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当代大中专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2016-05-14 16:59孔祥欣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文学教育艺术教育

孔祥欣

摘要:要对大中专学生进行很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就必须了解当代大中专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文学教育;哲学教育;历史教育;艺术教育;审美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91-01

当代大中专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进行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对理工医类的当代大学生主要是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用来提升广大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等等,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大的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文学教育。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语言艺术,文学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审美性、情感性、形象性和典型性上。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引起读者心目中强烈的美感,使之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这就是它的审美性。情感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动因,而且是文学打动人的力量,因此,文学作品都充满着情感性,能够以情动人。文学内涵的真善美是通过形象来表现的,通过直接运用语言文字,艺术的反映社会生活,塑造形象,从而感动读者。但文学艺术更强调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艺术形象越典型,其真实性感染力也就越强。文学艺术的这种审美性、情感性、形象性和典型性特征,隐藏在文学作品里面,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需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才能认识、概括、把握和掌握这些特征,才能在思想深处受到感染,获得启发,产生审美感悟。对大学生重点是侧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艺术想象力、理性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完善鉴赏心理,升华思想情感。

二是哲学教育。哲学具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的特性和功能,能够塑造人的整体思想素质,进而影响大学生其他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哲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哲学对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指导作用,对哲学掌握运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工作、学习的效果。大学生学习战略的好与坏,认识问题的偏于正,与哲学学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认识世界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哲学的基本精神。学习哲学,最基本的是要尊重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客观,不要主观;要全面,不要片面;要善于从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从现在看到未来,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真理。

三是历史教育。历史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写照和规律的总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懂得历史辩证法,有利于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使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克服浅薄,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习历史,关键是如何认识历史,如何看待历史规律和历史现象,而不是掌握历史知识的多与少。当然,历史知识的多与少,博与广,能够体现人的知识修养,加深人对历史的思辨。知识的积累需要一定的过程,掌握了方法,更利于知识的积累。因此,对于源远流长的、积厚丰义的人类历史,我们选取的角度是:通过对具有典型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阐释和比较,并有意地将中西历史事件在发展过程中的异与同、先进与落后,启发学生去探究历史发展的根源,在典型事件中获得深刻的认识,在认识中学会借鉴。

四是艺术教育。艺术具有强烈、集中、典型的美的力量,欣赏艺术美能使我们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鸣,给人以更强烈的审美享受。艺术的熏陶可以帮助大学生端正观念、增长才学、陶冶情操,培养丰富的知识、表现和创造能力,从而美化大学生的心灵和生活,促使其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同时,艺术还有利于人们开阔胸襟、调和性情、引发人的创造潜能,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谐娱乐的状态,充满活力,进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掌握和运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天赋因素,又有后天刻苦训练的因素,不是一朝一夕能为之的。学校要重点对音乐、书法绘画、雕塑及建筑艺术,影视艺术等等艺术形式进行介绍,使学生对某种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成为业余爱好,我们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

五是人际交往的教育。人际交往直接影响着人的品格,影响着人的行为的适应性和人格的健全性,甚至还影响着生活的进取性。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广泛的社交能力,一个人要善于主动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少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列为重要的教育课题,使学生必须懂得在相互依赖的社会里,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别人,需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通过相互关心来确定人际关系,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际交往的过程,不仅是在认识上相互沟通,情感上相互交流的过程,而且是行为上互相作用,性格上互相影响的过程,在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中,会使个性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熏陶和滋润,有利于个性的发展。而且,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只有在他与别人交往中,才能捕捉和筛选出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新信息,更新知识库,改进思维方式,变革过时的陈旧观念,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塑造自己。

六是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能力是智力开发的高级形式,是人才的本质特征和人才智能结构的核心要求,处在大学生能力结构的最高层。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新思维做基础。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它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新的假设,新的形象,是要解决新的问题,具有想象力强、独立性强的特点。创新思维不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且还有较强的逻辑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不仅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可以创造出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物。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的特质之一。要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重要方法和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使学生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来提高创新能力。

当然,文化素质教育教育的内容还有审美素质教育、语言表达技巧、交际礼仪规范等等内容,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论及。

参考文献:

[1]魏载俊等.现代文化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2]杜鹏娟,李喜民.文化素质教育教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文学教育艺术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