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思考

2016-05-14 10:41张继文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问题的提出教学语言语文教师

张继文

摘 要: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主要工具。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掌握教学语言的精确度;巧妙运用导入语;精心设计提问语。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自古以来以“舌耕为业”。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主要工具,口耳相传几乎就是教学最主要的途径。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史蒂文森曾用多年时间来研究课堂教学,他发现教学谈话平均占用64%的课堂时间,福兰德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2/3时间用于谈话。从这些研究中不难发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叶圣陶曾撰文呼吁,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可见教学语言对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像清泉流入沙漠,使沙漠有了绿洲;像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了黎明的信息;像普罗米修斯的圣火,给人类带来文明之光,照彻上下五千年。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在职业技能上,教师应着力把运用语言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

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存在很多误区,因此,研究初中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师有效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营造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还存在如下问题。

1.普通话不够标准,语言不具示范性。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有的语文教师则缺乏说普通话的意识,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方言,这就给学生的语言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笔者听课发现,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打上地方方言的烙印。比如,有的语文教师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不分,前后鼻韵母难以分清,“成就”和“陈旧”读起来毫无差别;唇齿音F和舌根音H容易混读,“发”“花”和“费”“会”不知是“花费”还是“发会”。除了使用方言外,教师语言还存在不规范现象,比如语言重复啰嗦,一个句子反复的说两三遍。或者语速失调,有的教师语速偏快,让学生难有招架之力;有的教师讲话拖沓,让课堂显得特别沉闷当然。这些教师语言问题,使教师语言缺乏示范作用。

2.课堂导入平淡无味,语言缺乏艺术性。

课堂的导入,是一堂成功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成功的导入语言,不仅能很好的衔接新旧知识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控教学气氛,为一堂课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但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忽视课堂导入语的重要性,致使学生上课伊始便处于低迷的学习状态。

3.提问语言繁杂低效,缺乏启发性。

提问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善用提问语,是所有优秀教师教学艺术的普遍特征。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提问却是学生不太喜欢的教学语言,笔者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教师提问,有很多原因,主要是提问语言繁杂。比如不根据学生学情提问;不根据文本内容适当提问;提问设计老套,没有创新;无视全体学生,为了得到预期的课堂回答,提问的对象大多集中在好学生身上。更有甚者,在一些语文公开课堂上,教师为了营造师生之间良好的教学对话效果,提前把问题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准备好回答语言。

4.课堂讲述千文一调,语言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语文教材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文本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的教学语言。但实际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千篇一律,比如,语速快慢不当,全篇文章使用讲述语气,语调并无太大变化,课堂显得沉闷拖沓。教师教授抒情散文,全篇以情感为主,缺乏必要的讲述语言;而讲授实用文章时,语言除了准确简练外,毫无特色,语言呆板、生硬。

5.教师口语废话、套话多,语言不具个性特征。

通过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观察,笔者发现,教师教学语言的模式化的主要表现为整体上追求语言的完美与工整。学生有近半认为自己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毫无个性特征,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让学生感觉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毫无差别,毫无新意,不具独特的语言个性特征。

三、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对策

1.掌握教学语言的精确度。

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具有严谨性,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这一特点,再加上巧妙的教学设计,完成课时任务。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清晰明确,不过多重复,要尽量做到精炼,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语言掌握较高的精确度。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课文包含多种不同题材的文章,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语言时要结合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选择,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巧妙运用导入语。

有效的导入语,应该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应该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应该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精心设计提问语。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反映出来。”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提问语是否有效,不在于教师在一堂课内提了多少问题,而在于教师的讲课和提问的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把学生引入“愤、徘”状态,又能使学生走出“愤徘”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问题的提出教学语言语文教师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