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做软木画

2016-05-14 01:40杨继勇
新教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软木爱家乡技法

杨继勇

软木画这一民间工艺流传至今百年,对这一乡土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既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民间艺术的欣赏,又可以让学生对民间工艺技能了解、学习与传承,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更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情感的熏陶。

我校位于软木画发源地福州市西园村,在福州市晋安区倡导“一校一特色”的教育形势下,面对家乡无比丰富的软木画教育资源优势,我校决定对软木画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将其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在近七年的软木画实践教学中,我们尝试软木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结合实践探究中的感悟,谈点体会。

一、自编教材,突出特色

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能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真正将“以校为本”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原则。软木画校本课程的建设牢牢地抓住了这一思想主旨。按照新课标“大力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要求,几年来,经过前期对软木画教学的探索、积淀,我校积极挖掘师生资源,组织教师成立课题组,进行“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软木画文化的实践研究”为课题的实践研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确立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校本课程计划安排。同时,学校组织软木画工艺师、教师及学生陆续编写校本教材《我爱家乡的软木画》(校本教材第一套)、《软木画》(校本教材第二套),以及现正在编辑的校本教材第三套。教材突出软木画的特色,欣赏教学与技能技巧训练并重。我们从学段的既有水平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欣赏到创作,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软木画课程对于学生益处多多。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在软木画课上得到充分的展现,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能力做了学习技法的设定,制作过程切合学生实际。如低年级教材注重欣赏教学,有适合儿童的语言,图文并茂等;高年级教材有拓展挑战等技法安排。同时,每个课程主题都尽量注重学生的兴趣点及年级之间技法的延续性。为此,我们注意拍照收集,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希望把软木画校本教材做得更好。

二、收集积累,人文涵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美术学习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软木画这一乡土资源的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软木画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在学期初,我们根据课本的内容,制定收集计划,对一些适合于软木画教学的本土文化艺术图片、文字背景资料、实物作品等进行收集。如,“软木画的人文历史”。“福州民间工艺三宝”之一的福州软木画以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栓皮、栎树皮为主要材料,软木画艺术大师、艺人们利用该软木具有天然质地轻软、纹理细密、色泽自然典雅诸特征,充分运用我国传统雕刻技法,以刀代笔,雕画结合,创作出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的世界风光、园林名胜等作品。又如,“软木画人物故事”“软木画工艺的欣赏”“软木画工艺的工具材料”“软木画工艺的传承”等等。教师们逐步认识到,只有师生一同收集和积累丰富的软木画教学资源,才能在教学中提供更多、更有质量、更有软木画特色的图片及与图片有关的故事等资料,才能更好地体现软木画课程的人文性,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三、科学整合,效用优先

由于软木画这种民间工艺较复杂,耗时多,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不可能全盘引入课堂。因此,针对小学生特点,根据效用优先原则,主要以软木画的欣赏及平面制作为主,以建构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1. 内容的选择。

教师面对美术教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增添、删减、调整,使教材发挥最大效用。软木画的制作内容过去主要以世界风光、园林名胜为主,反映的大多是吉祥如意等内容,个人风格不突出。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技艺显然是高不可攀的。因此,我们可以改变软木画传统创作的内容、方式和表现材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发现、创造新的表现内容,但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软木画特色,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高,才会爱做、乐意做。如创作《骆驼》时,骆驼身子用厚薄不同的软木材料进行分层粘贴制作,背景沙丘则运用传统的撒软木沙等技法进行衬托,画面效果大大增强了。创作内容的改变,让学生的想象丰富;自由选择原生态综合材料,让学生的作品个性彰显。

2. 形式的创新。

为激发学生对软木画这种民间美术的兴趣,我们把软木画学习与粘贴画、剪纸、浮雕、烫画、综合制作等多种形式、技法相融合,做到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创造出富有创造力,充满童趣的少儿软木画作品。这些作品保留着软木画的元素,孕育着软木画的基因,传承着软木画的血脉。如,软木画与剪纸结合。在美术课上教学《十二生肖》之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法,在软木上剪刻十二生肖,把它们贴在彩色书签背景上。这些独具花纹的软木材料,简洁美观,富有特色。又如,把软木废物材料装进透明饮料瓶中,制作成各种有趣的卡通人物;运用烫画等形式制作软木项链;运用软木材料,通过综合制作等形式,创作出极具特色的爱心台灯、笔筒、挂历、挂盘、藏书票、教学黑板磁扣、图腾柱、酒瓶装饰物等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作品。学生对少儿软木画的创作兴趣盎然,做到了效用优先,有效地开发了少儿软木画校本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在软木画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与小学语文、音乐、英语等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如用文字记录软木画文化;用英语向来宾口述交流,讲解软木画历史文化;用音乐舞蹈进行展演、展示,“我爱家乡的软木画”参加了晋安区“六一”文艺汇演,并创作了软木画歌谣。这些整合,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赢得了领导和师生们的好评。

总之,我们应充分利用软木画的文化底蕴,及时捕捉,有效利用,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我也来做软木画。”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西园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软木爱家乡技法
我爱家乡秋色美
我爱家乡
我爱家乡
软木小马
葡萄牙软木培训活动在华遍地开花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