓人”和“失败”都表示人们对于事物的厌恶和不满意的消极情感。这些词在进入构式以后,这种不满意的情感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强调。因此,可以得出,贬义词进入该构式也是完全可以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中性词的情况,请看例句:

(41)军工板块将雄起,好基要不要这么多?(中国日报网)

(42)八点就开始排队,还有一百多号人,人要不要这么多呀?(新浪)

(43)偶遇黄文煜,要不要这么巧?他还要和我们结队一整天。(新浪)

(44)要不要这么慢,面试公告没出就算了,资格审查敢不敢快一点啊!(新浪)

(45)喝罐蒙牛纯甄酸奶,夏天的热浪瞬间没有了,要不要这么清凉!(新浪)

上面例(41)到例(45)中的“多”“巧”“慢”和“清凉”本来是中性词,表示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说明,可是一旦进入了“X要不要Y”构式,它就会带上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态度,而这种主观态度又是和上下文的语义有着紧密关联的。例如,同一个“多”字,在第(41)句中是感叹因为军工企业的雄起而使得好的军工主题的基金越来越多这一事实,带有褒义的色彩。而第(42)句的“多”则与之截然相反,带着说话人对“人多”这一事实的不满意,带有不好的贬义色彩。而第(43)句的“巧”和第(45)句的“清凉”在进入构式充当Yh以后,分别表示说话人对于“遇见黄文煜”这一事实的惊喜,和“喝完纯甄牛奶”这一事实的“清凉”感觉,都是对事情的积极评价,属于褒义情感。而例(44)中的中性词“慢”在进入构式以后,却也表示对于事物的不满意的态度,属于贬义色彩。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中性词也是可以进入构式充当Yh的,在进入以后,其中性色彩将会依据上下文而变得或褒或贬,而且语气也会因为构式义而变得特别强烈。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形容词能够进入构式充当Yh的只有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的感情色彩不影响其充当Yh的可能性。褒义词进入构式后依旧是褒义,贬义形容词进入以后也依旧是贬义,只是感情会更加强烈,中性词进入以后由于上下文的原因则会变得不再客观,而是也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Yh对于动词(短语)的选择

A.动作动词(结构)

动作动词是所有动词当中动词性最强的,且占的比例也是最大的,我们来看看这一类充当Yh的具体情况。请看例句:

(46)虽然英语课没怎么去,但是要不要这么拉低绩点。(新浪网)

(47)尹恩惠,你要不要这样糟蹋自己!(光明网)

(48)孩子考个稀松平常的考试,你们要不要这么关注。(新浪网)

(49)李易峰是什么鬼?奔跑吧,兄弟,又是什么鬼?出考卷的老师要不要这么跟进潮流啊!(新浪网)

从上面句子,我们可以看出,能够进入构式的动作动词(结构)其实都能够被程度副词“很”修饰,这是因为这些动作动词(结构)虽然说是动词,但是本身含有一定的静态意义。

B.心理动词(结构)

心理动词和形容词很像,也具有一定的静止意义,所以能够受到程度副词“很”的修饰,这样一来,进入“X要不要Y”构式充当Yh也就不足为奇了。请看例句:

(50)每次去吃饭,他总能够点到朋友喜欢吃的菜,要不要这么了解朋友喔!

(51)从Bad boy到Blue再到谎言,这家店要不要这么喜欢BIGBANG,害得我试了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愿意走。(新浪网)

(52)虽然说他们也是实验员,可是要不要每次这样吓唬我啊!(新浪网)

C.存现动词(结构)

存现动词用来表示某处某人或者事物的出现、消失或者出现状态,典型代表是“有”“无”“增加”和“减少”。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只有“有+宾语”和“无+宾语”可以出现在构式中充当Y,而不能让“有(无)”单独进入构式。请看例句:

(53)要尊严,要公平,台湾囚犯越狱要不要这么有文化(新浪网)

(54)这掌声要不要这么有节奏呢。(新华网)

刘丹青(2011)指出,高频动词“有”并非是单纯表达中性领有关系的动词,其往往具有显性的语义倾向,表示主观大量。上述句子的动宾结构,“有文化”“有节奏”和“无厘头”,分别蕴含“文化味十足”“节奏感强”的语义倾向,这两个“有”字结构和“要不要”的整体构式义强调高程度的义是吻合的,符合“语义和谐律”。(陆简明2010)

