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2016-05-14 10:06吴亚航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农村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近几年来,留守儿童事件不断出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分析了以往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于户籍、经济等原因,农民在进城务工时不能将孩子留在身边照顾,只能留在农村,交由长辈抚养与照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6年3月底到7月底,民政部将联合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以便全面、清晰地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规模、分布区域、结构状况,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这一信息使人们的视线再一次聚集在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据全国妇女联合会的调查(2013),截止2013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较少,造成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频发的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照顾而出现严重问题的事件,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综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以往的研究,相比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往往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罗天竺对5455名被试进行研究后发现,有1356人存在心理问题(异常人群798人,边缘人群558人),阳性检出率为24.86%。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6.8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23.07%。杨会芹、张波等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与恐怖倾向这6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胡昆、海燕等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发现,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检出率为57.14%。赵苗苗、李慧等从儿童自我意识、儿童孤独感、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三个维度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表现均较非留守儿童差,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较非留守儿童差。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年龄差异。高亚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发现,小学留守儿童只有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初中留守儿童有10个因子的得分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说明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卢文菁、胡月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大于小学生、初中生。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增多。总体来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问题,需要我们社会各方面共同解决。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是由于与父母分离形成的,因此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家庭,比如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沟通,父母外出时间,家庭的经济状况,看护人的教养方式等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卢文菁、胡月等通过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同时外出务工比其中一方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大,隔代和其他人监护及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较单亲监护的差。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父母双方同时外出务工、隔代监护等造成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交流沟通减少,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与支持,爱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出现问题。关于性别,总体来说差异不大。殷晓旺、李江华等认为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显著性差异主要反映在抑郁和学习压力因子上,女留守儿童的抑郁倾向高于男留守儿童,男留守儿童的学业压力高于女留守儿童。张连生、杨洁等发现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低于男生。年龄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强迫症状、偏执和抑郁因子上显著差异,在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焦虑、学习因子、心里不平衡和人际关系紧张或敏感及健康总均分上存在非常显著地差异。也有研究者从其他方面探讨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比如黄艳苹认为看护人的支持温暖、拒绝惩罚和保护溺爱三类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廖传景、韩黎等人从贫困与否的视角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也有人(侯珂、刘艳等)探讨了班级结构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班级内一般农村儿童比例越高,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越低。

3、干预研究

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研究是为了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关于其干预研究,研究者主要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干预手段。学校方面,不少研究者采用体育锻炼的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干预。尤琼对衡阳市三所村镇小学的514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干预,发现体育锻炼干预对衡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改善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龚风华运用干预研究体育锻炼对南通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锻炼可显著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对农村留守男童和女童不良健康心理都有积极地促进和改善作用。除了体育锻炼,方丽芬在其研究中对寄宿制学生采用“教师伴我成长”小组的团体辅导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的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王燕蓉、刘桃等人采用自编的《家庭干预方案》对留守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家庭干预,通过增加亲子相处时间,提高亲子的沟通技巧,改善亲子关系等方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社会层面上,白勤、林泽炎等选取重庆市两所寄宿制留守儿童学校为实验对象,由机关干部、大学生志愿者、武警官兵、医务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实验工作组,以活动为载体,从“4+1”层面对留守儿童实施培养干预。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前后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张孝义基于“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实验结果,认为政府应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和项目建设的监督。同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监督制度,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和农村家庭互助队伍,实施代理家长制度,以切实构建起家庭、社区、学校相结合的关爱体系。杨洁通过使留守儿童获得家庭、学校及社会网络方面在心理、情绪和行为上的有效支持进行干预,认为要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大力宣传,鼓励各种社会与民间团体多角度多领域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共同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讨论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生存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增多,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分析,目前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以实证性研究为主,主要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为方便取样,这些研究大都是小范围内的取样,样本数量较小且代表性不强,这就造成了一些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也使研究结论的适用性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所采用的工具不是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能很好的反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对以后的研究,要尽量扩大取样范围,以便更好地反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同时开发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工具,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来说,父母要多与留守儿童联系,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经常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在假期可将留守儿童接到身边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使留守儿童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学校方面,组织各种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其与同伴交往,促进留守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社会来说,不要带“有色眼镜”看待留守儿童,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地区的投入,探索农村办学新模式,完善农村儿童在城市入学的制度,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异地入学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方丽芬. 促进农村寄宿制儿童心理健康的行动研究[D]. 云南大学, 2013.

[2] 王燕蓉, 刘桃, 吴华盛, 等. 家庭干预对利川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因子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29:4797-4799.

[3] 杨洁. 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特征及综合干预效果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 2012.

[4] 张孝义. 社会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实验数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46-51.

[5] 白勤, 林泽炎, 谭凯鸣.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模式实验研究——基于现场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前后变化的数量分析[J]. 管理世界, 2012,02:62-72.

[6] 殷晓旺, 李江华, 肖湘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06:23-25.

[7] 曾瑾.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况及干预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

[8] 黄艳苹. 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 江西师范大学, 2006.

[9] 蔡重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10] 胡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 南昌大学, 2008.

[11] 高亚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08:917-919.

[12] 罗春花. 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4.

[13] 张茜. 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D]. 山东大学, 2013.

[14] 姜凤萍, 王晓英.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33:171-174.

[15] 杨会芹, 张波, 郭雪萍, 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11:97-101.

[16] 卢文菁, 胡月, 张德楷, 等. 留守特征及相关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21:3463-3466.

[17] 张连生, 杨洁, 朱玉婷, 向安莉. 湖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02:170-171.

【作者简介】

吴亚航(1989—),女,河南漯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农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