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6-05-14 07:25王小侨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自然设计师

摘 要:艺术设计除了满足人类对生活的追求以外,更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艺术设计的原则应该是“人与自然的最高和谐”。人仅仅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尽可能地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做出有道德的设计作品来。设计是一项社会活动,设计师需要不断地拷问自己的良心,是否坚持了设计原则,是否坚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人与自然;自然;道德;设计师;设计;艺术

罗斯金①曾提出工业装饰设计艺术的原则是“天赋、美和功效三位一体”,他认为“它的任务是要使美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真正的效益,使自己的人民变得更美好,使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光明。”②这样的夙愿不去评说对错,因为看待设计的角度不同,我仍然想提出我对于设计的想法。艺术设计除了满足人类对生活的追求以外,更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艺术设计的原则应该是“人和自然的最高和谐”。

赖特③为考夫曼所设计的“流水别墅”(建于1935~1937),不应该只是为了让一个可以满足人类居住的房屋存在于山水之间而已,这栋建筑仿若从山涧生长出的一样,与自然并不冲突。赖特的作品尤其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一致性,所以他的建筑常常采用的都是天然材料,尽可能地让建筑与环境保持协调一致。而中国乡间的土坯房,所有的材料也都是采用最天然的材料,但是在村民自己看来是丑陋的,他们认为比不上城里的水泥建筑,于是在中国的乡间,一栋栋的“水泥小洋房”拔地而起,花了他们大半辈子的积蓄换来的是他们所以为的体面。恰巧他们忽略了土胚房这种最自然的建筑。然而这种突兀到自然都容不下的建筑,却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广泛流传,从视觉上污染着中国的环境。到底是谁引领了这样一股“风尚”,或者我们该检讨中国人骨子里的山寨精神。我依然更加喜爱传统的土坯房,它才是最美丽最原生态的中国民间建筑,我愿意把这种建筑称作是一种艺术,住起来冬暖夏凉,木架结构还有一定的防震效果。只要对内部稍作整改,用电排水系统加以规范,我们的建筑便十分适宜人居住。这样的建筑,常常被人会误以为是从山间长出来的,就像大自然和谐的产物一样,屹立在土地上一点也不突兀。试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远山间有几间白墙青瓦的小房子,微风吹散屋顶升起的缕缕炊烟,若有若无,若即若离,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但是再回到农村,哪里还找得到这样的意境了,都只是梦境。不然,为什么艺术家总爱寻找古镇或者破败的村庄画上两笔?赖特说过一句话我十分喜爱,他说:“房屋应当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和谐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迎着太阳”④。

首先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许很多的设计师都关注到了这些点,但是唯有我们反复呼吁,才会让更多的人觉醒。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乃人类的本源,所谓的自然——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它在一切之中,包罗万象,都是有规律可循,生养万物,顺它者昌,逆它者亡。所谓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去理解整个地球的构成,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界的总和,设计只是基于人与自然衍生出的一个小的社会科学门类,从哪里产生,就要回归到哪里。佛教中讲追根溯源,涅磐重生,其实就是生命的叶落归根,任何事情都有本源,回归本源就是它的宿命。地球就是一个球形,就连它运行的轨道也是圆形,所有的事情都从起点出发,最后又回到了起点。人是自然的产物,所以人起源于自然界,那么设计师就应该从人类的本源,即从自然出发去考量设计作品应该具有的功能和形式。

