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以人为本

2016-05-14 11:07张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作文评价

张虹

在发展迅猛的当今社会,新的一代追求时尚,张扬个性,提倡自我,把自身的与众不同看的非常重要。我们教育的对象恰好是他们,一个个具有不同思想,不同家庭背景的“人”。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在具体操作中大打折扣

就语文学科来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语文教育中应是统一体,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工具性的法码越来越重,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思想意义在相当程度上形同虚设,只是寻词摘段,用解剖刀肢解成为训练语言的例子,学生在知、情、意方面有多少收获要打个问号,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

在阅读教学中“不闻书声琅琅,但见习题如海”,好端端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成若干习题。作文更是如此,尽管作文的题型花样不断翻新,套路不断变换,但作文教学与往昔相比,不是日益发展,日益红火,而是越来越萎缩。首先,是认识问题。作文是语文能力、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要拿高分不易,须细水长流,难收突击之效。试想哪个作文好的同学不是靠大量课外阅读,大量经验的不断积累,我想没有哪个人只要上好语文课就会把作文写的顶呱呱吧!其次,是千篇一律。去看学生的作文吧,“捡钱包”“帮老人”“捐款”个个千篇一律,不知是从哪些作文书中搜刮来的东西,无滋无味,乱抄一气。我们所要的不是文字的堆砌,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具有学生年龄色彩、闪耀着少年特有的灵性的,发自内心的个性化的作文。

二、以人为本,尊重和发展教师“教”的个性和学生“学”的个性

1.尊重教师“教”的个性。虽然在新课改中,赋予了教师很多自主权,但是教师还是畏首畏尾顾虑很多,自己脑海中闪动的许多优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同事的不可理喻,校领导的以“安全为重”的大帽子的重压下破灭。那些传统的旧模式,根深蒂固的在学校中盘旋。这样学生“安全”了,可我们培养出来的这些温室“花朵”又怎样面对社会的冲击,又怎样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

还教师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符合课程目标功能、课程内容特点、课程学习规律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课程学习,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不断地提高文化科学素养,提高整体素质,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塑造完善的人格,成为新一代的宗师。

2.尊重学生“学”的个性。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是前人通过长期社会实践、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社会、自然等事物的理性认识。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教学,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的教学仅此是不够的,是有缺憾的,还必须使教学紧密联系当代生活、生产、科技等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接近、接触甚至参与实际问题解决,以求对实际问题的体验感知、实践探究,升华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位最具人气的大学教授曾诙谐的指出,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的不同:中国人在二十岁前,想方设法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让他们把握青春年华,用知识去武装自己,所以在小学、初中、高中拼命苦读,十年寒窗后,终于迈进大学的门槛。所以,中国的中小学生学习认真刻苦,上课规规矩矩地听老师讲课,在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中摘金夺银,却至今只产生了一位中国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美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的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中获奖的人数不及中国,却有大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此,不要要求一个几岁的小男孩整个自习课一动不动规规矩矩坐在他的座位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正常的,如果我们的学校真的把孩子教育成了永远听话的“木偶”,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彻底失败了。

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尽情的遨游吧!用自己的方法去学,用自己的大脑去想,不要只是一味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任务,哪怕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觉得学校是唯一允许犯错误的地方,因为有老师正微笑着站在他们身旁。每一次改正错误都是一次飞速的成长和巨大进步。这才是人性化的教学。也是我们想要的教学,充满活力与快乐的教学。

三、呼吁人性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象个指挥棒,无论怎样改革,怎样进步,评价体系不发生变化,一切都等于空话,建立一个完善的、合理的带有人文色彩的评价体系就尤为重要。

语文课堂一旦背离了真实,那所谓的“观摩”、“示范”价值又何在呢?恐怕留给教师的只有深不可测的感慨和遥不可及的羡慕而已。语文课堂不是“时装秀”,虚假的课堂不仅没有看头,还误人子弟。学生们在一遍又一遍地机械排练的过程中,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们厌倦的叹息中,我们知道:他们累了!从他们强作欢颜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知道:他们的独立人格丧失了!他们选择了顺从、沉默以及“合作”。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育,岂不是莫大的悲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逢场作戏的语文课堂该收场了,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远离演练、彩排、渗透,坚决摒弃“作秀”!或许,真实的语文课堂不是完美的课堂,但是不真实的语文课堂就绝对不可能是完美的课堂;真实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完美,而不真实的语文课堂永远都不可能走向完美。

因为招生考试基本沿用过去的老办法,许多学校仍把课程分为“主科”与“副科”,开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非考科目明开实不开,流于形式。当前不少企事业和行政部门招工就业时,一味要求高学历,而不考虑实际能力,这种不良用人制度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遥相呼应,左右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制约了正确的教学评价结果,轻过程,重结果,只要升学率高,只要拿到高学历,就是骄骄者,这是一种糟糕的评价,可这种评价我们挥之不去,正在当今社会流行,要彻底改变它,我们还需要花大力气和时间。

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还要社会给予教育界一个评价标准。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学生、教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还要建立家长评价平台、社会评价平台,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给教师、学校一个及时的反溃。从而及时正确的调整教学重点,方法策略,把掌好教学方向。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作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