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2016-05-14 10:41邹燕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生教学模式

邹燕霞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程度与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而小学语文教育又是整个语文教育最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学习最基础的汉字,并逐渐认识和掌握大部分的中国汉字,学会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并且在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萌生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加顺利和成功。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反复地重复课文讲解、背诵课文和复习课文的过程。这样不仅遏制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而且使教师、学生对这单一的教学模式感到厌烦。面对这种教学模式,面对并不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尽快改善这种状态,寻找到适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变成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才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让小学生养成多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不光要随时要求说和写,表达意思要明白,还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例如,教师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小学生从浅蓝的天空知道是早晨,从倾斜的树冠、天上漂浮的白云知道有风等等。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学到学多知识,多观察也会丰富自己的阅历,为写作积攒素材。所以,仔细观察这一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二、让小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小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语文课堂,了解小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和不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原因。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从实际出发,消除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乏味性,让小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还应该给小学生人文熏陶和情感体验,还要给小学生自由思维空间。通过研究让更多小学生喜欢参与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把课堂当成自己表现的天地,让语文课堂学习更有效果。让小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能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一方面,能很好地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才能够自觉主动的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甚至在课余时间还能够经常涉猎。纵观各个时期的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是最有趣的,也是最能触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难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可以在上课一开始,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身边的所见所闻开场,也可以一组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或者一组图片等等,都可以将孩子们的眼神迅速凝聚,把他们带入教学内容中。例如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一上课老师就很神秘的告诉学生们他们家的小鸡居然会画画,而且不用画笔,这下孩子们的兴趣来了,很想听老师讲下去。课堂上一个好的开端好比一场战役的突破口,有了好的开端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四、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应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实际发展,并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视觉直观性、知识系统表现性等特点,弥补教材内容枯燥无味的缺点,避免学生出现厌学等不良心理;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因为沉闷的课堂气氛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提问或者文字游戏,激发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依靠粉笔、讲台和教材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在这种模式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真正提高语文成绩,最终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的新鲜感,让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语文知识。具体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并通过种种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此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引入课外读物,开阔学生视野

目前不少学校在讲授语文教材的同时还配备了相应的课外读物,丰富了学生知识结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厚,仅凭一本小学语文教材已满足不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不少学生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学校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阅读课,或者指定一些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教学中,与教材相辅相成。一些经典的课外读物对于学生素质教育很有帮助。

语文是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运用它。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语文课应该是孩子们最容易掌握、最有亲切感的学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语文课堂是孩子们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课后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交流,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小学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