二、对当今世界现状的认识

在当今世界,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标准,而设计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准。文化的发展,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发展的象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但是文化块短板,国人心知肚明。艺术设计作为文化的一个大的门类,也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然而现代的产品设计仅仅是停留在外观设计上,甚至设计的过程更多考虑的也是产品带来的商业价值,而没有从根本上着眼于产品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由于我们的设计师忽略了自然环境,导致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自然环境污染严重地挑战着人类的生存。佛教中讲互为因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设计师的德行在设计中体现出他对于自然的作用。人作用于自然,产生好的反应,那它也会善待人类;人作用于自然,产生恶的反应,那它会报复人类。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有目共睹的。北上广的雾霾天气,让人窒息;大小城市拥堵的交通,让人焦躁;每日都在面临灭绝的生物,让人惋惜;江河湖海一点点地萎缩,让人心痛;蔚蓝的天空一天天地变灰,让人黯淡;星空与我们眼睛的距离越来越远,让人沉痛。人总是要等到世界变得我们快要不认识的时候,才追忆过去。这是人类自作自受,自然理所应当对人类的可耻行为做出惩罚,在它惩罚着人类的同时,它自己何尝不是满目疮痍。一次海啸、一次台风、一次地震,留下多少创伤;一次瘟疫、一次洪涝、一次干旱,多久才能愈合。然而我们的设计师并不考虑我们的作品会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人只是自然界极小的一个部分,就是人类想要主宰世界欲望的膨胀,世界才会不安,一切的悲剧,都就是人自己造成的。人类打破生物链,理应付出代价。

不仅仅是环境的恶化挑战着人类的生存,人类的良知、伦理道德也在不断地打破底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人类对利益的极端追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度膨胀,也逐渐地导致了设计师对自己设计产品极其不负责任,只是片面追求商业利益,而不关注产品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比如设计师在所设计的产品中大量地使用劣质塑料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因为成本低廉,就不顾及这类物质带来的危害。像这样道德素质越来越低的事态,必须得到制止,而这需要设计师们的觉醒。

三、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设计讲求伦理道德

设计应该讲求伦理道德,我们把对自然的尊重当作是人类的基本伦理道德。设计师在构思任何一件作品的时候,都要从人的出发点去考虑设计的功能性、美观性,这是一位合格的设计师该具备的素质。如果他可以多一些对自然环境的思考,那他就是一位有道德的设计师。诗人雪莱这样写道:“道德的大原载仁爱,在脱离小我,去体验我以外的思想行为和体态的美妙。一个人如果真正地做善人,必须能深广地想象,必须能够设身处地替旁人想,人类的忧喜苦乐变成他的忧喜苦乐。要达到道德上的善,最大的途径就是想象;诗从这根本上做功夫,所以能发生道德的影响。”⑤脱离设计中的小我,把人与自然作为大我去思考,这便上升到了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道德层面关注。只有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整个世界才会安然无恙地继续存在着,并长期存在着。

在设计中,设计师们仍然会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观念和臆断的影响。布里奇特莱利⑥曾表达过他的观点:“人的因素只是整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小部分。这个整体既不会是向心的,也不应该是离心的。各部分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开放平等的;而整体设计中的结构设计,相比一个整体,也不过占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已。”⑦“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极为自负的一种臆想,正因为人类如此地狂妄与自大,才遭到自然界道德的谴责。人只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尽可能地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做出有道德有分量的设计作品来。

四、设计将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才是设计将来的发展方向,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环境的因素,着眼于长远的利益,发扬人性中真善美的特质,运用设计取得平衡和协同。然而设计本就是要把握平衡和协调人与社会及自然环境三者关系的一个价值标准,而设计背负的使命除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丽之外,也是跟科学一样探讨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耐,一方面设计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启迪,人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设计所需的原材料;另一方面设计活动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环境,对原有的自然环境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所有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考虑到产品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好的影响,要规避不好的影响,尽可能地顺应自然环境,最好不要试图去改变。

设计不仅是设计师的个人创作,个人意志的表达,也是一项社会活动,设计师需要不断地拷问自己的良心,是否坚持了设计原则。所有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要重视自然,回归自然,顺应自然。我们并不是要做自然的奴隶对它卑躬屈膝,我们只是在关怀自然。

注释:

①罗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19世纪英国杰出的作家、批评家、社会活动家。

②④转引自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③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⑤转引自朱光潜.美是一生的修行[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⑥布里奇特·路易斯·莱利,Bridget Louise Riley (1931~),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英国女画家。她是光效应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欧普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欧普艺术”的创始人之一。

⑦转自罗伯特.克雷.设计之美[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小侨,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自然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