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西洋唱法的民族化分析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2016-05-14 17:25蒋占武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摘要:由于外来文化的进入,我国的民族声乐吸纳和借鉴了西洋唱法,学到了很多理论基础,得到了发展与升华,是一次全新的提升。但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仍存在某些问题,需要去加强和改善,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我国人才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急需处理和改革,本文通过对西洋唱法民族化,从而分析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应如何改革。

关键词:西洋唱法;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o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24-01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

(一)自身因素。

无论是哪个国家或是民族的文化都会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民族声乐也一样从传统和封闭走向现代与开放,当先进的声乐理论深入到中国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民族声乐所吸取和融合。因此经过多次的演变与发展,中国民族声乐逐渐展现出属于自己的魅力与吸引力。中国的文化背景就展现出了其本质,它总是需要推陈出新和兼容并蓄,不断的发展自身和吸取外来文化的先进之处,从而完善自己的文化形式。就和科学一样,文化也是无国界的。声乐文化科学理论的发展引起了更多人的喜爱自然而然就会推广出来,传播到世界各地,正因如此民族声乐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和丰富。

(二)客观条件。

艺术生活的广泛与深入可以促成一门艺术门类的出现与发展,由于在大众和专业的音乐表演活动里,中国民族声乐不断地继承传统民族声乐的优点同时也借鉴了西洋声乐艺术,所以发生了质的改变,形成了一门具有自己独特颜色的声乐演唱艺术,也更加贴近于现代但又与西洋音乐不同的艺术。前人留下的歌曲也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20~30年代时,前辈们主要通过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或是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等来作为题材创造歌曲。以民族曲调为基础,以西洋旋律为主调,以和声为技巧从而创造声乐作品,创造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先例。海外学成归来的前辈们为民族声乐积极地寻找摸索民族音乐文化,想要开创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族音乐之路。其次学校和社团在中国民族声乐的形成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19世纪初,全国各地喜欢音乐的老师或学生,尤其是北京和上海等地,开始自发性地组织和建立各种各样的音乐社团,同时各大专门音乐教育机构学校的建立也形成了一个实践群体。

二、民族声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从很久以前在声乐方面我们一直偏爱西洋唱法,始终都很忽略中国民族声乐的自身魅力与优势,似乎所有的基础都是建立在西洋唱法上的,一直倡导的民族化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实现,因此学生也对西方音乐产生崇拜与喜爱,而忽略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音乐,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去否认的事实。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民族声乐文化可以在声乐教育系统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并不反对吸取西洋声乐文化,但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对本国文化忽视或是排斥。如果我们连自身音乐都掌握不好都唱不好,何来资格去建立和完善本国的声乐教育体系呢?我们身处于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是可以更好的去发展创新艺术,但不可以完全放弃原本的东西而去另辟蹊径。面临这样复杂的趋势,我们更应当去保护自己文化中的优势,在优势保留的同时也去融合他国的优秀声乐文化。

三、民族声乐改革的必要性

为了发挥中国民族声乐自身的优势,就要在发展自身唱法的同时也要保留西洋音乐中的味道,两者必须要有效的融合,进行有利的优势互补。西洋音乐的理论知识可以引入到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更好地完善和促进我国歌唱人才和属于中国自己特色的民族声乐。进而才能将中国的声乐教育事业推向多元化和开放的道路上,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承认和认知,更好的相互学习与促进。只有进步才可以更好的生存,没有什么事物是一直不变的,所有的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中发展出来的,但不能一直停滞不前。应根据民族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需求而更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确方法。不能一直以西方的声乐文化为主,而是应以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西洋声乐文化为辅。不能被我们传统的想法和保守思想束缚,不能被其捆绑住自己的双脚去拒绝前进的脚步。

四、西洋唱法的民族化在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一)借鉴西洋唱法。

西洋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有着金属色彩,丰满松弛的呼吸方式,可以引起观众与演唱者之间的共鸣,在演唱风格上主要以柔为主但也不失刚,歌剧作品也十分丰富,而且西洋唱法有着生理学、物理学等为基础,有着科学性和合理性,逐渐被西方各国民族化。而中国主要以民族唱法为主,形成了民族语言、韵味和形体三者为一体的独特演唱艺术。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动人心弦。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声乐其实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两者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呼吸技巧和吐字发音方法上,民族声乐可以借鉴西洋的唱法。

(二)提升演唱技巧。

在平常的训练中要加强对情感的表达,西方歌剧中十分重视歌曲的感情表达,演唱者所唱歌曲要表达出主人公在当时场景中的心境变化,对于演唱者来说咬字与吐字都十分重要,一旦没有把握好便会影响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与共鸣。在演唱技巧中应重视对语言能力的把握与表达,怎样传递情感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是一个优秀歌唱家应一直注意的一点和课题。

(三)完善声乐理论建设。

在完善声乐理论建设中要中西结合,课本中要中西方歌曲都包含,共同学习两者,由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及理论基础,为中国民族声乐做出更大的贡献与帮助。民族声乐艺术和其他的文化一样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继承和发展,要在其中提取出最有价值最值得传承的文化,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基础。在声乐教育系统中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声乐理论建设的力度,提高整体教师水平与质量,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改革与创新,重点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一首歌曲的学习不仅要学会演唱,也要了解歌曲的背景和蕴含的意义,其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有种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感情。

参考文献:

[1] 彭沛 .从西洋唱法的民族化看民族声乐的教学革 [J]. 戏剧之家 , 2015(13):124-135.

[2] 刘琰 .西洋唱法的民族化还是民族唱法的西洋化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04):118-123.

作者简介:蒋占武(1984.05-),男,汉族,山东东营人,助理馆员,学历:本科,研究生,宁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体育旅游局,研究方向:通过西洋唱法的民族化分析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