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在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习药效评价

2016-05-14 23:39唐华席美凤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药效

唐华 席美凤

摘要:目的 评价非布司他在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5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将45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1、2、3组,每组15例患者,1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40 mg非布司他治疗,2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80 mg非布司他治疗,3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120 mg非布司他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浆中非布司他药物的浓度,检验患者的血清尿酸值。结果 服药后,患者吸收药物的速度及程度无显著改变,治疗中,部分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采用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非布司他;高尿酸血症;慢性肾病;药代动力学习;药效

高尿酸血症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尿酸产物的增加、排泄的减少而引起的以无尿、少尿、尿毒症为临床症状的综合 征[1],高尿酸血症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患者血清尿酸不断增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厌食、乏力、血尿、无尿、腰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且高尿酸血症极易导致痛风的出现我院针对收治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5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将45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1、2、3组,1组15例患者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5例,年龄均在36~62岁,患者年龄均值为(49.56±3.54)岁;2组15例患者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均在35~60岁,患者年龄均值为(49.12±3.20)岁;3组15例患者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4例,年龄均在37~61岁,年龄均值为(49.32±3.52)岁。本次观察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未接受过降尿酸药物的治疗;②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无尿症或少尿症患者;③患者血尿酸水平均>8 mg/dL;④患者接受治疗前1个月,均未长期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本次观察均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空腹口服40 mg非布司他治疗,2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空腹口服80 mg非布司他治疗,3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空腹口服120 mg非布司他治疗,2组患者在单次给药后,继续空腹口服80 mg非布司他进行治疗,1次/d,连续服药1个月。3组患者在服药前后30 min、1 h、3 h、5 h、8 h、12 h、18 h、24 h取5 ml上肢静脉血,3 ml用肝素抗凝管收集,进行离心操作,在零下80℃下冷冻,用于非布司他血药浓度的检测;2 ml静脉血用于血尿酸水平的检测。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取100 uL待测血浆加入10 uL内标溶液中混合均匀,加入300 uL乙腈,涡旋混合2 min,离心时间5 min(1300 r/min),取10 uL上清液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非布司他药物的浓度,检验患者的血清尿酸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P<0.05表示三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之间对比的观察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表示三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之间对比的观察指标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2 结果

3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服用非布司他治疗1个月后,8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6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处于6 mg/dL范围。3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单次及连续服用非布司他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1。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直接性因素,当患者体内血尿酸的浓度>6.8 mg/dL水平时,患者关节部位将会出现尿酸结晶,最终导致痛风石的出现。且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或(及)高血压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高效选择性抑制剂[2],主要成分为非布佐司他,适用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长期治疗中,非布司他主要通过人体肝代谢排出体外,因此,针对肾功能缺损患者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药物剂量调整至低水平范围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空腹单次服用40~120 mg非布司他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连续服用药物1个月后[3],非布司他在患者体内的吸收速度及吸收程度并无明显改变,无在体内蓄积的现象。本次观察45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中,8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6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处于6 mg/dL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45例患者均未出现血尿酸水平上升及痛风发作等现象,但患者在服用非布司他治疗前期过程中,其血尿酸水平并未出现立即下降至正常水平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沉积的尿酸盐被动员且释放至患者血液中所引起的[4-5]。

结果可知,采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

参考文献:

[1]陶小军,金星,陶沙,等.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对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70-172.

[2]张玉秋.治疗高尿酸血症致慢性痛风的新药非布司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2):1406-1407.

[3]刘林林,曾彩雯,何芳,等.非布司他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8):88-91.

[4]黄好武,黄颖斌,黄欢文,等.非布司他在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3):1258-1261.

[5]李智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新生儿和小婴儿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G].复旦大学:儿科学(新生儿)(博士).

编辑/罗茗柯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症药效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药效
厄贝沙坦等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寇秋爱教授治疗痛风经验撷菁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棉蚜田间药效试验筛选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