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

2016-05-14 10:41陈云刚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文教学方法

陈云刚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都不高,基本上都存在着“重负担、低质量、低效率”的问题,有的学生连基本的硬笔字都写得惨不忍睹,语文课甚至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案,实现兴趣教学,利用课堂教育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从而提高学生读、写、说方面的能力。

一、教师的“善教”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乐学的前提

1.善于学习。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和教学方法。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也应该全面发展,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过渡;教师也应该有创新意识,教学有新意;思想要超前,方法要创新;我们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教师就应该具备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新的操作应用技能。只有教师本身的知识不断更新,才可以真正对学生进行“兴趣教学”。

2.善钻教材。

善钻教材是指教师掌握了钻研教材的规律,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力求做到师生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统一,知识与能力统一,认识的构建与情感教学的统一。要做到这些就要找准学习目标进行导向,找到可供创设的情景进行整体感知。透析课文内容结构,上下文关系,将课文分层,从而引导学生分层操练。进行精讲点拔,整体巩固,质疑解难,反馈调控;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会学”,并形成一定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

3.善研教法。

善研教法是为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要力求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那么教师既要研究学生又要研究自己。研究学生是从认识规律去达到教师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意志、情感的目的;研究自己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在教学中扬长补短,在钻研教材,吸取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带有个人特色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有多种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教育中是最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最富于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行之有效。其次,还有“表演教学法”等等。

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不要总是端着老师的架子,认为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要学会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在教学生诵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喜欢哪一段、愿意读哪一段,这也无意之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试想如果一个老师经常板着脸上课,在学生看来怎么又有学习的热情呢?教师应该多运用面部表情,多微笑,树立严肃但不又不失亲切的教师形象,同时可以与学生建立眼神交流,给学生点头等动作,多对其表示肯定。其次,要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提问,带动学生思考,踊跃发言。在每堂课前后,可以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同学解答,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应该运用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多一些“你真棒”“很好”等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影响下,也会产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正面的情绪,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性。

2.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注重课外延伸。

语文知识与平时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如果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有很大的脱节,这对于正处于通过接触感知外界事物的小学学生来说存在了很大的困难,学生也就很难提起兴趣。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好好把握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衔接,从而达到学而为用的目的。例如在解释“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四个节日时,可以通过联系代表这四个节日的行为或者物品,将春节与拜年、端午与粽子等结合起来,学生在生活中肯定有切身体验,自然也会更容易理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兴趣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充满生机,相信学生的语文基础也会有很明显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课文教学方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