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景观设计方法初探

2016-05-14 07:25王芳龙叶姗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景观设计生态

王芳龙 叶姗虹

摘 要:基于观光农业景观设计原理与方法,分析罗源县硒浦山生态休闲农场的区位条件、环境资源,总结场地功能、旅游观光及市场等方面的规划定位,详尽地从景观、产业和旅游学三个角度探讨了观光农业景观设计,以期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观光农业;景观设计;生态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当下农业的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能满足传统的经济功能外,还需发挥其在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发展多功能的现代农业景观成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农业观光园这种综合园区模式的发展,既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又能促进郊区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对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一、原理与方法

(一)多元理论支撑系统

1.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观光农业的景观是由形状、功能存在差异且相互作用的斑块、廊道和基质等景观要素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通过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使园区内部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

2.产业生态学

观光农业是集产业、生态、环境三者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将产业生态学应用在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中,确保产业的正常运营,建立具有区域农业特色的产业园区。

3.生态旅游

建立在生态农业基础上的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不影响产业发展为原则,合理地安排旅游路线,使游客得以享受园区的资源。它是将生态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活动、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的一种生态型旅游方式,既具有生态旅游的共同特点,也具有不同于一般生态旅游的个性特征。

(二)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运用SWOT分析法对项目进行前期综合分析,确定场地优劣势、存在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科学合理的景观评价方法得出一定的结论,指导具体的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工作的进行,进而有利于科学合理地指导场地农业景观的合理区划及具体的景观设计。

二、案例分析

(一)基地概况及环境资源

项目位于福州市罗源县境内,基地总面积为196236㎡(约294.4亩),用地距离中心城区约20km,距沈海高速(G15)约14.5km,地理位置优越。场地现状以山地和农田为主,两条河流从基地穿过,自然生态景观优美,地域文化特色浓厚。基地内部有部分大棚和池塘,现状资源较好,为构建观光农业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用地尚处于开发初始阶段,内部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善。

(二)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硒浦山生态休闲农场位于罗源县境内,毗邻G15高速,区域可达性较好,周边旅游需求量较大,旅游消费增长较快。用地以山地及农田为主,拥有独特的农业旅游资源,且自然景观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开展生态旅游度假活动。

2.劣势分析

开发起步相对较晚,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缺乏主题性、地域特色的文化营造。

3.机遇分析

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对回归大自然的热情高涨,而观光农业景观恰恰顺应市场诉求,是生态旅游背景下的良好契机,推动了新兴农业产业的发展。

4.挑战分析

观光农业园区迅速发展,如何凸显自身的特色是规划区面临的较大挑战。硒浦山要做农业观光生态农场,需在资源、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目标定位

1.整体规划目标定位

本案在解读上位规划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历程,依托有机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将其建设成一处多种经营、彰显地域特色的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诗意生态休闲农场。立足罗源,辐射福州,打造成为福州市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典型示范农场,通过农业生产与观光休闲的规划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区域性示范。

2.功能定位

方案从景观、产业、旅游三个角度出发,将硒浦山生态休闲农场的功能定位为:农业观光,包括农耕文化博物馆、樱花大道、瓜果长廊、农家乐园、大鹏餐厅等;农业生产,包括养殖文化区、农耕文化体验园、果蔬种植区、大棚种植区等;乡村旅游,包括山林度假屋、植物迷宫、田园客栈、户外野营、丛林探险、生态泳池、野外垂钓、户外拓展等。

3.旅游定位

罗源县硒浦山生态农场的旅游定位为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方案设计在满足当地旅游市场需求的同时,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将规划片区打造成集生产、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度假目的地。

(四)设计思路与策略

1.景观——保护性生态开发,充分结合地形依山就势,减少土石方,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相衔接,在不改变农田用地性质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及生物科技研究。对现状山林原始植被完好的地区进行保护,对地势较为平缓、生态敏感性相对较低的区域,通过开发的形式改善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对地形坡度较大和山体汇水地区,通过退耕还林恢复其生态系统。

