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2016-05-14 18:25周立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教学

周立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学科教学理念,其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鲜活的、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重要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摆脱过去政治课内容枯燥无味的困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557-01

课堂生活化作为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学向科学化、人性化发展的一种体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对生活化教育进行了许多论述,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对研究课堂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于“教学生活化”这一提法就是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频繁出现的,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教学脱离实际,教育脱离生活所提出的。【3】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身边有思想政治,并用思想政治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概述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学科教学理念,其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鲜活的、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重要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这就说明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教学是为学生的未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下的定义。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经验政治化,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日常生活课堂化,政治课堂上的生活,首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把教学归于实践,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二是现实生活学生化,要求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现实生活,更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现实生活;三是可能生活学生化,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结合起来,立足现实,面向可能生活。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主要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不考虑生活、学生将来的发展与教材的联系,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思想政治课成了许多人认为很枯燥乏味的一门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理论知识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也只有和生活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4]

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应该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用于解释理论,用理论去分析学生听过、看过的生活事例,在课堂上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自由,让学生讨论、合作研究,这就是教学生活化带来的优势。教学生活化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注重探索学生个体情感、体验、感悟、想象等心理功能的发挥,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和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学有所用。

(二)新课改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课改的目标强调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生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也就是学会学习,有坚强的意志、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团队精神。在课程目标类别上,不管在课程总目标还是在课程分类目标中都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而且在分类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显要比其他目标内容多,新课程在强调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更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上贴近生活。

(三)有利于学生迎接时代的挑战。

中学政治课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中形成健康、理解、宽容的个性,以及享受快乐、有积极意义的生活从而达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我们需要培养出出色的中学生,更需要中学生了解世界、感受生活,成为真正的人才。这也正是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重要原因,教学生活化也正符合中学生的发展规律,更凸显了时代感。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生活化需要教师主动地搜集资料,增长见识、增加知识,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去活跃课堂,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枯燥无味的灌输式说教,重视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等教育因素,增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陶行知全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二卷,第146页。

[3]教育部基教司编《走进新课程》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20–122.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