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酶侧隐窝靶向介入配合闭合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016-05-14 23:39张然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胶原酶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然

摘要: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胶原酶侧隐窝靶向介入配合闭合性手术的治疗方法,对其临床实际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所接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经侧隐窝注入1200U胶原酶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在X光机下经椎间孔注入同等量胶原酶的方法,对实际疗效进行分期的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的1月中,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的实际疗效较差,其总优良率为96.67%,而对照组的总优良率为93.33%,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的1年对复发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总优良率为96.67%,而对照组中增加了3例疗效较差的患者,其总优良率为86.67%,两组相比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胶原酶侧隐窝靶向介入配合闭合性手术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胶原酶;侧隐窝;闭合性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医学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其实际的发病率占腰部疼痛患者中的20%以上[1],且80%多发生在青壮年时期,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而常见的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盘吸出术等治疗方式对于患者身体的破坏程度和后遗症都比较大,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胶原酶溶解术已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为了对胶原酶侧隐窝靶向介入配合闭合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实现深入的临床研究,现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所接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T和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均在28~72岁;其中有8例患者为L3~4椎间盘突出、15例患者为L4~5椎间盘突出、17例患者为L5~S1椎间盘突出以及10例患者为L4~5和L5~S1双椎间盘突出;现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具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 对该组患者采取经侧隐窝注入1200U胶原酶配合闭合性手术的治疗方法。分为盘内注射法和盘外注射法。

1.2.2盘外注射法 在术前30min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和凯塞欣1g,使患者呈俯卧的体位,利用C型臂带影响增强X光机的透视性,确定病变椎间隙,并在此病变椎间隙平面距后中线于患者的病侧向旁旁边切1~1.5cm的进针点,并且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其次,使用硬外膜穿刺针沿着矢状面进针,针与躯干矢状面成45°~50°角,保证与小关节突出内缘紧密贴合进入到硬外膜外腔,并置于带有刻度的导管至针口前1cm;再次,注射4ml的2%利多卡因,在5min中之后观察是否出现脊麻征的现象,然后注入1200U的胶原酶。

1.2.3盘内注射法 与盘外注射法基本相同,只是把针尖到达病变间盘中心或是突出物的纤维环内,将1200U的胶原酶缓慢注入,给予口服止痛药或骨盆牵引,且少数患者需要进行肌肉注射麻醉止疼药。

1.2.4对照组 对该组患者采取在X光机下经椎间孔注入1200U胶原酶配合闭合性手术的治疗方法。首先,使患者呈椎间孔注射的常规体位,在电视X线机的定位下进行注射;在穿刺成功之后,注入1200U的胶原酶,取患侧在下卧位6h;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过敏的现象,在手术的当天和术后3d,要对患者进行10mg地塞米松,加入250ml的10%葡萄糖静滴,保证1次/d。

1.3适应证和禁忌证[3]

1.3.1适应证 ①患者有明显的神经压迫症状,且经CT和MRI检查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②经正规保守之后无效,且症状有明显加重的患者;③有手术适应证但又坚持不手术的患者。

1.3.2禁忌证[4] ①有马尾综合征的患者;②呈合并椎管或根管狭窄的患者;③突出物发生钙化或出现纤维骨性硬突出的患者;④心理顾虑较为严重,且不急于医治的患者;⑤孕妇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

1.4疗效评定标准[5] ①优:患者在术后的症状出现了明显的改善;经直腿抬高等试验,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和神经功能都基本恢复,生活和工作都恢复正常;②良:在术后,患者的部分症状得到了缓解,腰椎活动度和神经功能也出现了部分的好转,但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③差:治疗无效,或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且相关体征没有出现任何改善。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包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进行表示,同时用χ2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近期疗效对比结果 如下表1所示,在进行治疗的1月当中,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的实际疗效较差,其总优良率为96.67%,而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的疗效为差,其总优良率为93.33%,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远期疗效对比结果 如下表2所示,在治疗之后的1年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中仍只有1例患者的实际疗效较差,其总优良率为96.67%,而对照组中增加了3例疗效较差的患者,其总优良率下降为86.67%,两组相比差异十分明显(P<0.05)。

3 讨论

胶原蛋白酶是从溶组织梭状芽孢杆菌中提炼而成的,能够溶解髓核纤维环,且对周围的结构不会产生损害,在1975年,胶原蛋白酶被第一次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践当中;介入治疗是指将一种药物直接注射到患者病变的位置上[6,7],宋文阁教授首先提出了经侧隐窝靶向介入胶原蛋白酶的注射方法[8,9],将胶原酶集中到患者病变的部位,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CT摄影定位,在穿刺针刺入椎管前外壁的安全性更高[10]。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胶原酶侧隐窝靶向介入配合闭合性手术的治疗方法之后,在进行治疗的1月当中,实验组3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的实际疗效较差,其总优良率为96.67%,且没有出现椎间隙感染以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在治疗之后的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实验组中仍只有1例患者的实际疗效较差,其总优良率为96.67%,而对照组中增加了3例疗效较差的患者,其总优良率下降为86.67%,两组相比差异十分明显(P<0.05)。对于实验组而言,在近期疗效方面,采用盘内注射法的患者需要忍受更大的疼痛感,但两种方法在远期疗效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大于0.05)。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胶原酶侧隐窝靶向介入配合闭合性手术的治疗方法,具有治疗部位准确、针对性强、疗效确切、治疗彻底、微创快速等优势特点,而且还减轻了患者的费用压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弘历.经侧隐窝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新疆中医药,2014,02:23-25.

[2]郑新华,胡春华,吴和平,等.硬膜外预先注射消炎镇痛液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4,05:379-381.

[3]任芹,万燕杰,宋文阁,等.CT引导下经侧隐窝行突出物内外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04:326-327.

[4]王忠三,熊力,陈敏,等.臭氧联合小剂量胶原酶靶点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08):506-508.

[5]王旭东,徐耀增,孙怡,等.X射线下靶位穿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03):634-636.

[6]黄桂明,郭健,张瑞桃,等.胶原酶臭氧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6例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8,29(02):143-144.

[7]汪凤英,郑纪云.臭氧联合射频椎间盘微创消融术156例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J].2010,12(35):224.

[8]刘玲霞.臭氧联合胶原酶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现代保健[J].医学创新研究,2007,4(06):72-73.

[9]张涛,刘贵超.CT导引下穿刺臭氧、胶原酶化学溶解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3):147-148.

[10]黄桂明,郭健,张瑞桃.胶原酶臭氧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6例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8,2(29):143-144.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胶原酶腰椎间盘突出症
国产胶原酶在小鼠胰岛分离中的效果研究
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盘外注射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国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胶原酶软化CTO 中纤维瘢块的实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