D.能愿动词(结构)

能愿动词在语义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表示客观能力,例如:能和会。二是表示主观意愿,例如:敢、肯、愿、愿意等。三是表示情理上和事实上的需要,例如:应、应该、应当、该。然而,通过考察语料,我们发现能够进入构式充当Y的能愿动词局限于表示客观能力做得到或者做不到的能愿动词“会”和“能”。请看以下三个例句:

(55)要不要这么会玩,铅笔芯也能变成艺术品!(环球网)

(56)要不要这么能吃,说好的减肥呢?(新浪网)

(57)朱德庸大叔,你要不要这么会说话?(中国网)

所以我们可以说只有表示客观能力的“能”和“会”可以进入构式,而表示主观意愿和情理上需要的情态动词原则上是不能进入构式的,原因可能是构式本身的已然性,而后两种情态动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未然性。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能够充当Yh的只有部分的动作动词、存现动词、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而这些动词本身多少带有静态义,能够受到副词性指示代词“这么”类修饰。即使动作性偏强的动作类动词,在受到“这么”修饰完以后,动作性减弱,状态性增强,再与表强调的“要不要”融合,进而对X进行说话人的主观评价。

三、“X要不要Y”构式的语法化

李宗江(2009)指出:“我们主张将语法化的因素区分为动因和机制两个概念。所谓动因指的是一个实词或结构式在语法化发生时所处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影响语法化发生的可能性因素。”“所谓机制,指的是影响语法化发生的现实因素,是语法化现象由输入端到输出端的具体途径和桥梁。具体的语法化机制包括导致新的语法意义产生的机制和导致新的语法功能产生的机制。前者主要是隐喻和语用推理,后者主要是类推和重新分析。”

(一)“X要不要Y”构式语法化的动因

正如上文所说,语法化的动因就是分析一个实词或结构发生时的条件,那么构式“X要不要Y”到底是有什么有利条件让其产生呢?语用推理、转喻和隐喻是最常见的方式。Hopper和Traugott认为在语用推理过程中,隐喻和转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是具有相似性的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而转喻则强调相关性,即相同概念域内部概念之间的相互转换,这就涉及到了概念之间的邻近关系以及认知的联想关系。通过前文语料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在“X要不要Y”构式中,充当Y的成分常常会出现“这么”“那么”“这样”和“那样”的指示代词。这种指示代词主要是用来称代或指示性质、方式和程度,与这些本身具备凸显程度的指示代词经常共现,“要不要”也就极有可能通过听话人的语用推理而逐渐带有强调功能,这是一种转喻。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说话者问听者“你要不要吃这么多饭”的时候,其实说话者主观上已经觉得饭有点多,超出正常的量了。这个时候询问已经不仅仅是询问,而是多少还带有说话者主观上的惊奇、夸张甚至于不满的情绪,这就为其构式语法化后所具有的主观强调功能做好了铺垫。

还有一个动因与其特殊的语用效果有关,我们知道,语言总是不断地追求经济、明确和变化。当一种新颖的表达方法出来以后,能够达到比以前的表达方法更好的效果的时候,这种用法就会很快扩散开来,而高频使用必然会使得它在句法、语义等层面趋于固定。

(二)“X要不要Y”构式语法化的机制

诱发语法化的两个机制主要是类推和重新分析。所谓类推,“是一种规则的泛化,指已经存在的结构对现存形式产生的吸引同化。”那么,表示说话者主观强调功能的构式“X要不要Y”到底是怎么出来的呢?我们认为,这与“要”本身的用法及其类推有关。古川裕(2006)提出助动词“要”的意愿义和必要义应该看作是由两个不同语义指向引起的语用现象,即“要”的主语指向和说话人指向,请看例句:

(58)你要吃饭。

这句话的“要”其实是有歧义的。当“要”指向的是主语时,表达的是主语的意愿,表示“你想吃饭”的意思;当“要”指向的是说话者的时候,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意愿,表示“你得吃饭”意思。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歧义是可以消除的,请看例句:

(59)你要吃饭吗?

