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

2016-05-14 15:55尹义添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途径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其中所蕴涵的优秀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的精髓,所以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关于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不少,但是关于其研究的层次不高,传统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可以拓宽教育途径,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还有助于增强爱国情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09-02

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的概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根据文献分析,大多数研究者从自己的角度对“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同的理解,而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学者基本承认,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专家学者、仁人志士有很多学说。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卢秀华副教在他的论文《论中国传统与现代化》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概括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观、重视人的精神生活、有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的有机统一。张岱年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个方面。李菁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2]不同的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侧重点不一样。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以儒家政治伦理文化为核心的、体现在观念形态的哲学体系中的多元动态的文化系统。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十七大以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好的重视。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不仅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一个国家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而优秀的精神内容,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特点:不同的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一是四元说即相对统一性、连续性、多元统一性、局限性的有机结合;二是二元说即伦理政治型文化与双重性的结合;三是多元说即统一性与多样性、连续性和变革性、独立性和融通性相结合。

三、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 张祥浩、石开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3 ]突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部分学者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阐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李波、赵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指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利于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贯彻党的文化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江滨、张薇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中指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弘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需要。[4]另一部分学者以大学生为主体论述了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孙岳鹏、罗斌指出,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许多内容和方法。[5]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起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大学文化传承使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性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刘淑兰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有助于增强爱国情感,提高民族凝聚力。可见不同研究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就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作出了比较深入的概括。

四、 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源出现代, 但是中国古代具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悠久传统。通常称为教化。虽然古代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 , 但也有对人们思想形成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的探讨 ,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内容、原则方法、措施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问题 。因此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均有借鉴意义 。

五、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其理论课程的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并进入深度的融合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讨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结合的途径,是很多学者研究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付秀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中指出通过理念更新,内容对接,载体创新,理性批判等路径来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李波 、赵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途径》中指出通过充实教学内容, 加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与人文素养,更新教学观念,利用新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组织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等路径来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刘可则强调四种“转变”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要实现由经验型方法向科学型方法转变,实现灌输型方法向交流型方法转变,实现多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工作方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6]贾钢涛提出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准入门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精心编写课程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 培育有利于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兼顾差异性,凸显育人目标多样化。[7]我认为鉴于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设置相融合,在提高师质队伍的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相融合,让学生懂得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践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美德,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六、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意义重大,也取得了一些丰富的成就,但是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以下问题:

曹宇嫦在《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认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师的文化自觉意识不够;教材更新完善慢;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积极有效的继承。[8 ]路飞飞、杜瑞平在《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中认为高校课程结构单一;专业课程与人文教育结合不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初文杰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存在:道德化与功利性的冲突,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冲突;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冲突。现代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积极应对因新旧冲突形成的对传统文化的挑战。我认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最大问题在于两者之间没有找到真正的切入点,没有真正的切实体会到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和文化背景,也没有看到教育者的能力水平以及其应有的态度。

造成以下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文化的冲击;二是传统文化饱受批判而弱化;三是网络的全面渗透;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还有的学者认为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影响;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

七、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针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来提高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程度,为此学者们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

曹宇嫦在《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通过提高教师的文化自觉,完善更新教材的实现程度,积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路飞飞、杜瑞平在《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中通过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来推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王 萱《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认为重视传统文化内化及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吕 莹在《重续传统文化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9 ]还有学者认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建设平台、完善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完善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机制,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等。

八、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展望

总的来说,学界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是比较全面深刻的,但是个人认为目前的研究还有以下的不足:

(一) 研究不足。

1.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目前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泛论、空论、重复论述的比例较大,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企业这几个群体,对其它主体研究的比较少,如“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构建”等,选题比较空泛,观点雷同的不少,有深刻见解的倒是很少。研究者可以就其中一个比较深入的观点进行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力求把一个问题讲清楚,层层推进,不能贪多贪全。

2. 在研究数量上空论、重复、泛论的论述数量占很大的比重。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大概是: 1990 年以前为孕育时期,研究文献开始出现,数量较少; 1991 — 2004 年为探索时期,文献数量开始增多,但幅度不大; 2005 — 20124年为快速发展时期,文献数量明显增多,且增速较快,并呈上升趋势。2015年呈下降趋势。论文方面,文献来源刊物总体层次不高,核心期刊较少。检索来源也主要集中于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博硕论文数据库。期刊类型主要是大学学报,在搜索到的排在前 10 位的期刊来源中,大学学报占了4 个,占总数的 40%。

(二)研究展望。

推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使其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是当前面对的艰巨任务和前沿课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加强研究。

1. 在研究内容上,集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一是对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切记泛泛而谈。二是从这一特点出发,深化、细化其研究要素。三是加强实证性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鼓励研究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已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2. 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强调多学科的交融。不仅要吸收古代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而且要在其基础上更多的采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传播学、信息技术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比较研究,填补空白,突破盲点,丰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厚度,使之成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 ]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李菁 . 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 ]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 16 )

[3] 张祥浩,石开斌 .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J ]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 5 ) .

[4] 曲江滨 , 张薇 .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J ]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 1 )

[5] 孙岳鹏,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J ].中国西部科技。2011(4)

[6] 顾友仁 .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M ] .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1.

[7] 王威威 .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J ]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 4 )

[8] 陈卫平.“国学热” 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J] . 学术界, 2007(6):110.

赵宏瑞.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J ]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2 ) .

作者简介:尹义添,男(1989-),汉,湖北。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途径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