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82例疗效观察

2016-05-14 02:07王婷婷彭力周立志王军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针刺

王婷婷 彭力 周立志 王军

摘要:痛风性关节炎为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晶体性关节炎的疾病,以突然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多发于第一跖趾关节为特点。目前,国内外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是秋水仙碱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而使用秋水仙碱产生的不良反应则达80%[1]。严重者可以出现骨髓抑制以及严重的肝肾损害,而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近年来,笔者探索发现通过以针刺结合当归拈痛汤治疗本病82例,副作用少,疗效佳,价格低廉,容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针刺;当归拈痛汤;关节红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2例患者按就诊的奇偶顺序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9岁。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疗效诊断标准》:①多以单个趾(指)关节突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重,反复发作,可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②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高嘌呤饮食、过量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③初起为单关节发病,以第1跖趾关节最为多见,继则足跟、足踝、手指及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出现渗液;④血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增高;⑤X线片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规则的穿凿样圆形缺损[2]。

1.3方法 观察组主要采用针刺联合当归拈痛汤的方式进行治疗。

主穴:取患者双侧三阴交、曲池、丰隆、足三里、阳陵泉。

配穴:踝关节疼痛取太溪、昆仑、解溪、丘墟、绝骨;足跖疼痛取太冲、太白;趾痛取太白、大都;膝关节痛取血海、梁丘、犊鼻;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阳谷;肘痛取手三里、曲池、尺泽;肩关节痛取肩髃、肩贞、肩井。选用1.5寸的26号毫针刺入,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行针手法采用提插捻转的补泻手法,痛风发作期采用泻法,无症状期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针灸治疗期间给予中药方当归拈痛汤随症加减:羌活、防风各9 g,黄芩、白术各15 g,知母、猪苓、泽泻、苍术各9 g,当归12 g,甘草6 g。加水400 ml,煎至200 ml,再次加水400 ml复煎至200 ml,将2次药液混匀,分2次服用,1剂/d。待红肿疼痛症状缓解后,再随证加减:脾肾亏虚者宜补益脾肾,加山药、熟地各25 g;湿滞阻络者宜祛湿通络,加茯苓、伸筋草各15 g。针刺治疗期间服用当归拈痛汤,每针刺1次后当天服药1剂,1 w治疗5次,1 w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3个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饮食,忌食海鲜类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注意保暖,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及低脂类饮食。

对照组则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别嘌醇片口服,100 mg/次,2次/d。两组临床治疗期为3 w。

1.4疗效评定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3]。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P=0.007<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在中医文献中,痛风又名白虎风、历节、白虎历节等,属于痹症的范畴,与风痹、痛痹等关系密切。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根据其作用不同选用不同的穴位以达到疏通经脉、通利关节、调和气血的目的[4]。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踝关节、足跟及手指关节,然后为掌指关节及肘、腕、膝关节等[5]。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的范畴,痹证的病因病机正如《内经》所云:“风寒湿三气杂合至,合而为痹也”。患者平素过食油腻、动物内脏、海鲜等,使素体阳气偏盛,脏腑日久蕴热,复感外邪,内外交织,湿热蕴积成毒,侵袭经络,痹阻气血,湿浊流注于关节,闭塞不通。或因季节变化,反复发作,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重则出现肢体麻木[6]。治宜清热祛湿通络为基本原则,兼以调理脾胃固本。现代医学实验证实,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气滞不煦、血液不濡,津液涩滞而表现出的关节重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相符[7]。

当归拈痛汤一方,历代有较多的临床应用。“拈”意指取物,意为本方止痛效果佳,如同信手拈来。本方中羌活性味苦辛,通利关节而胜湿;防风性甘辛温,散风祛湿通络,故为君药。猪苓、泽泻、白术健脾益气,和中除湿;黄芩、知母清热泻火燥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为臣药。湿壅经络,痹阻气血,不通则痛,当归性味辛温,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性味甘温,补益脾气,使苦药不能伤胃。配合针灸治疗,其中丰隆具有健脾和胃,化痰利湿的作用,阳陵泉、曲池是副四总穴之一,对于四肢疾病有良好治疗作用,足三里、三阴交具有补脾益气、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等作用[8]。

总之,针灸结合当归拈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且标本同治,治疗痛风的同时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尤其是对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而言,可有效降低血尿酸及红细胞沉降率,起到消肿、止痛、消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湘源.表格式临床医学系列丛书(1):风湿病分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02:206-20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4]邓发胜.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3):80-81.

[5]王海红.金黄膏外敷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8):38-39.

[6]智良,刘红军,李会奇.当归拈痛汤与蚊合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J].新中医,2005,37(1):78.

[7]林洪斌.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痹症[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6).

[8]效亚力.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79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11). 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痛风性关节炎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加味四妙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微信在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