当把句子变成是疑问句的时候,这里的“要”显然只能是主语指向,因为说话人不可能会对自己的意愿进行提问。吕叔湘(1947)认为从形式上看“X不X”结构是抉择问句,即选择问句。但是从意义上看,它和是非问句无太大差别。所以,我们认为与“你要吃饭吗?”意义相当的“你要不要吃饭?”中的“要”也是主语指向,这里的“要不要”是指向主语的“要”和“X不X”相组合的。所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设:主语指向的“要不要”,在形式上类推到说话者指向的“要不要”。例如:“你要不要这样过分?”,表面看来是疑问句,是主语指向,但是意思却并非如此,而是同时表达了“你不要这样过分”的劝阻义和“你太过分了”的愤怒义,所以该句实质上是说话人指向。

重新分析是“指一个词语或一类词语表层形式没有明显变化而内部的结构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X要不要Y”构式也经历了重新分析。我们知道,常规“要不要”的表层结构强调构式“X要不要Y”是一样的,但是其底层结构的语义关系却截然不同。常规“要不要”是一种正反问,即由肯定式“V”和其对应的否定式“不V”加合而成,所以是两部分,中间可以插入连词“还是”。例如:“你要不要去?”可以变成“你要去,还是不要去?”而“X要不要Y”构式的“要不要”则不行,它已经凝固成一个整体,例如:“运气要不要这么背!”,中间如果加上“还是”显然是行不通的。而词汇句法层面的重新分析必然导致其语音层面的重新分析,正反问的“要不要”无重读音,甚至于“不”是轻声发出来,而构式“X要不要Y”中的“要不要”三个字无轻声现象,都读得相对较重。

综上,就语法化动因而言,主要条件是“要不要”与表示程度类的“这么”类的指示代词的高频共现,促使语用推理时“要不要”自己也逐渐带上了程度高还有其他说话人感情色彩的意思。就语法化的机制而言,形式上先经历了类推,由主语指向的“要不要”类推到说话者指向“要不要”,奠定了其主观强调功能的基础。接下来就是重新分析,由两个部分凝固成一个整体,读音加重。

四、结语

笔者试图从构式角度对“X要不要Y”这一新兴格式进行考察,首先是构式的鉴定和构式义的归纳,这个构式的构式义是对于出现的已然事物或者情况的一种主观性的强调,带有强烈的惊讶和夸张的感情色彩。

其次分析了构式对于充当X和Y的词语的选择和压制,发现充当X的词语具有指称性,主要是名词,当然也可以是动词或者动词词组。充当Y的主要是性质形容词,部分具有静止义的动词或者动词结构也可以进入构式充当Y,这部分动词主要是动作动词、存现动词、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

最后分析了“X要不要Y”的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动因是“要不要”与表程度义的“这么”类副词性指示代词高频共现,促使人们在语用推理的过程中出现转喻,使得“要不要”也带上了表程度义的主观色彩。还有一个动因就是语言在追求经济、明确的过程中还会追求变化,“X要不要Y”正是一个创新性的表达。机制则是“X要不要Y”构式是从正反问“要不要”在形式上类推过来的,进而表层结构上的重新分析,两个部分凝聚成一个整体。

注释:

[1]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理论思索》,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张斌:《指称和陈述》,对外汉语研究,2014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方玲玲.正反问句的句法特征及语义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4).

[2]古川裕.助动词“要”的语义分化及其主观化和语法化[J].对外汉语研究,2006:97-107.

[3]吉田泰谦.指称性主语的分类及其句法、语义特点——“自指性”主语与“转指性”主语探析[J].世界汉语教学,2011,(2).

[4]雷四维.口语“要不要”强调构式形成机制与动因[J].重庆与世界,2014,(9).

[5]马贝加.“要”的语法化[J].语言研究,2002,(4).

[6]孟德腾.强调高程度义的“别提多X(了)”类构式[J].汉语学习,2013,(5).

[7]荣丽华.从构式角度看汉语中的“X不X”[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6).

[8]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9]王灿龙.说“这么”和“那么”[J].汉语学习,2004,(1).

[10]王凤兰,方清明.论话语标记“这样一来”的语用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2).

[11]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12]文贞惠.说指代程度的“这么/那么+A”格式[J].汉语学习,1995,(2).

[13]武辰霞.“这”“这样”“这么”及其组配形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4]张斌.指称和陈述[J].对外汉语研究,2014,(1).

[15]吴海波译,Goldberg,Adele.E.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刘娟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210097)

猜你喜欢
语法化构式选择
明辨概念,确立学科研究范式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