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腹部急诊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2016-05-14 02:39陈诗勤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发病机制老年患者防治

陈诗勤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腹部急诊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机制,并探讨该病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急诊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机制。结果 老年患者急诊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手术、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多少、年龄等因素有关,手术治疗患者组的出血量相对更少、死亡率更低。结论 老年患者实施腹部急诊术后,应给予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处理,在早期实施综合干预,发病时给予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腹部急诊术;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病机制;防治

随全球老年化速度增快,老年腹部急诊术患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2]。应激性溃疡出血是该项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应老年患者机体器官衰退,各脏器功能储备减少,环境适应力及抵抗力变弱,腹部急诊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病死率相对较高[3-4],且处理棘手、预后差。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急诊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老年患者治疗做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56例腹部急诊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老年患,男30例,女2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2±3.6)岁。手术类型:胆囊切除19例,阑尾切除18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后T管引流术15例,肝叶切除术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剖腹探查术2例。该些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采取保守至治疗的患者2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36例。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表现,常见表现为呕血、黑便、胃管内引出鲜红色、咖啡色或暗红色液体,可伴有失血性贫血,或伴有休克。根据呕血量、黑便量、胃管内引出鲜红色、咖啡色或暗红色液体量,结合血容量减少所致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的动态变化监测,给予补液、输血等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70岁应激性溃疡出血12例,构成比为21.43%,70~80岁激性溃疡出血19例,构成比为33.93%,80岁以上应激性溃疡出血25例,构成比44.64%。年龄越大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比例越高(P<0.05)。其次,结合患者病例资料来看,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急诊腹部手术、并发症、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出血量相对于保守治疗更低(P<0.05),手术患者的死亡率更低(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对于急诊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机制在目前尚未有统一定论,多数研究表示[5-7],该病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手术治疗等因素有关,并发症方面,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加上年龄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应激性溃疡出血。而手术治疗的应激性创伤、急诊腹部疾病的严重程度影响等因素也是造成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老年患者的组织器官退变,处于代偿期边缘,或处于失代偿期,耐受力差,并发症多,麻醉、手术、少量出血均可诱发多脏器器官衰竭[8-9]。

实施腹部急诊术通常会造成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可以造成胆汁反流、胃黏膜损伤,因此腹部急诊手术应给予常规胃管留置,降低胃黏膜损害,且留置胃管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发现,利于确诊。其次应加强原发病治疗,特别是针对肠梗阻、胆管哽住的治疗要及时有效,保持引流通畅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术中实施CVP监测、尿量测定,针对老年少尿患者可以在补血容量治疗上再采取甘露醇静注利尿,从而可以减少细胞肿胀、改善微循环,还可以达到清除自由基、减少颗粒物质释放、减少脂质过氧反应对组织器官的损伤。术后可以使用中医汤剂盖上患者胃肠功能,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胃肠黏膜血液循环,刺激肠蠕动,加强术后对低蛋白血症的治疗,必要时可以静注人血白蛋白,增强患者的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组织水肿,利尿保护肾功能,此些措施都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此外,熟手给予抗酸剂、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胆碱类药物、H2受体拮抗剂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10]。

针对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检查,在目前多采用急诊内镜实施检查,确诊率可达90%以上。老年患者罹患该病通常病情危急、预后差,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而手术治疗则要注意手术指征,指征包括有:①短时间内患者有大量出血,且有失血性休克。②2~5 h失血量超过1000 ml,或者循环血容量丢失20%,③患者在24 h内镜胃管吸出鲜红色、咖啡色或暗红色液体,有呕血或便血的显效,输血量给予超过800 ml仍然无法稳定生命体征。且手术治疗应要求术者有丰富经验,尽量避免报数治疗失败后再手术失败的发生,否则患者脏器受损的风险将会增加。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出血量相对于保守治疗更低(P<0.05),手术患者的死亡率更低(P<0.05),也说明手术治疗的效果要好于保守治疗。在手术选择方面,胃大部分切除较淡出溃疡病灶缝扎的止血效果更好,胃大部分切除可以切断、结扎胃网膜左动脉和右动脉、胃左动脉和右动脉,阻断了溃疡出血创面的主要血供,可以将迷走神经分支有效切换,产酸区减少,有效切除溃疡出血大部分创面。

总之,老年患者腹部急诊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手术、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多少、年龄等因素有关,腹部急诊术后应给予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处理,在早期实施综合干预,发病时给予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安军.腹部手术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80.

[2]李邦夫.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9):867-869.

[3]顾红,李美星.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预防NSAIDs相关性溃疡风险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4):4035-4036.

[4]倪猛,贺东黎,樊宏伟,等.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7-9.

[5]陈娟,康靖东,杨立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48.

[6]陆静静.聚桂醇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病变出血的疗效[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4):434-435.

[7]郭岩林.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溃疡性消化道出血70例临床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144.

[8]黄会英,郑瑞.泮托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7):1448-1450.

[9]孙辉,孙永,朱峰,等.老年性出血性脑血管病42例误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7):1252-1253,1254.

[10]高洁,牛丽辉,马娟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3,35(8):1256-1258.

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发病机制老年患者防治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