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68例分析

2016-05-14 00:40李瑞平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呼吸机

李瑞平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方法对于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68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呼吸机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对于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抢救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还明显缩短了此类重症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机;呼吸机阶段性治疗

急危重症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频繁的一个医学术语,通常表示患者所得疾病为某种紧急、濒危的病症,应当尽早、及时进行医学处理,否则可能对患者身体产生重度伤害,甚至导致死亡[1-2]。急危重症患者一般出现在急诊中,此类患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复苏。随着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呼吸机治疗方法被不断更新。目前有研究表明,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可明显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并缩短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3]。本文为分析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方法对于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我院的68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常规呼吸机治疗方法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时间,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中的68例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病例选用时间2011年2月~2014年8月。整合其临床资料得知,对照组34例患者中,年龄是14~69岁,平均是(34.17±2.47)岁,男性19例,女性15例,创伤性患者有20例,非创伤性患者有14例;观察组34例患者中,年龄是13~65岁,平均是(33.84±2.81)岁,男性16例,女性18例,创伤性患者有18例,非创伤性患者有16例。利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此68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病原因等指标比较时,P>0.05,可见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此68例急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评分表的分组方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呼吸机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时间等指标,进而评价其治疗效果。

1.2.1对照组 患者选用常规呼吸机治疗,具体方法是:①将呼吸机管道、氧气和电源连接好。开机顺序为空气压缩机-湿化器-主机。并进行机器自检;②选择呼吸模式,首先确定是控制呼吸还是辅助呼吸,然后确定机械通气的方式。

1.2.2观察组 患者选用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具体方法是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①根据患者呼吸机心跳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取仰卧位,救护者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进行按压。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下压深度至少为125px,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②及时检查患者口腔内是否存有异物,如有异物及时清理,保持患者气道通畅。③对于心跳、呼吸减弱的患者,给予氧罩以帮助呼吸,严重者使用呼吸机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统计软件选用SPSS 17.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的统计方法是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的统计方法是t检验,数据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时,且P<0.05,则本文研究得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呼吸机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时间等指标,进而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经呼吸机阶段性方法治疗后的呼吸复苏成功例数为31例,呼吸复苏成功率为91.18%,至呼吸稳定所需时间为(17.3±6.5)min;对照组治疗后的呼吸复苏成功例数为23例,呼吸复苏成功率为67.65%,至呼吸稳定所需时间为(32.6±4.9)min。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时,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在临床急诊中较为常见,此类患者在急诊治疗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创伤、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4],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中需要及时进行呼吸复苏以稳定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而挽救生命。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呼吸机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诊急危重症病患的抢救治疗中,目前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5]。呼吸机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患者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常规呼吸机治疗方法对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所致患者呼吸稳定的时间较长。近年来,据刘长等研究者报道表明,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可有效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并提高此类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因此本文笔者将我院的68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常规呼吸机治疗方法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方法治疗后,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对于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抢救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还明显缩短了此类重症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雄伟.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7(11):42-43.

[2]孙克彬.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17(2):5-6.

[3]周文通.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治疗杂志.2015,1(2):81-82.

[4]李雪林.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4(25):822-823.

[5]祁星星.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4(25):812-813.

[6]刘长.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5(24):85-86. 编辑/罗茗柯

猜你喜欢
呼吸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呼吸机成抢手货,它在新冠救治中啥作用
降低使用有创呼吸机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进展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治分析
集束化管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沙丁胺醇对老年大鼠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