2.产业——突出产业支撑,以生态休闲农业、农林兼作、种养结合支撑项目建设为主线,与现代农业、土地整治、三旧改造、造福工程、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相结合,着力打造农业特色的产业园区。

3.旅游——地域特色体验,运用有机生态新技术,打造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新特色。挖掘文化资源,突出度假区生态、休闲的主题,着重营造舒缓、恬静、温馨的度假氛围,突显农业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特色体验。

(五)规划布局

据场地现状及总体景观布局,将规划结构确定为“一核心、两片区”。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区、山林度假区作为场地核心部分,山地探险作为场地西片区,特色种植、大棚区、养殖文化区、生态泳池、田园客栈作为东片区,以下是对场区主要景观分区的详细介绍。

1.农耕文化体验区

农耕文化体验区是集科教、生产、体验、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功能区,在这里我们可以传承、体验祖先的农耕文化遗产,汲取圣人的劳动智慧,感受乡村农业风光。片区中的农家“博物馆”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变的历史,无言地诉说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智慧和成就。

2.山林度假区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养生是现代休闲农业最初、最本质的内容体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最能直接描述人们享受休闲农业的心境。山林木屋的开发建设将运动健身、休闲旅游与自然山水巧妙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

3.山地探险区

山地探险区包含青少年心理健康拓展培训、森林氧吧、山野营地、植物迷宫等活动项目,该功能区的设置体现了园区的综合价值,有利于游客在景区亲近自然,感受、体验不同文化在环境艺术中的渗透。

4.农家养殖文化区

本区主要是养殖农村传统的家畜、家禽,以猪、牛、羊、鸭、鹅、鸡、兔等常见的家畜为主,在达到生产目的的同时使城市的游客能够与熟知的动物零距离接触,增强园区的趣味性及科普性。

5.大棚区

大棚区以农业种植体验为主,不仅作为农业景观的一道风景,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能让游客亲身体验大棚种植的乐趣。温室大棚主要种植玫瑰、兰花、草莓、番茄等,游客可亲手采摘时令水果,享受自由采摘的乐趣。大棚外设置音乐瓜果休闲吧,DIY工坊等,游客可以在其中参观、手工DIY体验、品尝与购买新鲜水果。

6.四季缤纷

该区以观花植物种植为主,片片不同颜色的花海给游客带来叹为观止的视觉冲击力!油菜花、薰衣草等各种鲜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置身于这五彩斑斓的花海静听花语,在发展观光旅游的同时也可积极研发各种香草制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专项分析

(一)观光游览分析

硒浦山生态农场共分为三大主要片区,核心区观光景点较多,东片区以农业生产、体验为主,西片区以山地体验为主。根据功能片区景观特点,大致分为如下几种观光类型:农业科技展示及农趣休闲观光游览、自然生态观光游览及山野营地游览。游览线以人力及电动游览车为主,整个游览线集中在场区的次干道上,与步行系统相对接。

(二)交通分析

场地内道路合理分级,功能明确,现主要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园区小径三个道路级别。园区主干道路宽10m,其中车行宽度7m;园区次干道连接各个功能区,以人力及电动观光车为主,规划路幅宽6m;园区小径主要解决到达各个景点的步行游览交通,路幅宽在1~1.5m不等,道路形式根据场地情况,多样设置。

(三)水系分析

利用场地内现有的两条水系,将局部没有贯通、观赏性不强的驳岸进行梳理,适当拓宽、延伸、引流丰富场区水系,加强与场区的内部联系。内部南北向、东西向水系贯通,形成横纵两条自然河道,对改善场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场区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城乡一体化的深入使观光农业景观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阳光产业,但对于观光农业景观的设计尚处于摸索、实践阶段。本文基于景观、产业、生态旅游的的相关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罗源县硒浦山生态休闲农场的规划设计浅析了观光农业景观设计的方法与思路,认为观光农业景观设计应具备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多重功能,达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2]贺东升,刘军萍.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

[3]郭焕成,吕明伟,任国柱.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李同升,马庆斌.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2(2):75-80.

作者单位:

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景观设计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