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河北省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2016-05-14 18:39刘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

刘资

[提要] 根据弹性经济理论,如果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升值会抑制出口,刺激进口。本文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对2005年7月到2013年8月人民币汇率与河北省农产品出口额、进口额进行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农产品出口额并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农产品进口额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农产品进出口;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2日

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人民币盯住单一美元制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不断创造汇改新高。至2013年8月,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33.35%。理论上来说,如此大幅度的升值一定会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显著影响。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进出口是河北省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北省农业经济经历着高速增长的同时,农产品的对外贸易量也大幅增长。2012年河北省农产品年出口额累计达到149,369.8万美元,比2005年出口额增加了91.56%;进口额235,946.5万美元,相对2005年进口额增长比例高达226.86%。理论上,河北省农产品对外贸易额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人民币汇率近几年的升值对河北省农产品进出口额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理论基础

在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分析中,普遍适用的是弹性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汇率水平的调整是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基本手段。在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货币贬值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反之,货币升值具有促进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只有在农产品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的条件下,才会增加农产品的进口,抑制出口,进而影响国际收支。与工业品相比较而言,农产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具有价值低、季节性和生产周期长等特点,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相对较低;但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的需求具有可替代性,供给也具有可诱导性。所以,一般认为,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在较长时期内是富有弹性的。首先,无论从河北省的人口基数还是人口的数量来看,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都是很大的;其次,河北省人口中大部分是农业人口,对农产品的相对需求量很大。并且根据范金等人的计算,我国农业出口弹性为-0.5478,农业进口弹性为-0.5646,两者之和(-0.5478)+(-0.5646)=-1.1394<-1,ML条件满足,但超过临界值的幅度并不大;照此推断,人民币升值对农业进出口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作用不会很大。综上因素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能够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

二、模型建立

本文研究的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北省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分别建立两个函数关系如下:

由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对数(LNEX)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对数(LNRMBE)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回归估计方程:

LNEX=C1+?琢1RMB+?滋

由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的对数(LNIN)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对数(LNRMBE)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回归估计方程:

LNIN=C2+?琢2RMB+?滋

方程中,C1、C2为常数项,?琢1、?琢2为待估计参数,μ为随机误差项。

三、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05年8月到2013年8月的河北省农产品进出口额的月度数据,为了模型的构建,计算并使用的进出口额的月增长率,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选取的2005年8月到2013年8月的人民币汇率中间的每个工作日的数据,并进行加权平均求出月度数据,并求出每月增长率,数据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局。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数据与河北省农产品进出口额进行实证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首先,采用Eviews软件对每个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保证每项序列都是平稳的。ADF检验结果如表1~表3所示。(表1、表2、表3)

通过对以上三个变量的稳定性检验,发现均通过ADF检验,不存在单位根,因此可以得出结论,EX、IN、RMB三个序列都是平稳的。

(二)协整检验。通过单位根检验,已经证明三个序列都是零界单整的。利用Eviews6.0统计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首先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额(LNEX)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LNRMBE)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残差序列,并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

结果表明:残差通过稳定性检验,表明人民币汇率增长率RMB和河北省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率EX是协整的,二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同理,通过对RMB和进口额增长率IN的协整检验发现,二者也同样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三)误差修正模型。上述已经证实了两组变量之间是具有协整关系的,因此为了反映在短期内波动情况远离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分别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表5所示。(表5)

从表5看,人民币汇率与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是负相关,但并不显著。误差修正项与出口额增长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出口额增长率的变动主要是由前一期出口额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即汇率水平对农产品出口额的影响有很明显的滞后效应。

同理,可以得到汇率水平对进口额影响关系。从表6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产品进口额的变动受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也是呈负相关关系,即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额增多。农产品出口额还受上期出口额偏离长期平稳程度的影响,当期将以-0.3的速度对前一期汇率与出口额的分均衡状态进行调整,将其拉回长期均衡。(表6)

五、结论及原因分析

汇率作为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率,人民币升值通过直接作用于进出口农产品的国际交易价格,影响河北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农产品贸易产生压制作用。但经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得出,从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额没有产生显著的正向或负向影响,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缓慢的升值速度给农产品进出口商提供了充足的调整适应期。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有效干预下,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了缓慢升值的趋势,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充分发挥了“缓冲器”的作用,给农产品进出口商提供了充足的调整适应期。在人民币缓慢升值下,农产品进出口商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有效化解升值对农产品贸易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进出口农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勉强超过ML条件的临界值。人民币汇率只能影响进出口农产品的价格,在价格弹性比较低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会提高农产品的贸易出口额,而压低进口农产品的价格则会相应地减少农产品的贸易进口额,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农产品贸易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与其他进出口产品相比,农产品的价格弹性显然比较低。

(三)人民币的缓慢升值很难改变由我国生产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格局。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禀赋是土地严重短缺、劳动力严重过剩,按照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我国理应通过国际市场贸易进口土地密集型作物,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在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禀赋既定的情况下,这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格局是很难被人民币的缓慢升值所改变的,河北省就是典型的例子。

(四)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对农产品贸易的正面促进作用对冲了实际升值对农产品贸易的负面影响。在我国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民币将长期升值的预期被不断强化,这种未实现的升值预期显然会对当期的农产品贸易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而这种升值预期形成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效对冲了甚至超过了实际升值对农产品贸易的滞后负面影响,从而使人民币实际升值对农产品贸易的负面作用无法显现。

综上,从2005年7月21日,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河北省农产品贸易状况并没有显著恶化。只要充分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缓冲器”作用,结合进出口农产品价格弹性比较低的特性和资源禀赋决定下贸易格局很难改变的特点,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正向促进作用和实际升值的滞后负面影响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的缓慢升值不会对河北省农产品的进出口状况产生明显的冲击。

主要参考文献:

[1]孔祥智,李圣军.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4.

[2]贾海燕.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枣庄学院学报,2013.4.

[3]吴国松.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8.9.

[4]吴钧.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以江苏省的实证检验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5.

猜你喜欢
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