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

2016-05-14 23:39周彬陆惠波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周彬 陆惠波

摘要: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胆囊手术的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开腹胆囊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8.65±3.14)min、肛门排气时间为(24.58±7.14)h、住院时间为(4.58±1.24)d、术后出血量为(31.67±6.05)ml,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4.7%,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疾病,能够降低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开腹胆囊手术;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

胆囊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化学性刺激或者是细菌性感染导致。胆道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以及肝外胆管结石等类型,临床上治疗胆囊疾病时,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因手术毕竟会造成创伤,若不有效预防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肠粘连并发症。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就诊的86例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胆囊手术的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胆囊切除术适应证,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1.35±3.67)岁。疾病类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共11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共32例;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42.25±2.14)岁。疾病类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共13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共3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开腹胆囊手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于患者右肋缘下约2cm部位做切口进入腹腔,剖离胆囊管,摘除患者的胆囊,并缝合胆总管接口处。

给予观察组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采取全麻,于患者脐下部位作切口,置入腹腔镜。接下来,用10mmTrocar于上腹部穿刺开口,用5mmTrocar于锁骨中线与肋下3指交点处穿刺开口,再用另一5mmTrocar于腋中线位与肋下5指交点处穿刺开口。然后,利用电凝进行解剖,于腹腔镜指引下用钳子进行有效分离并钳住胆囊组织,游离后将胆囊摘除,同时配合碎石。最后,于切口部位取出胆囊。

1.3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其中,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包括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计量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采取χ2和t检验,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4.7%,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术后肠粘连是腹部手术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嗳气以及排气不畅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影响[2]。

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疾病,因术中暴露组织的时间较长,再加上异物刺激肠管以及局部缺血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对患者的浆膜造成损伤,进而引发肠粘连并发症[3-4]。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显著优势:①腹腔镜的检查范围较广,只需要适当调整腹腔镜的镜头,便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腹腔内所有浆膜面的病变及其组织异常情况[5];②采用腹腔镜治疗时,只需要采用1~3个小孔便能够完成手术,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6];③腹腔镜手术是在腹腔内实施,环境密闭,具有相对地稳定性,不仅能够减少患者腹腔及胃肠道等脏器管受到的损伤,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受到的损伤[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4.7%,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提示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疾病,能够降低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这主要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腹腔产生的干扰较小,避免了纱布、手等与患者组织部位之间的接触,且术中能够充分冲洗腹腔部位,因此,降低了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预防肠粘连:①医师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且术后应对患者的腹腔及时进行冲洗,防止异物刺激引发肠粘连;②术中操作时,医师应避免钝性剥离,最大限度地缩短肠管的暴露时间,同时还应及时修复受损的浆膜;③术中可以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凝剂等抗感染药物,有效避免炎症发生;④若患者出现了肠粘连现象,应采用中医药辅助治疗,为患者使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中药,缓解患者的肠粘连症状。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疾病,能够降低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同富.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633-634.

[2]朱维宁.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8:1262.

[3]王洪政.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93-94.

[4]洪锐东.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3:65-66.

[5]陆海涛.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22:32-33.

[6]牛海刚,朱福义,张国锋.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04:1092-1093.

[7]林灏.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分析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7:92-93.

编辑/周芸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