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2016-05-14 07:07张玉明董玉姗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观赏者演员编导

张玉明 董玉姗

【摘要】舞蹈对于多数人而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舞蹈作品以及舞蹈演员。动感的节拍,轻快的脚步,挥洒舒放的手臂,传达给观赏者是那种轻松愉快、审美的享受。舞蹈演员挖掘其情感体验,将其变成拥有情感和灵魂的,通过舞蹈演员的情感状态与观众达到内心的一种契合。本文主要描述舞蹈中的编导,演员与观众间的相互关系,舞蹈演员影响观众,同时观众的态度又是检验舞蹈编导创作能力的最终裁决者。舞蹈编导与舞蹈演员、舞蹈演员与观赏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浅析梳理。

【关键词】舞蹈;编导;演员;观赏者

一、舞蹈编导眼中的舞蹈演员

对于一部舞蹈作品来说,舞蹈编导是第一创作者,他是舞蹈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始作俑者。舞蹈艺术和其他任何艺术一样,所有的行为都必须从属于一个活动中心。舞蹈编导就是这个活动中心最初的构思者和策划者。他运用人的躯体作为题材取得形状和运动,因此他要选择合适的舞蹈演员,因为所选的演员在编导眼里首先是编导的物质材料其次才是作为有思想的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察他们的关系:

1、舞蹈编导既是一个具体实践创作的人,又是一个能编写舞蹈剧本或者构思舞蹈的人,这一点与戏剧、电影、电视创作不同。戏剧、电影、电视导演往往依据现成的剧本来进行创作,而舞蹈编导则要自己去“感物生情”产生一种创作的心理愿望,也可以说创作动机,然后经过观察、主题选择、艺术构思、编写大纲等过程,才能进入创作表现阶段。舞蹈编导在构思整个舞蹈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宏观的整体把握。舞蹈演员作为“物质材料”而存在。在舞蹈编导眼里音乐、服装、道具、布景、灯光等舞台美术作为物质材料而被创作出来,选择舞蹈演员也是这个道理。不同的舞蹈演员具有绝然不同的艺术气质。芭蕾舞演员不会被编导安排在民间舞场,反之亦然。总之,编导选择合适的舞蹈演员就是在选择合适的“那块料”。

2、舞蹈编导在选择舞蹈演员的过程中,其实是在参照生活,是在寻找一种情感外溢的载体。这时编导眼中的舞蹈演员是“非人非物”的。“非人非物”的舞蹈演员的素质高低,其具有良好的表演才能,才能够将舞蹈编创者的巧妙构思展现给观赏者。编导创作作品的过程是感受生活,筛选生活的过程。编导不会盲目地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他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在排练的过程中,站在观赏者的立场客观的检验和把握作品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舞蹈编导往往会根据社会生活中的精神内核为准则,将舞蹈演员不只是单纯的当作旋律和节奏的载体,更挖掘其情感体验,将其变成拥有情感和灵魂的人。

二、观赏者眼中的舞蹈演员

观赏者与舞蹈演员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架在观赏者和舞蹈作品之间的桥梁,从一方面看,观赏者的态度是检验舞蹈作品成败的关键。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的反映是判断舞蹈编创者是否具有创造力的标尺。现实生活中,观赏者在观赏舞蹈时,是将自身的注意力放在演员身上,当然这是人们正常审美要求的体现。并且,舞蹈演员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载体,将舞蹈编者的所有思想和灵感传递给观赏者,而在观赏舞蹈的时候,不同的观赏者会在舞蹈演员身上找到与其情感的共鸣点。一般会对舞蹈演员有以下两种认识:

1、观赏者眼里的演员不是演员本身,而是演员所创造出的那个人、那个形象,舞蹈源自于舞蹈演员的肢体展现,但却又有所不同。事实上,在观看舞蹈时,观赏者并不只是欣赏眼前的形态,即一个个在到处移动、扭动的身躯等等,而是多个舞蹈演员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力结果、正是凭借这些力,舞蹈才显出上举、前进、退缩或减弱。正是因为各个舞蹈演员和谐完美的搭配,才呈现出优美饱含感情的肢体语言动作,而舞蹈的想象也是由这些肢体因素所构成。另一方面,舞蹈的想象,从来就不是那些在舞台上所展示出的人体动作,而是一种对主观情感的再加工,就舞蹈的语言来说,我们对其的认识不应当仅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还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由主观思想产生舞蹈形象的概念。所以,真正杰出的舞蹈作品,能够激发观赏者的情感体验,将潜藏在内心的深层次观赏情感表现出来。同时,舞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并不只是谈出简单的肢体集合,不只是舞蹈本身,而是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演员淋漓尽致所表现出的情感。比如,在《灵魂向远方》这一舞蹈的尾声片段,舞者重复了5次地面动作,右手不断地向舞台的三点钟方向伸出,又向七点钟方向迅速地连续滚地收回,这种一直重复的动作,观赏者看到的不是舞者个人,而是其扮演的角色形象,表达出的一种舞者在命运颠簸状态中,不断地被拉回现实的无奈。这种身体的延伸拉长到极限的表现方式,生动地向观赏者呈现出作品主题:即便遭受现实多少次打击,还是要向“理想”伸手。而音乐、舞蹈演员、舞台设计等多方面的完美配合,让观赏者真正感受到舞蹈演员的魅力。

2、如果观赏者是带着仰慕某个舞蹈演员的心态去欣赏舞蹈的话,那么观赏者眼里的演员就是演员本身。这容易滋生观赏者对舞蹈演员的崇拜心理,并认定只有这个特定的舞者才能够满足他们她们的观赏需求。对于观赏者来说,他们往往可以很快的将舞蹈演员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掌握住,从中获得视觉上的和心理上的满足。从他们的肢体语言上洞见一些情感。正如中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作品《雀之灵》中通过臂部灵动的、飞舞的动态,展现出孔雀展翅将要起飞时的美丽场景,这己经为观赏者所熟知。当观赏者每次欣赏时,他们会期待这个动作的出现,并为之惊叹、叫好,这时审美期待得到了满足,情感也为此得到满足。观赏者之所以能从中得到情感的享受,正是源于这些情感是从日常生活积累演变而来的。而舞蹈作品将那些在人们心中己经模糊、脑海中已经淡忘的记忆重新梳理,这种的附加的效果更能激起观赏者的共鸣。

三、结语

编导、作品、观众已经成为三位一体,“编导和观众之间有一道门槛,门槛这边是纯粹的观众,关心的是舞蹈作品看上去是个什么样;门槛那边是舞蹈作品的表现,关心的是对观众说了些什么和怎么说”。可以说,舞蹈演出架设起了编导和观众对舞蹈作品实现沟通认知的一座桥梁,是观众“接受”舞蹈艺术创作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

猜你喜欢
观赏者演员编导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杂技艺术与音乐简析
《琅琊榜》浅评
败笔即妙笔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
画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